所以,後世人都驚歎於胡雪岩是個聰明的人。他不僅僅在物質投資領域收放自如,在人情投資、人事管理層麵上也是高人一籌。對於那些有才幹的各色人才,他們隻是得到了自己想得到的一點點東西,卻為胡雪岩生意的發展立下了汗馬功勞;對於那些店員、小夥計,他們得到的隻是一份待遇不錯的工作,卻給胡雪岩的公司帶來了兢兢業業、勤勤懇懇、盡職盡責做好本職工作的氛圍。
如果按照投資和回報的方式算起來,胡雪岩一輩子仿佛都在做著盈利的生意,所以這就是他為什麼能成功的原因。
但是這裏有特殊的一點。胡雪岩雖然能不拘一格使用人才,可他的“不拘一格”裏是有內容的,那就是堅決不用小人。後世人評價胡雪岩,有點將他神化的意思,其實是過於誇大的結果。
胡雪岩確實用了幾個在當時看來是無法讓人忍受的人,但是他微笑的背後有一雙帶刀的“毒眼”在刺探這些人的內心。他用的那幾個有爭議的人,他在給他們笑的時候用的“刀”是非常尖銳也非常鋒利的——那就是敲開他們表麵上墮落的麵具,試探他們內心是不是大丈夫。因為胡雪岩本身是個嚴肅的生活者,所以他是不可能找很多地痞、流氓來為自己做事的。
後世人看胡雪岩,往往隻看見他笑的一麵,也就是“求人才”、“尋人才”、“用人才”上,卻沒有注意他隱藏中的“刀”。他表麵上雖然是在找各行各業有才能但其他方麵有瑕疵的人來為自己工作,但實質上他用刀剔除了那些人的瑕疵。例如:他秉持的“用人不疑,疑人不用”的原則,初看重點在用人不疑上,其實刀藏在了疑人不用上,所以,他才可能找到那麼多心甘情願為他賣命的人。再例如,他提倡的“賦予一個人多大的責任,就應該給他多大的權力”。初看起來,這個理論的重點是在“給他權力”上,但他的刀對著的是“責任”。言下之意,他的意思很明白:你隻有挑得起責任,我才會給你與責任相對應的權力。
所以,聰明的管理者,一定要學會胡雪岩的這種管理技巧,才能逐漸熟悉胡雪岩的那種駕馭之術,才能學會掌控員工的技巧,從而讓下屬心甘情願一輩子為公司作出不朽的貢獻。
當初,胡雪岩對待老張就是那樣。照理說,老張隻是一個船夫,一輩子老實巴交,沒有見過什麼世麵,但是胡雪岩居然讓他在湖州開了第一家絲店。老張一家人在絲行剛開業的時候,不僅不曉得如何打開局麵,全家還仍然居住在船上,過著以前船夫的生活。
胡雪岩幾次派人催促,要他馬上尋找一間氣派、寬敞而又臨街的房子搬家,老張卻一拖再拖。
其實,當時胡雪岩到湖州後對於老張的做法是很不滿意的,但他做慣了“笑臉人”,所以語中帶刀地說:“老張,你沒有必要因為怕做生絲生意而緊張,也別擔心排場擺大了收不了場。隻有你的絲行開張,並快速上了軌道,我們才會有流水進賬,所以,你要勤要快,不要怕出錯。況且早出錯是好事。因為那個時候什麼都剛開始,有了錯誤我們能較快地將它糾正,如果你這樣畏首畏尾,不僅沒有流水進賬,還容易因為怕出錯而出錯。如果攤子真的鋪開了再出錯,那損失可就大了。”
老張一聽,不僅覺得老板為自己考慮的很周到,還深深覺得這樣拖拖拉拉對不起他。於是,馬上放開膽子做了起來,並且因為他的格外用心,也使得絲行的生意越做越紅火,最後生絲生意竟然逐步擴展成了胡雪岩事業中非常重要的一部分。
綜上所述,我們可以總結出這樣一條規律:作為經營者,如果能像胡雪岩一樣運用巧妙的方法讓人做事,用獨特的手段挖掘身邊人的潛能,那麼,你就會發現處處都是人才,哪裏都是公司發展的源泉,隨處都是為公司盡職盡責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