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13章 對家庭負責(2)(2 / 2)

多麼令人傷心、讓人憤怒的事!它典型地反映了現在一些自詡“新潮”的年輕人,已經完全背棄了中華民族尊老愛老的傳統美德,完全喪失了最起碼的人之常情,蛻化成了徹頭徹尾的冷血動物。父母終究是父母,他們的所作所為盡管不一定全對,但他們對我們的養育之恩和拳拳愛心,卻是無論如何也否認不了的。退一步講,就算在某種特殊情況下,他們對我們的養育之恩和愛心顯得十分有限,但他們作為老人和長輩,也完全有理由得到我們的尊重和贍養。古人說:“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尊重、贍養我自己的父母,以及他人的父母,愛護、撫育我的孩子,以及他人的孩子),現在一些人連“吾之老”,都不願“老”,更不用說“人之老”了。不知他(們)是否想過:有朝一日我年紀大了,子女也像當年我對待父母那樣對待我,該如何是好?

有感恩的心,表明一個人對自己與他人和社會的關係有著正確的認識;有報恩的心,則是在這種正確認識之下產生的一種責任感。沒有社會成員的感恩和報恩,很難想象一個社會能夠正常發展下去。

態度決定一個人成功的高度

湖南懷化學院的大學生洪戰輝12年來克服種種困難,把一個和自己沒有血緣關係的棄嬰一手養大,靠做小生意和打零工賺來的錢供其讀書的事跡感動了中國。一個21歲女生劉芳豔的事跡感動著荊地,感動著寧夏山川。

大概命運對劉芳豔不公,本來母親已雙目失明,14歲那年,父親因病撒手而去。麵對家庭的突然變故,劉芳豔勇敢地挑起了家庭的重擔。懷著“用知識改變命運”的決心和對幸福生活的向往,她克服重重困難不僅完成了高中學業,還考取了大學。在湖北求學期間,她一邊勤工儉學,一邊認真完成學業,為了把雙目失明的母親接到身邊照顧,她毅然休學8個月打工,終於把母親接到學校。我們從劉芳豔身上,看到了一種自強自立、勇於麵對困難、敢於承擔的堅強品格和樂觀向上的積極態度。正是因為有了這種品格和精神,劉芳豔才能和母親一起,克服重重困難,激勵自己,感動他人。

劉芳豔不被困難所擊倒,能在逆境中奮起,從“自強不息”到“自尊自愛”,從“堅守責任”到“永不放棄”,再到“笑對逆境”,那種自強自立、樂觀向上的精神催人進取。對劉芳豔而言,克服困難的理由也許很簡單,因為她不僅要對自己負責,對家庭負責,更要對生她養育她的母親負責,對關愛她的社會負責。盡管日子過得很苦很難,但她卻在克服困難中不斷成長,得到了常人無法感受到的充實和幸福,並在生活的磨難中鍛造出非凡的勇氣和信心。古語說:“誰言寸草心,報得三春暉。”劉芳豔用自己的言行實現了為人子女應盡的責任。

但是,在現實生活種我們卻經常看到這樣一些人,他們有著優越的生活和學習環境,隻知道在順境中享受,一旦在生活或者工作中遇到些困難或挫折,就會意誌消沉,自暴自棄,或怨天尤人,或選擇逃避,輕易地放棄對人生的追求和對家庭、社會的責任。說到底,他們缺乏的,就是劉芳豔那樣的品格和精神。

在人生的道路上,我們每個人都難免會遇到一些挫折和困難,常會有各種各樣的“攔路虎”。巴爾紮克曾說:“苦難,對於天才是一塊墊腳石,對於能幹的人是一筆財富,對於弱者是一個萬丈深淵。”麵對挫折、苦難和“攔路虎”,有堅定的信念和敢於接受挑戰的勇氣,才能緊緊地扼住命運的喉嚨,從挫折和困苦中汲取成長的智慧,把人生路上的絆腳石變成墊腳石,像劉芳豔一樣勇敢克服困難,看到別樣的風景。

“態度決定一個人成功高度”。學習劉芳豔,就要學習她自強自立、樂觀向上、敢於承擔的精神,並將這種精神融入到工作和生活當中,這是人生最可寶貴的財富。須知,前進道路上的任何艱難困苦,都不會因為人們的放棄或逃避而減少。相反,自強自立、勇於麵對困難、敢於承擔的堅強品格和樂觀向上的積極態度,有助於摸索出戰勝困難、克服苦難的方法,變阻力為動力,書寫出人生和事業的輝煌篇章!

格言小語

高尚、偉大的代價就是責任。

——丘吉爾【英】

人類社會是一小群比較堅強而又偉大的分子建築起來的,他們的責任是不讓狼心狗肺的壞蛋毀壞他們慘淡經營的事業。

——羅曼·羅蘭【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