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20章 變通悟思維,以變製變搶先機(2 / 3)

教授轉過身,拿起筆在寫字板上寫了個大大的“變”字,說道:“當你遇到一個難題,解決它很困難時,那麼你可以改變一下你的方法。”他指著自己的腦袋,“思想的改變,現在你們知道它有多麼重要了。這就是我今天要說明的。”

精英們開始交頭接耳,一些人臉上露出頑皮的笑意。教授按下雙手示意大家安靜,然後說:“現在,我們做第二個遊戲。”他的目光將眾人掃視一遍,指著一個戴眼鏡的男子說:“這位先生,你願意配合我完成這個遊戲嗎?”

“願意。”戴眼鏡的男子走到台上。

教授說:“現在請你用這隻瓶子做出 5 個動作,什麼動作都可以,但不能重複。好,現在請開始。”

男子拿起瓶子,放下瓶子,扳倒瓶子,豎起瓶子,移動瓶子,5個動作瞬間就完成了。教授點點頭,說道:“請你再做 5 個,但不要與剛才做過的重複。”

男子又很輕易地完成了。

“請再做 5 個。”

等到教授第五次發出同樣的指令時,男子已經滿頭大汗、狼狽不堪。教授第六次說出“請再做 5 個”時,男子突然大吼一聲:“不,我寧願摔了這瓶子也不要再讓它折磨我的神經了。”

精英們笑了,教授也笑了,他麵向大家,說道:“你們看到了,變有多難,連續不斷地求變幾乎使這位親愛的先生發瘋了。可你們比我還清楚商戰中變有多麼重要。我知道那時你們就是發瘋也要選擇變,因為不變比發瘋還要糟糕,那意味著死亡。”

現在,精英們對這場別開生麵的報告品出點味道來了,他們微笑地互相交換著目光。

停了片刻,教授又開口了:“現在,還有最後一個問題,這是個簡單的問題。”他從包裏拿出一隻新瓶子放到台上,指著那隻裝著氣球的瓶子說:“誰能把它放到這隻新瓶子裏去?”

精英們看到這隻新瓶子並沒有原來那個瓶子大,直接裝進去是根本不可能的。但這樣簡單的問題難不住頭腦機敏的精英們,一個高個子的中年男人走過去,拿起瓶子用力向地上擲去,瓶子碎了,中年人拾起一塊塊殘片裝入新瓶子。

教授點頭表示稱許,精英們對中年人采取的辦法並沒有感到意外。

這時教授說:“先生們、女士們,這個問題很簡單,隻要改變瓶子的狀態就能完成,我想你們大家都想到了這個答案,但實際上我要告訴你們的是:一項改變最大的極限是什麼。瞧!”教授舉起手中的瓶子,說:“就是這樣,最大的極限是完全改變舊有狀態,徹底打碎它。”

教授看著他的聽眾,補充道:“徹底的改變需要很大的決心,如果有一點點留戀,就不能夠真的打碎。你們知道,打碎了它就是毀了它,再沒有什麼力量能把它恢複得和從前一模一樣。所以當你下決心要打碎某個事物時,你應當再一次問自己:我是不是真的不會後悔?”

講台下麵鴉雀無聲,精英們琢磨著教授話中的深意。教授收拾好自己的包,說:“感謝在座的諸位,我的報告結束了。”

有句話這樣說:“隻在河灘上沉思,永遠得不到珍珠。”所以,要想得到珍珠一定要運用方法,而方法總是在變化中產生,盡管此種變化也可能蘊藏著一種危機,但沒有危機也就沒有變化得出的方法。

我們隻有在不斷變化中努力尋求解決問題的辦法,才能最大限度地引爆自我,做出超人的成績。

永遠用新生兒的眼光看世界

在 20 世紀最暢銷的哲學入門書《蘇菲的世界》中,蘇菲的數學老師在他的函授課程裏寫過這樣一段話:嬰兒有好奇心,這並不令人意外。在娘胎裏短短幾個月後,他們便掉進一個嶄新的世界。不過當他們慢慢成長時,這種好奇心似乎也在逐漸減少。為什麼?你知道答案嗎,蘇菲?蘇菲的世界讓我們假設,如果一個初生的嬰兒會說話,他可能會說他來到的世界是多麼奇特。因為,盡管他不能說話,我們可以看到他如何左顧右盼並好奇地伸手想碰觸他身邊的每一樣東西。

