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42章 選千裏馬,領導用人術(3)(2 / 3)

劉鴻生卻很坦然。他認為,大家都能看出這個問題,那麼它就不是問題,還說:“同你熟悉的魔鬼打交道,比同你不熟悉的人打交道要方便得多。”他還說,華、謝二人為劉氏企業立過汗馬功勞,用的是他們的才,並說:“他們有利害一致之處,但也有相互衝突之處。我既利用他們一致的一麵,也利用他們衝突的一麵,以毒攻毒,就不怕他們聯合起來對付我……”

當人們問及碼頭公司總經理謝培德及其手下的人公開盜竊物資,為何還要聘用的問題時,劉鴻生對用人之道和養人之心談出了自己的一番見解。

他說:“謝培德劣跡昭彰,但亦有許多長處。正因為他與官府、警探、青紅幫、地痞流氓有勾結,我才利用他打通與那些勢力的關節……”

他還說:“好人有好人的用處,壞人有壞人的用處……全才有全才的用途,偏才有偏才的用途,要學會善於使用他們,把適當的人放到適當的位置上,用其所長,避其所短,用中國的古話來說就叫做‘量才使用,人盡其才’。”

劉鴻生不無感慨地教導子侄們說:“20年來我走過的道路使我深知:識時務者為俊傑,得人者昌;用人不當,失人者亡。大至一個國家,小至一個企業,概莫如此。”

李嘉誠在談及成功的經驗時說:“良好的處世哲學和用人之道是今日成功的前提。”那我們就來看看李嘉誠是如何用人的吧。

在李嘉誠新組建的高層領導班子裏,既有具有傑出金融頭腦和非凡分析本領的財務專家,也有經營房地產的“老手”,既有生氣勃勃、年輕有為的港人,也有作風嚴謹、善於謀斷的洋人。他之所以能取得如此巨大的成就,就在於他回避了東方式家族化管理模式,大膽起用不同人才。可不要小看這些洋專家,他們在集團內部管理上把西方先進的企業管理經驗帶入長江集團,使之在經濟的、科學的、高效益的條件下運作,同時,這些洋人也是李嘉誠接洽收購的先鋒,是他進軍西方市場的向導。

George來自於英國,是一名現代企業管理大師,自從20世紀70年代加入長江實業後,為“長江實業”的發展立下了汗馬功勞。

Simon Murry也是來自於英國,他也是李嘉誠十分器重的人,曾為李嘉誠策劃買下了英國一家控股公司的股份,一年之後,又將所持股份全部出售,獲利2400萬美元。

李嘉誠非常注重量才而用,各盡其才。在他的“智囊團”裏,既有朝氣蓬勃、精明強幹的年輕人,又有一批老謀深算的“客卿”。其中最有名的是集律師與會計師於一身的李業廣和叱吒股壇的杜輝廉,後者為李嘉誠在股票發行、二級市場上的收購立下了汗馬功勞。

李嘉誠在總結用人心得時說:“大部分的人都會有部分長處和部分短處,好像大象食量以鬥計,螞蟻一小勺便足夠。各盡所能,各得所需,以量才而用為原則;又像一部機器,假如主要的機件需要用500匹馬力去發動,雖然半匹馬力與500匹相比是小得多,但也能發揮其一部分作用。”

李嘉誠這番話就透露出他量才而用,各盡其才的用人之道。

那麼怎樣才能做到量才而用,各盡其才呢?

首先,應當允許員工在相應的能級中不斷地協調適應自主運動,通過各個能級的實踐,施展、鍛煉、發揮自己的才能,接受工作的檢驗,從而各得其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