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20章 變通悟思維,以變製變搶先機(3 / 3)

在公司正確的戰略指導下,到了 1988 年,公司生產的尼爾瑪牌洗衣粉,銷售達到 50 萬噸。而這時,它的主要競爭對手——勒維爾公司已經被拋在了後麵,他們生產的衝浪牌洗衣粉,隻售出了 20 萬噸。

自此之後,尼爾瑪公司以產品的良好信譽、優良質量和低廉價格深入人心,終使尼爾瑪公司在洗衣粉市場後來居上,獨領風騷。

帕特爾的勝利為我們提供了處世的經驗:當與對方不得不交手的時候,在正麵無法取得勝利的時候,就要靈活多變,迂回到對手的後方和側麵采取積極的行動。

主動脫離尷尬的處境

生活在世上,麵對各種各樣的處境,聰明人都懂得隨機應變、審時度勢,形勢不妙就主動認錯,使事態朝著有利於自己的方向發展。

有一家廣告社的主任,專門喜歡在小處挑毛病,員工時常是不愉快地從他的辦公室走出來,不是因為他的批評,而是他攻擊的地方不當。一次,有一位員工趙某於百忙中替他趕完一幅畫,沒多久,這位主任就打電話找趙某,到那兒一看,果然不出所料,主任顯得非常憤怒,已經準備好了要批評趙某一頓。此時趙某卻用了責備自己的方法,說:“主任,你所說的話不假,一定是我錯了,而且是不可原諒的。我替您畫畫多年,應該知道如何畫才對,我覺得很慚愧。”

聽到趙某這樣說話,那位主任卻反而替趙某分辯說:“是的,你說得對,不過這並非大錯,僅僅是……”趙某馬上插嘴說:“不論錯的大小,都有很大的關係,會給別人看了不高興。”

主任打算插嘴說話,但趙某卻不容他打斷話頭。趙某繼續說道:“我實在應該小心,您給我的時間很多,您理應得到滿意的東西,所以我想把這幅畫重新畫一張。”

“不!不!”主任堅決地說,“我不打算太麻煩你。”

他誇獎趙某所作的畫,說隻需稍加修改就可以了,而且這一點小錯,也不會使公司受損失,僅是一點小節,不必太過慮了。

趙某急於批評自己,使主任的怒氣全消。最後,他邀趙某一起吃茶點,在告別之前,他開給趙某一張支票,並又委托趙某畫另一幅新的廣告圖。

趙某承認自己錯了,以顯示主任的正確,肯定了他的權威,主任在這種情況下也就不好意思再指責他了。

由此可見,巧妙地運用自責其實是保護自己的有效手段,很多情況下都會起到很好的效果。因此,做人要懂得變通,不可一條路走到黑。

這是主動運用認錯來脫離尷尬處境的一個鮮明例子:這個道理在我們平時為人處世時也是大有作用的。這是為了等待時機,創造條件,不得為了躲避困難,尋求安逸。

主動脫離尷尬的處境,方法有很多種。而主動承認錯誤也就是常說“走”的策略,避開是非,不和對方硬拚,而是爭取另開新路。

關鍵時刻要敢於毛遂自薦

人要生存,就要交流,而正是在交流中彼此展示出自身存在的價值。關鍵時刻敢於毛遂自薦,主動推銷自己,才有可能在你人生的舞台上嶄露鋒芒,改變人生。

李瓊是一個出版社的編輯。有一天,編輯部來了一個女孩子,要見社長。這是一位“毛遂自薦”的女孩子,英文很好,想到出版社來當編輯。因為社裏當時沒有英文書的出版計劃,沒有用她,社長卻把她推薦給一位同行,結果這位女孩子很快就有了工作。

後來社長提及這件事時說:“這位女孩子的英文能力並不像她自己所描述的那麼好,但她敢毛遂自薦,至少表現了她主動積極和勇於向陌生的人、陌生的事挑戰的一麵,當領導的當然喜歡用這樣的人。”

