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21章 選擇悟執著,更高更遠贏成功(1 / 3)

人生有無數的選擇,每作出一個選擇就向成功的人生邁進了一步,合理地調整目標,適時地放棄,才能輕鬆走向成功。

選擇正確的道路,永遠比跑得快更重要

有一個非常勤奮的青年,很想在各個方麵都比身邊的人強,但經過多年努力,仍然沒有長進,他很苦惱,就向智者請教。

智者叫來正在砍柴的三個弟子,囑咐說:“你們帶這個施主到五裏山,打一擔自己認為最滿意的柴火。”年輕人和三個弟子沿著門前湍急的江水,直奔五裏山。

等到他們返回時,智者站在原地迎接他們。年輕人滿頭大汗、氣喘籲籲地扛著兩捆柴,蹣跚而來;兩個弟子一前一後,前麵的弟子用扁擔左右各擔四捆柴,後麵的弟子輕鬆地跟著。正在這時,從江麵駛來一個木筏,載著小弟子和八捆柴火,停在智者的麵前。

年輕人和兩個先到的弟子,你看看我,我看看你,沉默不語;唯獨劃木筏的小徒弟,與智者坦然相對。智者見狀,問:“怎麼啦,你們對自己的表現不滿意?”“大師,讓我們再砍一次吧!”那個年輕人請求說,“我一開始就砍了六捆,扛到半路,就扛不動了,扔了兩捆;又走了一會兒,還是壓得喘不過氣,又扔掉兩捆;最後,我隻把這兩捆扛回來了。可是,大師,我已經很努力了。”

“我和他恰恰相反,”那個大弟子說,“剛開始,我倆各砍兩捆,將四捆柴一前一後掛在扁擔上,跟著這個施主走。我和師弟輪換擔柴,並不覺得累,反而覺得很輕鬆。最後,又把施主丟棄的柴挑了回來。”

劃木筏的小弟子接過話,說:“我個子矮,力氣小,別說兩捆,就是一捆,這麼遠的路也挑不回來,所以,我選擇走水路……”

智者用讚賞的目光看著弟子們,微微頷首,然後走到年輕人麵前,拍著他的肩膀,語重心長地說:“一個人要走自己的路,本身沒有錯,關鍵是怎樣走;走自己的路,讓別人說,也沒有錯,關鍵是走的路是否正確。年輕人,你要永遠記住:選擇比努力更重要。”

人生是由無數的選擇組成的。每作出一次正確的選擇,就向成功的人生邁進了一步;每作出一個錯誤的決定,則增加了一分失敗的危險。就像火箭發射的過程:火箭發射出去之後,要讓它進入預定的準確軌道,就需要不斷地調整運行方向。一又偏離軌道的危險,就得及時作出判斷,選對方向,將運行的軌跡調整過來。否則,一旦脫軌,將失去控製,從而造成無法估量的損失。

結果重於過程,學會聰明地做事

有一位美國青年無意間發現了一份能將清水變成汽油的廣告。

這位美國青年喜歡搞研究,滿腦子裏都是稀奇古怪的想法,他渴望有一天成為舉世矚目的發明家,讓全世界的人都享用他的發明成果。

所以,當他看到水變汽油的廣告時,馬上買來了資料,把自己關在屋子裏,不接待任何客人,電話線掐斷,手機關機,總之一切與外界的聯係都被他切斷了。他需要絕對的安靜,需要絕對的專心,直到這項偉大的發明成功。

青年夜以繼日地研究,達到了廢寢忘食的程度。每次吃飯的時候,都是母親從門縫裏把飯塞進來,他不準母親進來打擾他。他常常是兩頓飯合成一頓吃,很多時候都把黑夜當做黎明。善良的母親看見自己的兒子越來越瘦,終於忍不住了,趁兒子上廁所的時候,溜進他的臥室,看了他的研究資料。母親還以為兒子的研究有多偉大,原來是研究水如何變成汽油,這根本是不可能的事情。