小孩子逐漸學會說話後,每一次看見狗,便會抬起頭說:“汪!汪!”他會在學步車裏跳上跳下,揮舞著雙手說:“汪!汪!汪!汪!”我們這些年紀比較大、比較見多識廣的人可能會覺得小孩子這種興奮之情洋溢的樣子很累人。我們會無動於衷地說:“對,對,這是汪汪。好了,坐著不要動!”看到狗,我們可不像小孩子那樣著迷,因為我們早就看過了。

小孩子這種行為會一再重複,可能要經過數百次之後,他才會在看到狗時不再興奮異常。在他看到大象或河馬時,也會發生同樣的情況。遠在孩童學會如何講話得體,如何從事哲學性的思考前,他就早已經習慣這個世界了。

有一天早上,爸、媽和小同正在廚房裏吃早餐。過了一會兒,媽媽站起身來,走到水槽邊。這時,爸爸飛了起來,在天花板下麵飄浮。小同坐在那兒看著。你想小同會說什麼?也許他會指著父親說:“爸爸在飛。”小同當然會覺得吃驚,但是他經常有這樣的經驗。

爸爸所做的奇妙的事太多了,因此這回他飛到早餐桌上方這件事對小同來說並沒有什麼特別之處,每天爸爸都用一個很滑稽的機器刮胡子,有時他會爬到屋頂上調整電視的天線。或者,他偶爾也會把頭伸進汽車的引擎蓋裏,出來時臉都是黑的。好了,現在輪到媽媽了。她聽到小同說的話,轉身一瞧。你想她看到爸爸像沒事人一般飄浮在餐桌的上方會有什麼反應?她嚇得把果醬罐子掉在地上,然後開始尖叫。等到爸爸回到座位上時,她可能已經需要急救了。(從現在起,爸爸可真該注意一下自己的餐桌禮儀了!)為何小同和媽媽有如此不同的反應?你認為呢?這完全與習慣有關。因為媽媽已經知道人是不能飛的,小同則不然。他仍然不確定在這個世界上人能做些什麼或不能做些什麼。

這個例子能夠給我們啟發:無論你的年齡有多大,都請用一種全新的,像小同一樣的眼光看世界,這樣你就會發現這世界上有許多未知領域,我們不應該對不了解的事情持有習以為常的態度,要學會提出疑問並努力探索。當然,這樣做的前提是我們必須有好奇心。

每個人都有好奇心,它是與生俱來的,但它也是極易喪失的,別讓成長和習慣將它扼殺,成年人更應該盡力保持自己探索未知世界的好奇心,那樣才能永遠對生命保有一種新鮮、驚歎的心情,才能不斷激發自身的創造力。

不按常規思維行事

不按常規思維行事,是指打破人們的思維定式,通過出其不意來達到目的。

在小亞細亞弗裏吉亞有一個異常複雜的結,先知們預言,誰能將此結解開,就能統治世界。許多人按常規思維去解,都失敗了。亞曆山大反其道而行之,根本不去正麵解,而是抽出寶劍將其一劈兩半。這種反向思維的方法,典型地表現了亞曆山大的軍事辯證法思想,即反常用兵,反常思維。他解決棘手的軍事問題有時正是采取這種“不是辦法的辦法”來解開的。

反向思維,在現實中有很強的應用空間。

有個叫錢程的人聽到一個鞋匠誇口說,誰也騙不了他。於是錢程想試一試他的深淺。

這天,錢程在街上碰到了這個鞋匠,便拉住他說:“你在這裏站著等我一會兒,我馬上就來,讓你看看我是怎麼騙你的。”說完錢程便走了。

鞋匠真的以為錢程會回來騙他,心想,我還倒要看看你有什麼騙人的高招。結果他在街上等了好長時間,也沒看見錢程回來。正當他等得實在不耐煩時,他的一個朋友走了過來:“鞋匠,你在這傻站著幹什麼?”鞋匠便把事情告訴了這位朋友。朋友聽後哈哈大笑:“你真笨,上了人家的圈套還不知道。錢程把你騙了,他根本就不會回來了!”