之所以要把“毛遂自薦”作為推銷自己的一個方法,是因為現代的社會競爭太激烈了,“待價而沽”或等人來“三顧茅廬”的時代已經過去,你如果不主動出擊,讓別人看得到你,知道你的存在,知道你的能力,那麼就有可能“坐以待斃”。

推銷自己是一種才華,一種藝術。推銷並不僅限於我們對商品的推銷,在生活中,我們也應該學會推銷自己。當你學會了推銷自己,你幾乎也就可以推銷其他任何值得擁有的東西。

在工作中,我們需要向領導推銷自己的能力,展示自己的才華,隻有成功地把自己展示給領導,讓領導發現你的能力,才會有機會被提拔、重用。不要總是以為:是金子就總是會發光的,要知道,深埋泥沙中的一塊黃金盡管價值連城,也會因“永遠”沉默而失去它存在的意義。

我們的人生並不長,而能夠做點事情的時間也就更為短暫。因此,懂得推銷自己,善於推銷自己是我們必須掌握的一種生活技能。

當然,要注意的是,推銷自己不是無原則地吹捧自己,也不是故意阿諛奉承,拍領導馬屁,而是展示真實的自我,給自己的才能找到一個適當的表現機會。當你能夠成功地推銷自己的時候,你會發現,你一直在追求、在渴望的東西就會不期而至。

古人雲:“是金子總會發光的。”金子是稀有金屬,是財富的象征,是人人都想得到的東西。為了擁有它,一些人尋遍大江南北,長城內外,有的不惜鋌而走險,受盡苦難和折磨,為的是得到這金燦燦的東西。有的金子雖然埋藏在很深很深的地方,但仍然被尋找金子的人發現。

一個能人也像金子一樣,成為一些有先見之明的人趨之若鶩的對象。流傳千古的劉備三顧茅廬的故事就是其中的代表。現在的一些企業的創始人,隨著企業的發展壯大,自感力不從心,便四處尋找職業經理人,將生產經營大權交與他人管理,而自己身居幕後,這也是一個很有說服力的例證,是社會進步的標誌。

話又說回來,是金子應該是都會發光的,但被人們發現的時間有早有晚,至今沒有被人們發現的金子也有的是。早一天被發現,早發光;晚一天被發現,就晚一天發光;不被發現,就永遠發不了光。這個道理用在尋找能人上也非常合適。能人好比是金子,那些尋找金子的人好比是現在的成功人士,如果早一天被發現,就會人盡其才,才盡其用,發揮應有的效能。若推遲一天被發現,就晚一天發揮作用,造成不應有的浪費。若長時間不被發現,就永遠發揮不了作用,能人也就不能稱其為能人。況且,一個人的生命曆程也就幾十年的時間,好時候更是沒有幾天,等上了年紀,就是被發現了,也沒有幾天幹頭了。

從古到今,有本事的人沒有能夠在舞台上充分施展才華的有很多;默默無聞的,更是數不勝數。據有關資料介紹:人類埋沒的人才是發現的人才的 100 倍;人類扼殺的人才是培養的人才的 100 倍。不知你看了上述說法有何感想。

發揮現有優勢,培植自身優勢,挖掘潛在優勢,形成獨特優勢,勇於展示你的優勢,關鍵時刻毛遂自薦,向人們推銷你自己,讓人們認識你、了解你,從而讓你的才能在人生的舞台上盡情綻放。

敢於與眾不同就要敢於打破規矩

沒有規矩,不成方圓,生活離不開各種各樣的規矩,有些我們應當遵守,但是完全照舊規矩辦事的人同機器人又有何區別?隨著時代的發展,一些規矩必然要打破,而能夠做出這些改變的人往往能夠做出一番事業。