母親不想眼睜睜地看著兒子陷入荒唐的泥淖無法自拔,於是勸兒子說:“你要做的事情根本不符合自然規律,別再瞎忙了。”可這位青年壓根兒就不聽,他頭一昂,回答說:“隻要堅持下去,我相信總會成功的。”

五年過去了,十年過去了,二十年過去了……轉眼間,那位青年已白發蒼蒼,父母死了,沒有工作,他隻能靠政府的救濟勉強度日。可是他的內心卻非常充實,屢敗屢戰,屢戰屢敗。

一天,多年不見的好友來看他,無意間看到了他的研究計劃,驚愕地說:“原來是你!幾十年前,我因為無聊貼了一份水變汽油的假廣告。後來有一個人向我郵購所謂的資料,原來那個人就是你!”

他聽完這一番話,當即瘋了,最後住進了精神病院。

我們一直以為堅持就是好的,而放棄就是消極的思想。其實堅持代表一種頑強的毅力,它就像不斷給汽車提供前進動力的發動機。但是,前進需要正確的方向,如果方向不對,隻會越走越遠,這時,隻有先放棄,等找準方向再重新努力才是明智之舉。這就是水變汽油的悲劇帶給我們的啟示。

每個人都有夢想,人類因夢想而偉大,沒有夢想的人是會被社會淘汰的。為了實現自己的夢想,我們每個人都在努力。努力很重要,但是努力就一定會有一個好結果嗎?不見得,我們曾為工作絞盡腦汁,我們曾為工作夜以繼日,但我們得到的結果是什麼呢?我們的夢想像肥皂泡一樣一個個地破滅,直到現在依然兩手空空。

21 世紀的今天,選擇比努力更重要,努力一定要放在選擇之後。昨天的選擇決定今天的結果,今天的選擇決定明天的結果,選擇不對,努力白費。檢閱一下,看看你是不是作出了正確的選擇?

在遠方,不如在自己的土地上

生活中,為什麼有的人成功,有的人失敗?成功人士與失敗者的區別不光是努力工作的程度或者聰明程度,更在於一個人是否“會”選擇!選擇比努力更重要,做對的事比把事情做對更重要。

100 多年前,美國費城的六個高中生向他們仰慕已久的一位博學多才的牧師請求:“先生,您肯教我們讀書嗎?我們想上大學,可是我們沒錢。我們中學快畢業了,有一定的學識,你肯教教我們嗎?”

這位牧師名叫康惠爾,他答應教這六個貧家子弟。同時他又暗自思忖:“一定還會有許多年輕人沒錢上大學,他們想學習但付不起學費。我應該為這樣的年輕人辦一所大學。”於是,他開始為籌建大學募捐。當時建一所大學大概要花 150 萬美元。

康惠爾四處奔走,在各地演講了五年,懇求有誌於學的年輕人捐錢。出乎他意料的是,五年辛苦籌募到的錢不足 1000 美元。康惠爾深感悲傷,情緒低落。當他走向教堂準備做禮拜的演說詞時,低頭沉思的他突然發現教堂周圍的草枯黃得東倒西歪。他便問園丁:“為什麼這裏的草長得不如別的教堂周圍的草呢?”

園丁抬起頭來望著牧師回答說:“噢,我猜想你眼中覺得這地方的草長得不好,主要是因為你把這些草和別的草相比較的緣故。看來,我們是常常看到別人美麗的草地,希望別人的草地就是我們自己的,卻很少去整治自家的草地。”園丁的一席話使康惠爾恍然大悟。他跑進教堂開始撰寫演講稿。

他在演講中講了一個農夫的故事:有個農夫擁有一塊土地,生活過得還不錯。但是,當他聽說可以找到埋有鑽石的地方時,他便想,隻要有一塊鑽石就可以富得難以想象。於是,農夫把自己的地賣了,離家出走,四處尋找可以發現鑽石的地方。農夫走向遙遠的異國他鄉,然而從未能發現鑽石,最後,他囊空如洗。有一天晚上,他終於在海灘自殺身亡。

