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27章 爭做商場伯樂,求得良將善使用(3)(3 / 3)

王有齡聽到軍報後,大驚失色,這時候才想起了司馬鬆的話。

準備尋他,他卻告病回家了。幸運的是,王有齡有胡雪岩這個頭腦聰明,善於察人、用人的好朋友。隻輕輕一下就替王有齡解決了難題。

事實上,司馬鬆命中多難。首先,他是個遺腹子,也就說在自己還未出生的時候爹就死了,全靠他母親把他辛辛苦苦養大。

其次,老母親好容易拉扯大他,卻在給他娶了妻子不久就一病不起,讓人心寒。再次,和他生活沒過幾年,妻子居然留下幾個兒女,跟他人私奔了。所以,司馬鬆的生活隻能用“水深火熱”來形容。

況且當時他“上有老,下有小”,自己得養家糊口,既要照顧老母,又要照顧孩子,所以欠了一屁股的債。而司馬鬆這個人雖然聰明,但不善交際,更是不諳人情世故,加上身受的挫折太多,性情難免古怪,所以,向來他自己有種懷才不遇的感覺。這次王有齡剛愎自用,更是將他激怒,所以,落魄如他的人選擇了“告病回家”。

胡雪岩這個人最大的特點就是“愛才、惜才”,所以當他知道司馬鬆的困境後,特地登門拜訪,不僅為司馬鬆還清舊債,臨走還留下了500兩的銀票,以備司馬鬆以後的日常開支。都說“君子有成人之美”。胡雪岩這個君子也是這樣,他在得知司馬鬆妻子跟人私奔後,見到王有齡便勸他的夫人王夫人將自己漂亮的丫鬟贈給司馬鬆續弦。

胡雪岩的這一舉動當然令司馬鬆感激涕零,第二天就親自前來拜謝,胡雪岩當然趁機將王有齡準備求助於他的意思告訴了司馬鬆。司馬鬆因為已經完全折服於胡雪岩的“德行”,所以隻聽也不多說什麼,就主動要求王有齡讓自己去與亂民談和。

而司馬鬆也果然厲害,他憑著三寸不爛之舌居然舌戰亂民成功,很快就瓦解了亂民的鬥誌,暴亂很快就分崩瓦解。王有齡聞訊自然大喜,也趕緊向朝廷奏明了司馬鬆的功勞,司馬鬆因此就在民變的縣城就任縣令。而原本就很有才的司馬鬆在任的時候,更是治理有方,很快就把人心平定,生產也發展了上去,所以一時間政通人和。

從中,我們能看到胡雪岩的用人、管理技巧。他並不是一個以嚴厲著稱的管理者,相反,他具有非常強的親和力,而且這種親和力對下屬有非常大的殺傷力。因為它不僅僅是平常意義上的微笑,而是發自內心的一種德化,一種讓人折服的“以德服人”。

所以,現代人研究胡雪岩的管理技巧,都覺得他對下屬的管理方式,頗有一些日本式管理的風格。首先,他對下屬很是慷慨,隻要是他認為可以為自己所用的人,在物質上他絕不會虧待他們。

其次,他不僅對他們進行物質上的投資,更多的還賦予了感情。

中國人向來是重“感情”的民族,幾乎每個人的內心裏對於恩人都有著“感激涕零”這個意識。所以,中國古代的封建統治者才頓悟出了“得民心者得天下”這句深刻的話。而胡雪岩,正是因為他深知“得人心”的重要,所以對下屬總是設身處地地關心照顧,誠心誠意地幫助他們解決實際困難,與他們禍福同當。他還曾經對手下的人說過:“我請你們幫我的忙,自然當你們是一家人看待,一家人自然就是禍福同當,而如果大家齊心協力把生意做好了,彼此都有好處。”

作為商人,很多人認為這是他的一種管理技巧,其實不然。

生活中的胡雪岩就是一個很有德性的人。他不僅僅是個熱心腸,而且還是個出了名的大善人。他做任何善事,並非是為了掙得名聲,或者是如同現在的某些明星一樣假惺惺地博得廣告的效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