在國際象棋賽上,有人曾將一部每秒鍾運算 4000 萬次的計算機編上所有能搜羅到的象棋大戰的招數,稱作“國際象棋大王”,專門和那些真正的象棋大師們對陣,把那些大師們殺得落花流水。唯有蘇格蘭一位象棋大師卻能屢次擊敗這個“電腦棋王”。有人問他得勝的奧妙,他回答說:“一反常規,屢出奇招,亂其章法。”因為他對“電腦棋王”進行了研究後發現,它“腦袋”中隻有那些用過的程序,如果不上它的圈套,用別人從未用過的棋路對付這位“電腦棋王”,當然就能輕鬆得勝了。

在掌握了局勢,摸透了人心之後,一反常規,打破人之常情的思維定式,在商戰中往往能夠取得意想不到的效果。

冒牌假貨往往會損害名牌產品的聲譽,故一般廠家一經發覺,便嚴厲地予以打擊製止。但台灣某些正牌產品廠家卻對那些冒充自己牌號的假貨視而不見,充耳不聞。其原因何在?原來他們摸透了消費者的心理,越被別人冒充的牌號,越說明是“硬牌貨”,容易贏得消費者。

讓冒牌貨爭得市場之後,自己再使用“專利權”擠走冒牌貨,就可輕而易舉地占領市場了。

對於許多消費者而言,消費環境比產品品牌更重要,因為舒適的購物環境足以讓人信賴。正當某些企業在爭名牌硝煙未散時,心向顧客,反道而行,試試“非品牌化”的絕招,說不定能獲大利潤。

正當世界範圍內品牌大戰進行得如火如荼的時候,在北美大陸已悄然出現“非品牌化”的趨勢。美國最大的零售商沃爾瑪,相繼推出無品牌商品大宗售貨法,廉價商品成打成箱地賣出。

還有一些小型企業將產品“隱姓埋名”,與零售商合作,利用零售商已建立的市場信譽和強大的銷售網,不使用自己的品牌來達到迅速打開市場的目的。“名牌租借”在國外已不是新鮮事,耐克公司隻憑“耐克”品牌與生產商合作,自己卻不生產運動鞋。

還有一些製造商已經放棄原有名牌,歸附到大零售商旗下。在美國著名的西爾斯百貨公司,幾乎所有的商品皆以“西爾斯”品牌出售,這使許多默默無聞的產品打開了銷路。

總之,打破人們在思維上形成的潛規則定式,反其道而行之,不按規則出牌,往往可以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這對我們是不是很有啟發呢?

找到適合自己的道路

天生我才必有用。每個人來到這個世界上都有他存在的價值,關鍵看你能否找到真正適合自己的道路。

王強在上小學時,在校成績很差。

他的數學和外語很差勁,人又很頑皮,是個使人感到頭痛的少年。王強的家裏很有錢,所以他父親想讓他進入最好的高等學府。可是他的成績無法進入大學,因此不得不去報考差一點的二流學校,他竟然也名落孫山。他在家過了兩年補習生活,也請過家庭教師,還是考不上。到了第三年才好不容易考取,而且是最後一名。

很多人有這種觀念,認為像王強這樣的人,外文與數學成績不好,又是不良少年的話,他是不可能成功的。可是,盡管王強的成績如此差勁,但在十幾年之後,他竟成為當地的模範企業家。