三國時期的諸葛亮是有名的政治家、軍事家。諸葛亮年輕時與龐統、徐庶等 10 人一起師從水鏡先生。水鏡先生要求極為嚴格,一日出了道考題給他的幾名弟子,那就是允許他們出莊。徐庶常常淒苦一笑,雙手一攤,沒轍了。龐統比較滑頭,嬉笑著說:“讓先生允許我離莊,實在拿不出辦法,但如果弟子在莊外,則一定有辦法讓先生允許我進莊。”水鏡先生一聽,板起臉:“這點小聰明也想誆我,一旁站著去吧!”眾人都忙著考試,唯諸葛亮伏在桌上睡大覺,待師兄弟將他推醒,午時三刻就要到了。師兄弟帶著幾分幸災樂禍的神情望著他,那眼神似乎在說:看來,你也沒啥能耐。隻見諸葛亮揉揉雙眼,一臉怒氣,突然一個箭步衝上前去,一把抓住水鏡先生的衣襟,高聲嗬斥道:“哪見你這樣的先生,淨用無理的歪題整弟子,我不學了,還我三年學費!”眾人見諸葛亮耍蠻發橫,慌了手腳;水鏡先生遭受羞辱,也氣得發抖。先生急命徐庶、龐統:“把這小畜生給我逐出去!”諸葛亮站著不走,非要退回三年學費不可,徐、龐二人費盡氣力,才把諸葛亮拖出莊去。

一出水鏡山莊,諸葛亮哈哈大笑起來,隨即折身回到水鏡先生跟前跪下,謝罪道:“適才為了考試,無奈中冒犯先生,萬望恕罪!”水鏡先生聽罷,轉怒為喜。就這樣,諸葛亮通過考試了。

與此同時,徐庶、龐統借光出了莊門,考試也算合格了。諸葛亮之所以獲得成功,最根本的區別在於他知道如何打破常規。

古人除天倫應盡的孝道外,特別重視“師道”,因此有所謂“一日為師,終身為父”的感言和“尊師重道”的理念。正因為如此,弟子從不敢對師不敬。細考諸弟子的答案,都有一個明顯缺陷——衝著考題內容而來,目標指向都很明確——我要出莊(傳統考試習慣束縛了他們)。這一切自然都在水鏡先生意料之中,當然也就無法得逞。

懂得變通,打破常規的束縛,使諸葛亮輕鬆通過了考試。在生活中,我們也要運用變通的思想,開辟人生的新局麵。

及時調整才能搶得先機

人如果善於變化,首先要具備機動靈活的素質,擦亮眼睛瞅準時機,不能刻板遲鈍,否則機會來了也把握不住。同樣,為人處世對形勢也要擦亮眼睛,機動靈活找轉機,及時調整把握形勢,才能占盡先機。香港著名企業家李嘉誠就是能夠這樣靈活變通的人。

李嘉誠以前瞻的目光運籌全局,運用其投資進退戰略,在各個領域之間切入切出,遊刃有餘。在各個經營領域之間平滑轉移,使李氏不僅避免了風險,而且獲得了豐厚的利潤。

他征戰商場半個世紀,其中兩次經營戰略轉移,都使其事業發生重大轉折,出現了跨越式的發展。

第一次戰略轉移,踏入房地產業。

李嘉誠的企業王國,是從塑料花生產起步的。正當香港塑料花行業蒸蒸日上,成為世界上最大的生產出口基地時,李嘉誠卻看到這個行業前途有限。於是做出了經營領域戰略轉移的重大決策,轉向房地產業。許多富豪世家紛紛移民,此後香港房地產情形好轉而高漲,李嘉誠發了大財,躋身香港的富豪行列。

1981 年,香港前途問題使港人的信心再度受到考驗,移民風又起,股價、樓價再次大跌。李嘉誠審時度勢,大舉投資房地產。在 1984年中英聯合聲明草簽之前,他宣布投資 40 億元,興建大屋村,獲得了豐厚的收益。房地產市場上的巨大成功,使李嘉誠成為香港房地產大王。

20 世紀 90 年代,當香港房地產業處於巔峰時,他又看到了這個行業的隱憂。1977 年,在公布長江實業、和記黃埔的業績時,李嘉誠把資金投向電訊基建和服務等領域。這次戰略轉移,使兩大集團受益。

