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26章 爭做商場伯樂,求得良將善使用(2)(3 / 3)

一個公司、一個企業、一個組織,隻有設立了獎懲並行的製度,才能既達到遏製壞行為、壞風氣出現的目的,又能促進人們積極向善、勇於貢獻,從而給企業、公司和個人帶來利益的最大化。

當然,胡雪岩是個經商的好手,這點毋庸置疑。如果是用現代的商業眼光來看,那麼他不僅僅是個經商的料,還是一個管理的高手。他那套對於人才的挖掘、使用、獎懲的機製讓後世人不得不折服。

當初,他做藥材生意的時候,手下一名采購員錯把豹骨當虎骨進了貨,而且數量不少。照理說,這是一件很大的失誤,因為采購是公司運營的前期,采購中出現錯誤,造成的損失是一連串的。於是那個剛提拔起來的副手就直接向胡雪岩打了個“小報告”,胡雪岩自己親自查實後,我們看看他是怎麼處理的。

首先,他命令將進的貨全部銷毀。剛好,那個時候負責進貨的正手因為覺得自己犯了很大的錯誤,準備引咎辭職,然而胡雪岩做了兩個決定。他先是拍拍這個正手的肩膀,說忙中出錯,在所難免,以後小心就是了;之後毫不留情麵地將那個告密的人開除了。因為在胡雪岩看來,他覺得一個公司如果要想正常地運營下去,必須是公司各個員工都盡職盡責地本著為公司著想的目的在做事。那個準備引咎辭職的人,他能意識到自己的錯誤,說明他的確有悔過之心,隻是因為疏忽才出了問題;而那個告密者,卻有唯恐天下不亂的嫌疑,所以,一定要開除。按照他自己的話就是“出了問題,就應該直接向老板彙報,而不應該從背後打小算盤,否則很容易把生意搞垮”。

從中,我們能看到胡雪岩的獎懲有度,也可以學習他管理上的一些技巧。他對於本該是懲罰的人,給予了改正錯誤的機會,這一方麵起到了收買人心的作用,一方麵也給員工們“隻要為公司著想,做實事的員工,公司一定會厚待他”這樣的心理暗示。

當初,胡雪岩在和洋商磋商生絲價格的時候,出現了一個小插曲。龐氏集團的總經理叫朱福年,外號“豬八戒”。他是一個野心勃勃的家夥,一直想借自己的董事長龐二的勢力,自己在上海絲場上做江浙絲幫的頭腦,所以,當他得知胡雪岩和洋人談判的時候,偷偷地從中作梗。

胡雪岩致力於建立上海絲業同盟的目的就是為了統一口徑,一致對外,爭取到和洋商交易的主動權。當時胡氏集團的談判長古應春已經不負眾望,和洋商談妥了價格,隻差和洋商成交了。

可是當時,胡雪岩正好有事不在上海,一時不能簽約,而古應春在談判好價格隨後又去了同裏。

這就給了那個壞心眼的“豬八戒”可乘之機。他準備為了自身的利益,出賣胡雪岩,出賣別的生絲同行,出賣自己的東家。

於是偷偷跟洋商接頭,不僅勸洋商以他為交涉對手放棄上海絲業同盟,還表示願意以低於胡雪岩的價格將生絲賣給洋商。說白了就是當一名漢奸。

更讓人生氣的是,朱福年的如意算盤打得太過於缺德。他不僅會讓以胡雪岩為代表的上海絲業同盟到時候會遭受巨大損失,還會讓國人同心協力共鬥洋人的努力徹底失敗。況且,胡雪岩除了自己遭受損失外,他好不容易交上的朋友龐二由於自己掌櫃的出賣也將會蒙受更大的損失。原因是朱福年這個喪心病狂的漢奸,已經從龐二的賬戶裏偷支了幾萬兩甚至十幾萬兩的銀子用於支撐自己的生意。

所以胡雪岩在得知朱福年私下和洋人交易這個消息之後,雖然很是氣憤,但馬上就想到了對策。而且,他秉持著自己一貫獎懲有度的原則,並沒有過度地為難朱福年這個叛徒。這也彰顯了他為人的大度與寬容。

當時,古應春聽從了胡雪岩的建議,在拜訪洋商無果後,直接趕到二馬路一家同興錢莊,取出了一張5000兩的銀票,存入到“福記”這個戶頭。其實,“福記”這個戶頭是朱福年所有。

古應春是見過大世麵,處理過大事情的人,他當然知道存上錢之後,要求夥計開出一張收據,寫明:“裕記絲棧交存福記名下銀五千兩整”。朱福年很快也知道了古應春存錢這件事,貪財忘義如他的人看見憑空進賬5000兩銀子,當然心裏樂得不行。所以,當古應春求他看在“紅包”的份上,高抬貴手,胡氏集團會讓他利益均沾的時候,他小人得誌的表現表露無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