所以即便你是個落伍的人,可能也會有被埋沒的才能,這種才能有時需要靠別人來發掘,可是最好能自己發掘,把它充分發揮出來,才可通往成功之路。

如果你失去了一份沒幹好的工作,這不是絕望的來臨,而是希望的開始。你有希望開始一份適合自己的工作。

尋找到適合自己的人生之路,並不是一件很容易的事,有時需要經過好長一番摸爬滾打。正如作家賈平凹曾深有感觸地說:“要發現自己並不容易,我是花了整整三年時間啊!”所以成功需要耐心和不間斷的探索。

每一個人不見得都能認識自己的才能,“知己”如同“知彼”一樣,亦非易事。正因為這樣,每個人根據自身的特點,選擇合適的成才目標,是要經過一番摸索、實踐的。人無全才,各有所長,亦有所短。所謂發現自己,就是充分認識自己的所長,揚長避短。

如果你有自知之明,就不要一條道走到黑,此路不通彼路通,善於設計自己,從事你最擅長的工作,你就會獲得成功。

正麵難入手就從側麵出擊

作為一種戰術,從側麵進攻是行之有效的攻擊謀略,特別是在戰爭上,當自己的力量還不足以與對手抗衡的時候,運用此策略更為有效。曆史上,哥特人和匈奴人曾用此法打敗了強大的羅馬帝國,蒙古用此法進攻亞歐國家。今天,現代社會的生活中仍可靈活運用,它可以打亂你的對手的陣腳,增加自己勝利的機會,迫使你的對手屈服,最終戰勝對手。

印度的帕特爾振興尼爾瑪化學公司在與對手競爭的時候,用從側麵打擊對手的方法,最終取得了勝利。20 世紀 60 年代,帕特爾開始了他的創業生涯。創業之初,帕特爾利用自己的專長,在自己的廚房裏利用簡陋的設備,生產出一種成本極其低廉的洗衣粉,並且把這種洗衣粉命名為尼爾瑪。為了打開銷路,帕特爾開始四處奔波,試圖為他的洗衣粉在競爭激烈的市場上分得一杯羹。

但是根據印度傳統的經營理論,城市富裕家庭主婦的錢袋是大多數產品銷售的唯一來源。在當時,這一巨大的財源幾乎被印度製造業的跨國公司——印達斯坦勒維爾公司獨占著。勒維爾公司在全世界都設有分公司,實力極其雄厚,它的業務範圍也相當廣泛,而且它所生產的衝浪牌洗衣粉,在印度洗滌市場一直占據著統治地位。作為剛剛起步的帕特爾公司,可以說根本沒有力量與勒維爾公司正麵交鋒。帕特爾看清了這一點,他決定尋找另一條出路。帕特爾針對勒維爾公司隻注重城市富裕家庭主婦的錢袋,而忽略了廣大中下層人民的需要這一弱點,開始做文章。他繞開與勒維爾正麵交戰的戰場,把注意力放在了無力購買高價洗衣粉的廣大中下層人民身上,他相信這是一個潛力巨大而又無人涉足的廣闊市場,並製定了靈活的銷售策略。

1.堅持薄利多銷。

2.在產品上做文章。他不斷推出新產品。20 世紀 80 年代中期,帕特爾公司根據市場的需求,先後推出塊狀洗衣皂和香皂。當這兩種產品投入市場的時候,購買者趨之若鶩。為此,公司迅速增大了產量,顯示出其廣闊的發展前景。

隨著時間的推移,產品牢牢地把握了市場地位,塊狀洗衣皂成為尼爾瑪公司的主要經濟來源之一,僅此一項銷售額就達到了公司營業總額的 1/4.另一方麵,香皂生產也迅速擴大,並在這一領域對勒維爾公司造成了嚴重的威脅。

為了爭取更多的客戶,拓展業務,做大做強,尼爾瑪公司打起了廣告的策略。對於做廣告,他們不像有的商家那樣,先用大量廣告刺激起消費者的購買欲望,緊接著就把產品送到,而是先將自己的產品運送到各個銷售點,然後才登廣告進行宣傳。尼爾瑪公司這樣做也有它的優勢,因為產品廣告與充足的貨源能夠緊密地結合起來,這樣可以進一步提高公司在消費者心目中的地位,給消費者一種信賴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