納蘭看了半天對洪昇道:“這孔子被後世封為大成至聖文宣王,據說他文武全才,臂力過人,武藝超群,還擅長於射箭,對軍事也頗為精通。”
洪昇聽了,道:“這孔子以其著作《論語》、《春秋》等著稱於世,這軍事才能倒未曾聽說,可能是被他輝煌的文名所掩蓋了吧!”眾人閑談間又出了大成殿後門,迎麵來到東南學宮門前,隻見此門前端立著一對雕功精湛的石獅子,還有一幅“東南第一學”的金字門額十分醒目。這學宮是當時本省學子讀書是最高學府,為了使士子接受教化,漸知遵循先聖先賢之道,所以這學宮總與孔廟建在一起。此學宮建於東晉年間,由明德堂、尊經閣等建築組成。其中五檻二層的尊經閣為教諭講課講堂與藏書處。孔廟院牆和學宮之間有寬暢的甬道相通,這裏還植有數百棵柏樹,巍然成林。這明德堂的題匾為南宋名人文天祥所書,據說當年文天祥題字時嫌大楷羊毫筆小,便去借了一把刷鍋用的小笤書寫,字字雄厚,骨力開張,引得全城轟動,許多人都來爭睹英雄的風姿和墨寶。這文德堂由學府和主堂所組成,主堂正麵七楹,屋頂是不帶桃邊角的卷棚頂,四角是哺雞脊無花哨之感,檻門格窗典雅大方;後麵簷下有圍廊,廊頂成軒製,兩旁的學府則由誌道、據德。依仁、遊藝四齋所構成,整格建築構造古樸莊重。
納蘭等人進入堂中,隻見堂中擺放有許多樂器,有編鍾、建鼓、編磐、兄、金京、竽、吾久、瑟琴、箏、排蕭、塤等。
納蘭在一隻古琴前演奏了一曲《梅花三弄》,眾人聽了紛紛拍手叫好。眾人遊罷此處,又出了夫子廟,來到廟前,又見路邊一些攤子前出售各式名墨。納蘭走近一看,有吳喬年製的柔翰齋墨、祝彥輔製的大國香墨、潘方凱製的九玄三極墨、吳去塵製的雲龍墨、浴齋墨。烏玉王夫墨。鬆下居士墨、吳天章十錦墨、曹素功千秋光墨。這些墨按原料又分為油煙墨、鬆煙墨、及炭黑墨。其中油煙墨是用桐油等油料精煉而成,拌一皮膠、麝香、梅皮等中藥,和金箔等珍料精製而成。此墨色有光,香味濃鬱,入紙不暈,且曆久不褪,是書畫家們運用自如的理想墨種。而鬆煙墨則適於畫工筆畫和山水畫中雲霧的渲染;炭黑墨則適於寫字和畫潑墨畫,這兩種嗎售價低廉,為貧寒學子所用。當是著名的墨還有曹素功的合縣徽墨,此徽墨始於南唐,由李廷矽首創,被譽為“沾來輕,嗅來磐,磨來清。”
納蘭看了一會兒,又進了路邊的一家湖筆店,這湖筆選料嚴格,製作精細,曆來有甲天下之譽,其原料是用黃鼠狼毛、或野兔毛、山羊毛經過浸、配、連、紮頭、擇筆、裝套等多種工序製成,筆頭毛營具有“尖、齊、圓、健”的四大特點。這黃鼠狼毛彈性適度,筆鋒豐碩圓潤,書寫剛勁有力,但因其毛料來源較少,一般還用野兔毛和山羊毛混合兼用,稱兼毫,通稱為“七紫三羊或三紫七羊。”
這家湖筆店名叫“三糊堂”,店裏有上等湖州羊毫和雞狼毫、羊毫筆、鬥筆、小楷筆等。這湖筆的妙處有後代詩人郭沫若先生的詩為證:“湖上生花筆,姑蘇發一枝。民威代天畏,腐朽出新奇。破壁群龍舞,臨池五鳳飛。欲將天作紙,寫出長征詩。”
此店不但有賣湖筆,還有賣端硯,這端硯產於廣東臨州斧柯山中的岩石深水之中,采之極為困難,以質地細膩,堅韌瑩潔,雕琢精致,可氣可研等特點而著稱於世。這硯上的雕刻尤為精致,多以淺浮雕、浮雕、半圓雕等手法製成實用美觀的各種硯式,雕飾千姿百態,玲瓏剔透,山川鬆石、花鳥蟲魚,無不神情畢肖。
納蘭的目光又被店中的一個青蛙荷葉洗所吸引。這荷葉洗是洗毛筆之用的器皿,其以荷葉為主體,中間掏空為洗,玉質晶瑩剔透,呈環水般的質感,仿佛荷葉剛剛出水一般,葉片舒展邊緣或凹或凸,仿佛自然玉成,而荷葉的筋脈則是纖毫畢現;更為精彩的是,還有一隻淘氣調皮的小青蛙趴在荷葉邊緣,栩栩如生,工匠雕琢技藝之嫻熟,動靜結合,整個作品充滿了荷境意趣和動物的靈氣。
納蘭看罷出了此店,又來到旁邊的一家大店家“藝瓊閣”中。隻見此店樓為五山屏風,翹角飛簷,翼角飾以卷畫,顯得輕盈玲瓏。樓體圍廊掛落,格窗檻窗,店中擺放著許多瑪瑙,這瑪瑙與琉璃、水晶等同列為古代七寶之一。古人認為能日行千裏的寶馬,死後其腦色如血,瑪瑙致理交錯有似寶馬之腦,因此而得名,而紅色瑪瑙曆來為人們所珍視,並作為嘉瑞吉祥的象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