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20章 變通悟思維,以變製變搶先機(1 / 3)

成功者之所以會取得驚人的成績,正是由於他們想到別人沒想到的東西,走別人沒走過的路,正是這一思路支持著他們一路走來,讓自己跨越障礙直至成功。

踩著別人腳印,永遠找不到自己的方向

有一位雄心勃勃的商人,聽說外地招商引資,就“順應潮流”到該地投資了上千萬。兩年之後,他把所有的錢都虧掉了,最後空手而歸。

朋友問他:“你當初為什麼要到那裏去投資?”他說:“那時候,很多同行都爭先恐後地去了,大家都認為那裏的投資條件優越,大有發展前途。如果我不去的話,擔心會失去了發展的機會。”

商人陷入了一個怪圈:別人都去做了,我必須趕快跟上。職場上有這樣的說法,同樣的一個創意、一條新路,走第一的是天才,走第二的是庸才,走第三的是蠢才,走第四的就要入棺材了。從中可見跟隨者的悲哀。

成功隻青睞主動尋找的人。聰明的人都不隨大流,眼光獨到,另辟蹊徑,在別人還“沒睡醒”之前早已把賺來的錢塞進了自己的口袋裏。

一百多年前,德國猶太人斯達斯隨著淘金人流來到美國加州。他看見這裏的淘金者人如潮湧,想靠做生意賺這些淘金者的錢。他開了間專營淘金用品的雜貨店,經營钁頭、做帳篷用的帆布等。

一天,有位顧客對他說:“我們淘金者每天不停地挖,褲子損壞特別快,如果有一種結實耐磨的布料做成的褲子,一定會很受歡迎的。”

斯達斯抓住了顧客的需求,把他做帳篷的帆布加工成褲子出售,果然暢銷,采購者蜂擁而來。斯達斯靠此發了大財。

首戰告捷,斯達斯馬不停蹄,繼續研製。他細心觀察礦工的生活和工作特點,千方百計改進和提高產品的質量,設法滿足消費者的需求。考慮到幫助礦工防止蚊蟲叮咬,他將短褲改為長褲;又為了使褲袋不致在礦工把樣品放進去時裂開,特將褲子臀部的口袋由縫製改為用金屬釘釘牢;又在褲子的不同部位多加了兩個口袋。這些點子都是他在仔細觀察淘金者的勞動和需求的過程中,不斷地捕捉到並加以實施的。他的產品日益受到淘金者的歡迎,銷路日廣。

斯達斯還利用各種媒介大力宣傳牛仔褲的美觀、舒適,是最佳裝束,甚至把它說成是一種牛仔褲文化。這些鋪天蓋地的宣傳,把牛仔褲“庸俗”、“下流”的斥責打得大敗而逃。於是,牛仔褲在社會上層也牢牢地站穩了腳跟,最終風靡全球。

人舍我取,變廢為寶

西方有句諺語說:“垃圾是放錯位置的財富。”每件事物、每個人都會有其可取之處,正如李白所說:“天生我才必有用”,關鍵就在於人們是否能發現其可用之處。愚昧者,會將別人眼中的寶,視為一文不值的草;聰慧者,則能將別人眼中的垃圾變廢為寶,這全是人舍我取的智慧。

“人棄我取,人取我予”是戰國經濟謀略家和理財家白圭首創的經商名言。

白圭提出了一套經商致富的原則,即“治生之術”,其基本原則是“樂觀時變”,主張根據豐收、歉收的具體情況來實踐“人棄我取,人取我予”的規則。當時的貿易是以貨易貨,而白圭的高明之處就是準確掌握市場行情,在別人覺得多而拋售時,他就大量地吃進,等別人缺少貨物需要吃進時,他就大量拋出。這樣低進高出,必能從中獲利,積累財富。

取於人舍之時,可付出較小的成本,可避免與人爭搶,可正中對方下懷,使對方心懷感激。然而,人舍我取也需要膽略和眼光。

行事、用人和經商一樣,趁低吸納,收益巨大,可惜的是,少有人敢這麼做。然而正因為此,趁低吸納之人才會“輕易”地成功。當然,能夠做到“趁低吸納”,需要非凡的洞察力和睿智的眼光,這要求我們在生活中多觀察、多思考,多加磨煉。一旦發現機會,就要處之不疑,勇敢地將其變為現實,這既是一種勇氣與魄力,也是一種創新的膽識與智慧。