真是無巧不成書。那個買下這個農夫的土地的人,在散步中無意間發現了一塊異樣的石頭,拾起一看,它晶光閃閃,反射出光芒。仔細察看,發現這是一塊鑽石。這樣,就在農夫賣掉的這塊土地上,新主人發現了從未被人發現的鑽石寶藏。

這個故事是發人深省的,康惠爾寫道:財富不是僅憑奔走四方去發現的,它屬於自己去挖掘的人,屬於依靠自己的土地的人,屬於相信自己能在自己的土地上創造奇跡的人。

康惠爾作了七年這個“鑽石寶藏”的演講。七年後,他賺得 800 萬美元,這筆錢大大超出了他想建一所學校的需要。

今天,這所學校豎立在賓夕法尼亞州的費城,這便是著名學府坦普爾大學——它的建成隻是因為一個人從樸素的故事裏得到的啟迪。

“不管遠方風雨兼程,我依然獨行”的勇氣固然可嘉,但若因為遠方的誘惑而失去自己所擁有的“土地”,你將犯下最愚蠢的錯誤。既然生命之箭一經射出就永不停止,那麼與其追逐那逃避它的虛無目標,不妨將它射在“現在”的靶上,憐取眼前的一切,拿起不會讓自己後悔的這支筆去撰寫人生。

沒有果敢的放棄,就沒有輝煌的選擇

從小到大,我們受到的教育都是如何努力,如何堅持,如何永不言棄。其實很多時候,我們更需要學會放棄。因為沒有果敢的放棄,就沒有輝煌的選擇。與其苦苦掙紮,撞得頭破血流,不如瀟灑地揮揮手,勇敢地選擇放棄。

法國的一個鄉村下了一場非常大的雨,洪水開始淹沒全村。一位非常虔誠的神父在教堂裏祈禱,眼看洪水已經淹到他跪著的膝蓋了。

這時,一個救生員駕著舢板船來到教堂,跟神父說:“神父,快!趕快上來!不然洪水會把你淹沒的!”

神父說:“不!我要守著我的教堂,我深信上帝會救我的。上帝與我同在!”

過了不久,洪水已經淹過神父的胸口了,神父隻好勉強站在祭壇上。

這時,一個警察開著快艇過來,跟神父說:“神父,快上來!不然你真的會被洪水淹死的!”神父說:“不!我要守著我的教堂,我相信上帝一定會來救我。你還是先去救別人好了!”

又過了一會兒,洪水已經把整個教堂淹沒了,神父隻好緊緊抓著教堂頂端的十字架。

一架直升機緩緩飛過來,丟下繩梯之後,飛行員大叫:“神父,快!快上來!這是最後的機會了,我們不想看到洪水把你淹死!”

神父還是意誌堅定地說:“不!我要守著我的教堂!上帝會來救我的!你先去救別人,上帝會與我同在的!”

神父剛說完,洪水滾滾而來,固執的神父被淹死了。

不切實際地一味執著,是一種愚昧與無知,而放棄則是一種智慧。放棄小利益,你將會得到更大的利益。在人生的每一個關鍵時刻,我們都應審慎地運用智慧,做最正確的選擇,同時別忘了及時審視選擇的角度,適時調整。要學會從各個不同的角度全麵研究問題,放棄無謂的固執,冷靜地用開放的心胸做正確的抉擇。

人的一生,需要我們放棄的東西很多。當我們麵臨選擇時,我們必須隨時審視自己的選擇是否有偏差,合理地調整目標,適時地放棄,這樣才會輕鬆地走向成功。

什麼都不放棄——什麼都得不到

俗話說:“萬事有得必有失。”然而,現在很多年輕人常常隻顧前行,想要什麼就努力去爭,這種勇氣和熱忱確實可嘉。但是也許你很少停下來思考“得到”的另一麵:放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