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十九章 大成殿(1 / 1)

從大成門上的釘數可看出孔子的尊貴程度在當時於皇帝不相上下。大成門上還各有兩隻閥閱,形同怒目猙獰的龍頭口禦門環。這閥閱龍頭便是傳說中的龍的九子,名椒圖,好閑,似螺蚌,所以古時人們把它安放在門首上,以企門戶安全。

納蘭又舉目向大成殿屋頂望去,但見此屋頂為重簷歇山頂式,圓筒瓦壓脊,透空雕花背筒子,“收山”典雅,鬥拱飛簷,四角嫩戧輦飛,屋頂布滿各種雕飾,顯得氣勢雄渾,華麗多姿。龐大的屋頂又仿佛呈現出一種輕巧活潑的形態。這種“鬥拱”是我國古代木構建築的一種獨特的結構形式,也是一種富麗堂皇的裝飾品,具有結構和裝飾的雙重作用,曆朝帝王規定隻有宮殿、寺廟及其他高級建築才允許安裝鬥拱,並以鬥拱層數的多少來體現建築物等級的標誌。

大成殿屋頂的雕塑多姿多彩,有二龍銜正脊的、還有龍頭吞重脊的。以及四翼角尖上為朝天吼小獅的、山牆因幕等等,不一而足,美不勝收。其中有一種歇山頂正脊吻獸是一個怒目猙獰的璃吻,納蘭見了問身邊洪昇道:“這種口吞大脊的怪物是何物啊?”

洪昇答道:“此乃璃吻也,傳說是龍的二子,本性好吞。老龍王死後,二子爭王位,老二以好吞為條件,並試圖吞給老大看;老大卻用寶劍插在了老二的項頸中,從此老二再也沒有吐出大脊,至今還在璃吻的脖子上留有寶劍柄。後人便把它安置在殿宇建築的大脊之上,以象征威嚴牢固,安然無恙。”

納蘭聽了,暗暗稱奇。眾人又進入中心廟院,中間一條筆直的石砌甬道通向大成殿前的丹墀,甬道兩側分立著列為孔門四科十哲之一的言偃,冉雍,冉求,閔損,仲由,宰予,端木賜和冉耕,均為漢白玉石像,雕刻精美,形象逼真。此八人皆為孔子高徒,為春秋時人,聲名卓著。廟院兩旁坪地芳草如茵,銀杏排列,四周用青磚花街鋪地。坪地兩旁是典雅幽長的兩廡,頂成軒製,紅柱梯比,前接大成門兩側的方形角亭,古意盎然。兩廡內側為碑廊,還供奉著孔子的72位弟子的牌位。

納蘭等人順著平坦的石甬道來到大成殿的丹墀之下,但見中陛上雕鏤著二龍戲珠的浮雕,龍身遒勁雄健,珠球火焰四噴,四周祥雲翻滾。納蘭看了由衷的慨歎道:“好一幅壯觀的石雕精品啊!”

眾人又拾階而上,丹墀之上矗立著一座巨大的孔子青銅像,其頭戴晃硫,天庭飽滿,銀須飄胸,麵容端莊微笑,身穿一件大袖裙袍,衣折如生,貌似屈子之風,神情又宛若長江之皓月,令觀者肅然起敬!丹墀石麵平坦寬闊,三麵有20架整石雕琢的古式石欄環繞,雲紋望柱節比,顯示出丹墀高貴和宏偉的氣勢。

丹墀是左右還各設置有一座精致的石雕燎爐,爐內香火燎繞,猶似仙境一般。這大成殿上又覆有黃琉璃筒瓦,鬥拱飛簷,紅牆朱欄;殿內天花藻井,刻畫群鶴,雕琢精美。脊麵裝飾有二龍戲珠的立雕,精致剔透,雄健神奇,象征著孔子當時至高無上的尊崇。再看這廡殿頂上還遍置圓筒瓦,重餘二層,規製宏敞。上層鬥拱重疊軒昂,兩麵山牆飾有如玉形博風板,重簷飛角,龍吻重脊,飛龍座獅,雕塑琦麗。上層簷下藍底金字的大豎匾上陰刻有“大成殿”三字。下層亦為鬥拱重簷,四翼角各有三隻走獸,這翼角的背飾自古以來形成定規,都分別為龍、鳳、獅、海馬、天馬、押魚、狡猊、獬炙、鬥牛、行什等。

眾人邁步進入殿中,隻見大殿正中供奉著“大成至聖先師孔子之位”的牌位,和孔子的全身畫像,畫上的孔子身著大袖裙袍,銀須垂胸,臉上布滿了倉桑的皺紋,天庭充滿了睿智之氣,站立如鬆,厚實的雙手交合,一幅溫良謙恭的神態。

洪昇見了,道:“此畫據說乃是唐代畫聖吳道子的墨寶,已有千年的曆史了。”

納蘭聽了,又定睛細看,倒的確有幾分唐人的古韻自在其中,又觀此畫像的兩側抱柱上還題道:“氣備四時光天地鬼神明合其德。教垂萬世繼堯舜湯文武作之師。”

此聯與畫像神姿相合,畫像兩側又豎立著四位亞聖弟子的漢白玉雕像,分別為:複聖公顏回、宗聖公曾參、述聖公孔及、亞聖公孟軻。

大殿中還陳列有編鍾、編磐、古箏、古琴、笙等樂器,以及尊、爵、俎、豆、癸、籩等祭物。納蘭一一細觀,又見四周牆壁上還有幾十幅反映孔子生平事跡的“孔子聖跡圖”的嵌壁畫,是由各地工匠采用全國各地的玉石、雞血凍、泰山石、翡翠綠、周村凍和黃金、珠寶、螺鈿等珍奇貴重的材料,雕製而成。畫麵采用古典全景式均圖方式,輔以考證有據的細部描寫,共有人物形象幾百人,造型精美,富有立體感,堪稱絕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