把別人的終點當做自己的起點

在工作和生活中,我們不可能總是一帆風順,做任何事情都成功。當一條路已經走不通時,如果還繼續堅持,那就是走入了死胡同。此時,積極思考、大膽開拓新的道路,將會給你帶來意想不到的成功與收獲。人的物質和知識的貧窮不是最可怕的,可怕的是想象力和創造力的貧窮。隨著社會的發展,很多事物都在發展、變化。如果你能夠隨著時代的發展,尋找多條通往成功的道路,你就會永遠立於不敗之地。

在現實中,有許多問題、情況是我們過去遇到過或是別人遇到過的,所以我們習慣按照常規的思路去解決。不錯,經驗的確能幫助我們省去許多麻煩,但是同樣也會讓我們走入一種思維定式,讓我們忘記,其實有許多思路都能解決問題,甚至有的思路更快更好。隻是因為我們不熟悉,沒有采用過,隻是因為我們習慣於用某種思路去解決困難,所以我們固執地認為除了這種思路,我們根本無路可走。

但事實並非如此,許多情況下,通往成功的路並非隻有一種,就如同通往羅馬的路不隻一條一樣。我們沒有找到另一條路,是因為我們尚未發現它,並非它不存在。

通往成功的路不是唯一的,當我們又一次走入死胡同的時候,不妨轉換一下思路,從高處綜觀整個問題的概貌,或許能找到一條捷徑,找到另一種更合適、有效的方法。

物理學家甲、工程學家乙和畫家丙三個人在比誰的智力高。他們互不服氣,最後決定通過一場比賽來評判三人的智力水平。

主考人把他們領到一座寶塔下,並給他們每人一隻氣壓表,讓他們依靠氣壓表得到這座寶塔的高度。原則是:隻要達到目的,什麼方法都可以,但創造性最強的為勝。

比試的這三人,職業不同,知識結構也不同,每人用的方法自然也各不相同。

乙尤其高興,也覺得這對他來說再簡單不過了,於是他很快站出來,在塔底測量了大氣氣壓,登上塔頂又測量了一次氣壓,得到塔底和塔頂氣壓的差值,再根據每升高 12米氣壓下降 1毫米汞柱的公式,計算出塔的高度。他自己覺得,這是一份最準確的答卷。

甲不慌不忙地登上塔頂,探出身來,看著手表的秒針,輕輕鬆手讓氣壓表自由落下,準確記錄了氣壓表落到地麵所需的時間,再根據自由落體公式,算出塔的高度。他很得意,這個方法很不錯,所得結論與塔的實際高度不會相差太遠。

最後輪到丙,這可難為他了。他既沒有甲的學識,又沒有乙的經驗,科學辦法他拿不出來,眼前幾乎是一個“絕境”。不過,他很鎮定。沒有科學條件是劣勢,但沒有思維定式則是優勢,這就為他提供了更大的選擇空間。丙想,沒有正路就走走偏路,反正能達到目的就是勝利。他發揮想象力,對各種可能的方法搜尋了一番,禁不住笑了起來,因為辦法太簡單了:他將氣壓表送給看守寶塔的人——作為交換條件,讓守塔人到儲藏間把塔的設計圖找出來。就這樣,丙得到了圖紙,拂去設計圖上的灰塵,很快得到了塔的精確高度。

丙的成功就在於他沒有拘泥於思維的定式,通過思考找到了解決難題的辦法。當然,尋找解決問題的最優思路並非易事,它需要人不斷動腦筋,不斷創新,同時也可以借鑒和模仿成功者的經驗。