戰略轉移是一項風險大、難度高的戰略行動,一步進不好,三步退不止。李嘉誠的戰略轉移,隻是戰略重心的轉移,無論是新經濟,還是舊經濟,李嘉誠都沒有完全放棄,同時,李嘉誠也從不對任何一項業務情有獨鍾。

總之,世上沒有一成不變的東西,適當時候靈活變通,及時調整,才能占盡先機。

沒有一成不變的生意,隻有一成不變的做生意的智慧。做生意是為了賺錢,要想把生意做大,需要在不同的時期把握不同的商機,而不應死守自己一人創業。做人也一樣,要善於變通,要明察秋毫,及時調整,才能占有先機。

不固執己見

以正直克己持身,貴在處世有靈活變通不固執己見的權變。處世缺乏變通靈活的心眼,就像木頭人一般,無論走到哪裏,都會被人認為是礙手礙腳。

虢國的國君就是這樣一個糊塗蟲。平日裏他隻愛聽好話,聽不得反麵的意見,在他的身邊圍滿了隻會阿諛奉承而不會治國的小人,直至有一天虢國終於亡國。那一群誤國之臣也一個個作鳥獸散,沒有一個人願意顧及國君的安危,虢國的國君總算僥幸地跟著一個車夫逃了出來。

車夫駕著馬車,載著虢國國君逃到荒郊野外,國君又渴又餓垂頭喪氣,車夫趕緊取過車上的食品袋,送上清酒、肉脯和幹糧,讓國君吃喝。國君感到奇怪,車夫哪來的這些食物呢?於是他在吃飽喝足後,便擦擦嘴問車夫:“你從哪裏弄來這些東西呢?”車夫回答說:“我事先準備好的。”國君又問:“你為什麼會事先做好這些準備呢?”車夫回答:“我是專替大王您做的準備,以便在逃亡的路上好充饑、解渴呀。”

國君不高興地又問:“你知道我會有逃亡的這一天嗎?”

車夫回答說:“是的,我估計遲早會有這一天。”

國君生氣了,不滿地說:“既然這樣,為什麼過去不早點告訴我?”

車夫說:“您隻喜歡聽奉承的話。如果是提意見的話,哪怕再有道理您也不愛聽。我要給您提意見,您一定聽不進去,說不定還會把我處死。要是那樣,您今天便會連一個跟隨的人也沒有,更不用說誰來給您吃的喝的了。”

國君聽到這裏,氣憤至極,紫漲著臉指著車夫大聲吼叫。

車夫見狀,知道這個昏君真是無可救藥,死到臨頭還不知悔改。於是連忙謝罪說:“大王息怒,是我說錯了。”

兩人都不說話,馬車走了一程,國君又開口問道:“你說,我到底為什麼會亡國而逃呢?”

車夫這次隻好改口說:“是因為大王您太仁慈賢明了。”

國君很感興趣地接著問:“為什麼仁慈賢明的國君不能在家享受快樂,過安定的日子,卻要逃亡在外呢?”

車夫說:“除了大王您是個賢明的人外,其他所有的國君都不是好人,他們嫉妒您,才造成您逃亡在外的。”

國君聽了,心裏舒服極了,一邊坐靠在車前的橫木上,一邊美滋滋地自言自語地說:“唉,難道賢明的君主就該如此受苦嗎?”他頭腦裏一片昏昏沉沉,十分困乏地枕著車夫的腿睡著了。

這時,車夫總算是徹底看清了這個昏庸無能的虢國的國君,他覺得跟隨這個人太不值得。於是車夫慢慢從國君頭下抽出自己的腿,換一個石頭給他枕上,然後離開國君,頭也不回地走了。最後,這位亡國之君死在荒郊野外,被野獸吃掉了。

帝王固執己見就會喪失江山,臣下固執己見就會丟掉身家性命,平民百姓固執己見就不會有朋友。因此,靈活變通,不固執己見,就要求你在與人相處時,要隨和之中有耿直;處理事情要精細之中有果斷;認識道理要正確之中有靈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