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雪岩的錢莊那個時候隻是開業,還沒有正式營業,所以周轉資金也還沒到位,但即使是在這種情況下,胡雪岩仍決定每年給劉慶生200兩銀子的薪水,而且年終的“花紅”還要單算(“花紅”就是紅利,類似於今天的分紅)。讓劉慶生感動的是,當時胡雪岩為了徹底解除劉慶生的顧慮,讓他實心實意地給自己當總管,曾經約定隻要雙方達成一致,他就立刻預付給劉慶生一年的薪水。
說到這裏,需要提一下當時的情況。當時的杭州,消費水平並不高,也就是說按一個小康之家(衣食無憂)的生活水準,就算是八口之家生活在一起,一個月吃、穿、住的全部花銷也不過10兩銀子,那麼一年下來最多不過130兩。而胡雪岩卻給出了劉慶生200兩銀子的年薪,而且年終還有“花紅”,這樣的薪酬對於一個隻是小夥計出身的劉慶生來講,是有點讓人不可思議。
因為按照現在的標準,沒有工作經驗,沒點學曆墊底,從小夥計到大掌櫃還瘋狂加薪那是不可能的。但後來的事實證明,胡雪岩的這種做法非常的明智。劉慶生這匹胡雪岩自己挖到的千裏馬後來給他帶來的收益,已經遠遠大於了他給別人開的工資。胡雪岩的厲害之處也正在於此,他不僅給了劉慶生麵子,還給以高薪,讓劉慶生這匹千裏馬盡情為自己奔跑。手段實在是高!
因此,關於這點我們可以向胡雪岩前輩學習。一個好的管理人員、一個好的老板,要懂得從不同的方麵為自己發現人才,並對自己認準的人才,踏踏實實地委以重任。永遠相信:隻要是能發光的人才都是可以為我所用,都可以為我創造價值。至於用得好不好,那得看自己這個使用者的使用能力、挖掘水平。
其實,縱觀曆史古今,我們都能發現人才對於公司,對於組織的重要性。對於公司來講,隻有人才各盡所能地發揮自身的優勢,公司各個領域才能得到充足的“能量供應”而運轉起來。而對於老板來講,一個好的人才,就如同自己的左右手,不僅能給自己帶來很得力的幫助,還能帶來很多比自己親自動手獲得的實惠。所以,對於人才,管理者必須學會修煉自己的眼光,鍛煉自己的掌控能力,讓自己能洞察他們的閃光點,並進而加以使用。
胡雪岩說:“用人,要以財買‘才’,以財攬‘才’。”因為他是商人,所以他能說出這樣的話來。換句話說,他說這句話的意思也就是將發現人才、使用人才作為一種投資。隻不過對於他來講,平常意義上的投資都是實物投資,在這裏卻換了方式,成了一種人情加實物的組合投資。不管是哪種投資,總之他胡雪岩明白人才的重要性,也有意識地培養自己識別人的本領,再加上他認定是人才就不惜一切代價爭取為我所用的這份慷慨,所以老天讓他得到了一個個不僅能力極強,而且忠心耿耿的助手。劉長生就是其中的一個例子。劉長生以夥計的身份被胡雪岩當做總管使用起來,阜康錢莊的具體營運居然在這個人才手裏被照顧得井井有條,胡雪岩因此幾乎可以完全放手,有更多的時間和精力去開辟新的賺錢道路。
實質上,生活中的每個人都有自己各自的特點。但是隻要是人才,他們就有一個共同點,那就是“他們能創造出比常人更多的價值”。關於這一點,胡雪岩很清楚,所以,他隻要觀察到人才的閃光點,就能不拘一格地使用他們。當然,究竟是使用什麼方法觀察到人才的閃光點,又是使用什麼方法來讓他們為我所用,這又是一門學問。
從胡雪岩的身上,我們知道,胡雪岩識別人的主要方法,歸根到底就是一點“用做人的標準來衡量他們”。例如,如果有人是仗義類型的,那麼他就具備了“值得信賴”的閃光點,如胡雪岩結交的漕幫那些江湖中人;如果有人是堅持到底,不始亂終棄的,那麼他就具備了“踏踏實實,盡忠職守”的閃光點,如打更的老周;如果有人是“不服氣的敗家子”,那麼他就具備了“不服輸,敢打敢拚”的閃光點,如劉不才。總之,胡雪岩正是根據從不同的方麵入手觀察到別人的閃光點,才在自己門下聚集了很多各方麵具有非凡能力的“千裏馬”,並為他創造了一個商業史上的神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