成功的人知道怎樣把別人的終點當做自己的起點。博古通今、多才多藝的裏歐納爾德·文奇說:“不能青出於藍的弟子,不算是好弟子。”科學家皮耶·艾維迪也說過:“比起史坦因萊茲等科學界的巨人,我們隻能算是小人物。但踏在巨人肩上的小人物,卻能比巨人看得更遠。”皮耶在鑽研新課題時,常引用這句話,他把與研究題目有關的資料收集到手,然後加以閱讀和研討。這些都是成功者的思路,把前人的研究成果加以利用,是迅速成功的捷徑。

因此我們應該向成功者學習在前人的經驗上摸索前進,這樣才能少走彎路,走向成功。

不按規則辦事也是一種規則

在規則之下,人們往往會形成一種思維定式。如果想要有所創新與突破,就必須首先打破這些既定的規則。藝術大師畢加索曾說過:“創造之前必須先破壞。”創新作為一種最靈動的精神活動,最忌諱的就是呆板和教條。任何形式的清規戒律,都會束縛其手腳,使其無法大展所長。隻有敢於打破常規標新立異的人,才能真正有所作為,才能敞開胸懷擁抱成功。

隨著時代的發展,尤其是網絡的普及,傳統和經驗的意義已經遠遠沒有過去那麼重要了,同時更加突出了創新的意義。

對於年輕人來說,更是如此。年輕人要想成功,就必須敢於標新立異,推陳出新。在這裏,美國商界奇才尤伯羅斯為我們做出了一個很好的榜樣。

1984 年以前的奧運會主辦國,幾乎是“指定”的。對舉辦國而言,往往是喜憂參半。能舉辦奧運會,自然是國家民族的榮譽,還可以乘機宣傳本國形象,但是以新場館建設為主的大規模硬件軟件投入,又將使政府負擔巨大的財政赤字。1976年加拿大主辦蒙特利爾奧運會,虧損 10 億美元,當時預計這一巨額債務到 2003 年才能還清;1980年,莫斯科奧運會總支出達 90 億美元,具體債務更是一個天文數字。奧運會幾乎變成了為“國家民族利益”而舉辦,為“政治需要”而舉辦。賠本已成奧運定律。

鑒於其他國家舉辦奧運的虧損情況,洛杉磯市政府在得到主辦權後即做出一項史無前例的決議:第 23 屆奧運會不動用任何公用基金,因此而開創了民辦奧運會的先河。

尤伯羅斯接手奧運之後,發現組委會竟連一家皮包公司都不如,沒有秘書、沒有電話、沒有辦公室,甚至連一個賬號都沒有。一切都得從零開始,尤伯羅斯決定破釜沉舟。他以 1060 萬美元的價格將自己的旅遊公司股份賣掉,開始招募雇傭人員,把奧運會商業化,進行市場運作。

第一步,開源節流。

尤伯羅斯認為,自 1932 年洛杉磯奧運會以來,規模大、虛浮、奢華和浪費成為時尚。他決定想盡一切辦法節省不必要的開支。首先,他本人以身作則不領薪水,在這種精神感召下,有數萬名工作人員甘當義工;其次,沿用洛杉磯現成的體育場;最後,把當地的三所大學宿舍用做奧運村。僅後兩項措施就節約了數以 10 億計的美元。

第二步,舉行聲勢浩大的“聖火傳遞”活動。

奧運聖火在希臘點燃後,在美國舉行橫貫美國本土的 1.5 萬公裏聖火接力跑。用捐款的辦法,誰出錢誰就可以舉著火炬跑上一程。全程聖火傳遞權以每公裏 3000 美元出售,1.5 萬公裏共售得 4500 萬美元。尤伯羅斯實際上是在賣百年奧運的曆史、榮譽等巨大的無形資產。

第三步,別具一格的融資、贏利模式。

尤伯羅斯創造了別具一格的融資和贏利模式,讓奧運會為主辦方帶來了滾滾財源。尤伯羅斯出人意料地提出,讚助金額不得低於 500萬美元,而且不許在場地內包括其空中做商業廣告。這些苛刻的條件反而刺激了讚助商的熱情。一家公司急於加入讚助,甚至還沒弄清所讚助的室內賽車比賽程序如何,就匆匆簽字。尤伯羅斯最終從 150 家讚助商中選定 30 家。此舉共籌到 1.17 億美元。

