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24章 時局走你也走,成功永遠和眼光做朋友(3)(1 / 3)

何樂而不為呢?

由此案例,就將胡雪岩敏銳的商業眼光、聰明的商業定位、嫻熟的商業信息利用技巧、精準的商業機會把握能力完全展現在人們的麵前。從中,我們能看到他在做事情上、謀略上總是能以高遠的眼光看到更遠的未來,想到更遠的事情。而自然地這種長遠又準確的眼光,讓他獲得了很多商業機會。

他當初想做生絲生意,就是將眼光定位在高遠位置上的結果,因為他看到了銷“洋莊”謀取的暴利。也就是說,胡雪岩真正的目標是從王有齡要上任的湖州看到了生絲,再從老張的故裏就是湖州想到了做生絲生意,而他做生絲生意的目的就是銷“洋莊”謀暴利。再往長遠了說,就是和洋人做生意,組織生絲出口。

當然了,生意場上獲得成功光是眼光遠還不行,眼光必須還要寬。隻有這樣才能做到應對自如,運籌帷幄。當初胡雪岩銷“洋莊”時囤積生絲就是一個例子。

在胡雪岩囤積生絲的那個階段,他本來已經資金周轉不靈,況且囤積生絲又需要很多本錢,但為什麼還這麼做呢?就是因為他從長遠又寬廣的眼光中,看到了“獨樂樂,不如眾樂樂”——大家一起掙錢的機會。當時的情形是:如果隻是單獨的一個個商人和洋人做生意,那麼洋人不僅很囂張,盡量壓低價格,而且中國商人在交易中的社會地位也是處於被動的位置。所以,為了“打壓洋人的生意優勢”這個長遠的目標,胡雪岩往寬處著手,決定聯合同行業的人一起團結起來和洋人對抗。

這種想法是有一定道理的。因為在銷生絲的過程中,洋人不是傻瓜,他也知道要貨比三家,所以如果你一家的價格很高,他表麵上不會跟你砍價,但總是磨磨唧唧地跟你繞來繞去,不說買也不說不買,暗地裏卻再去尋找其他的門路。而這個時候,總會有一些因為吃本太重而急於變現的人,他們就會降價出售自己的貨物。所以,要扭轉洋人和自己做生意的主被動關係,還需要找到同行聯合起來,大家一起團結一致,才可能實現“都贏”。

所以,胡雪岩才會想到:如果與洋人做生絲生意的“洋莊”能像老張老婆的繭行收繭一樣,同行公議,都是一個價,願意就做,不願意就拉倒,那多好。洋人在大家的團結一致下不得不服服帖帖的。於是,說幹就幹。胡雪岩先將自己的生絲囤積起來,然後對同行采取了合適的尋求大家合作的措施。

因此,對於那些本錢不足,因周轉不靈而急於脫貨求現的商行,胡雪岩想出了給他們解圍的辦法:第一,和他們協商,讓他們以準備賣給洋商的同樣的價格將貨物賣給國內的絲商。反正這樣做對這些人來講沒有利益上的虧損,隻是變換了主顧。第二,即使對方不接受收購這個提議,也可以和他們約定大家團結一致,先不要將貨物賣給洋人。如果實在有缺錢不變現不行的,胡雪岩剛好有個錢莊,他采取你隻要用你的貨物做抵押,就可以貸款救急的辦法。

胡雪岩的這一構想真可謂既含深遠又很廣闊,所以他後來的生絲生意才會進行的如火如荼。這就證明了長遠、廣闊眼光的可行性。所以說,眼光真的是很奇怪的東西,隻有將它看得遠的時候,你獲得的利益才會很多,而如果你還懂得更進一步地變通,從細長的眼光中再將它變廣闊時,那麼眼看到哪裏,哪裏就會散發出萬丈的光芒。因此,要想有大作為,這“眼”就得準,這“光”就要射的遠,射的寬。

商海無涯,學習是舟

一個人不能光靠運氣,運氣一時,總要自己上進。

眼光,向來被認為是一個人成功的關鍵之一。而對於眼光,又有很多關於它具體特點的劃分:開闊、長遠、敏銳、堅定、取舍、自信、發展、精準等。那麼,對於眼光具有的如此多的要求與特點,人們該怎麼樣對它進行提升呢?

在這個世界上,已經有越來越多的人注意到這樣一個事實:

大凡成功的人,都是不僅僅經驗豐富,還善於積累經驗的人。他們在以前的學習、工作、生活中已經吃過的苦頭,走過的彎路,在下一次遇見的時候就會汲取前車之鑒的經驗,巧妙地避開。這樣久而久之,他(她)們就已經學會並掌握了很多便捷的學習、工作、生活方式,從而在再一次遇到同樣的事情、同樣的情形、同樣的狀況的時候,能較快地高效處理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