最大的收益來自獨家電視轉播權轉讓。尤伯羅斯采取美國三大電視網競投的方式,結果,美國廣播公司以 2.25 億美元奪得電視轉播權。尤伯羅斯又首次打破奧運會廣播電台免費轉播比賽的慣例,以7000 萬美元把廣播轉播權賣給美國、歐洲及澳大利亞的廣播公司。

門票收入,通過強大的廣告宣傳和新聞炒作,也取得了曆史最高水平。

第四步,出售與本屆奧運會相關的吉祥物和紀念品。

尤伯羅斯聯合一些商家,發行了一些以本屆奧運會吉祥物山姆鷹為主要標誌的紀念品。通過這四步卓有成效的市場運作,在短短的十幾天內,第 23 屆奧運會總支出 5.1 億美元,盈利 2.5 億美元,是原計劃的 10 倍。尤伯羅斯本人也得到 47.5 萬美元的紅利。在閉幕式上,時任國際奧委會主席的薩馬蘭奇向尤伯羅斯頒發了一枚特別的金牌,報界稱此為“本屆奧運最大的一枚金牌”。

突破是創新的核心。創新不是對過去的簡單重複和再現,它沒有現成的經驗可借鑒,也沒有現成方法可套用,它是在沒有任何經驗的情況下去努力探索。

在通常情況下,人們按照自己的常規思路,經曆了千萬次的試驗,還是沒有取得成功;有時取得成功卻全不費工夫,這種突然而至的東西就往往包含著意想不到的創造性,甚至會迫使人們放棄以前數年辛苦得來的成果。學會適當的變通,讓對手永遠猜不透我們在想什麼,永遠跟不上我們的節奏,往往更容易實現。

以變製變,無往不利

不通則變,一心求變的人要知道,變的極限是毀。用到博弈思維上就是不破不立。學會變通地去應對工作和生活中的困難,在變化中粉碎困難,我們定能做到無往不利。

從哲學的角度來講,唯一不變的東西是變化本身。我們生活在一個瞬息萬變的世界裏,應當學會適應變化。尤其是女性,在競爭日益激烈的今天,要培養以變化應萬變的理念,勇於麵對變化帶來的困難,才能成事。

在一次培訓課上,企業界的精英們正襟危坐,等著聽管理教授關於企業運營的報告。門開了,教授走進來,矮胖的身材圓圓的臉,左手提著個大提包,右手擎著個脹得圓鼓鼓的氣球。精英們很奇怪,但還是有人立即拿出筆和本子,準備記下教授精辟的分析和坦誠的忠告。

“噢,不,不,你們不用記,隻要用眼睛看就足夠了,我的報告非常簡單。”教授說道。

教授從包裏拿出一隻開口很小的瓶子放在桌子上,然後指著氣球對大家說:“誰能告訴我怎樣把這隻氣球裝到瓶子裏去?當然,你不能這樣,嘭!”教授滑稽地做了個氣球爆炸的姿勢。

眾人麵麵相覷,都不知教授葫蘆裏賣的什麼藥,終於,一位精明的女士說:“我想,也許可以改變它的形狀……”

“改變它的形狀?嗯,很好,你可以為我們演示一下嗎?”

“當然。”女士走到台上,拿起氣球小心翼翼地捏弄。她想利用橡膠柔軟可塑的特點,把氣球一點點塞到瓶子裏。但這遠遠不像她想的那麼簡單,很快她發現自己的努力是徒勞的,於是她放下手裏的氣球,說道:“很遺憾,我承認我的想法行不通。”

“還有人要試試嗎?”

無人響應。

“那麼好吧,我來試一下。”教授說道。他拿起氣球,三下兩下便解開氣球嘴上的繩子,“嗤”的一聲,氣球變成了一個軟耷耷的小袋子。

教授把這個小袋子塞到瓶子裏,隻留下吹氣的口兒在外麵,然後用嘴巴銜住,用力吹氣。很快,氣球鼓起來,脹滿在瓶子裏,教授再用繩子把氣球的嘴兒給紮緊。“瞧,我改變了一下方法,問題迎刃而解了。”教授露出了滿意的笑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