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12章 對家庭負責(1)(2 / 2)

3.給孩子創造機會

有時候,家長不僅是要給孩子創造機會,從教育角度來說,還應當創造機會:你可以創造一些情境,比如讓您的子女策劃一下家庭旅遊或者家庭的年度計劃;比如買家電時,特地讓孩子去考察一下,幫助確定各類產品的優劣;比如讓他給家庭買房(可能現在根本不會去買)製定一個計劃等等。孩子完全可能在您的指導下認真地去幹這類事情。這個過程中,孩子可能做得好,可能做得不好,但至少會讓孩子學會責任,這也就是我們的根本目的。

如何共育家庭責任感

家庭是社會最基本的組成元素,一個人一生所在時間最長的就是在家庭中,所以在人生的前半階段,家庭教育對於一個人整體的知識麵和素質以及未來的人生觀、價值觀起著決定性的作用。可見,家庭教育的重要性。“父母不愛,何以愛他人,一屋不掃,何以掃天下。”因此,責任感的培養是一個人健康成長的必由之路,也是一個成功者的必備條件。

曾經有這樣一則報道:在美國有位11歲的男孩踢足球時不小心踢碎了鄰居家的玻璃,人家索賠12.50美元。闖了大禍的美國男孩向父親認錯後,父親讓他對自己的過失負責,他為難地說:“我沒錢賠人家”,父親說:“這12.50美元先借給你,一年後還我。”從此,這位美國男孩每逢周末、假日便外出辛勤打工,經過半年的努力,他終於掙足了12.50美元還給了父親,這個男孩就是後來成為美國總統的裏根。他在回憶這件事時說:“通過自己的勞動來承擔過失,使我懂得了什麼叫責任”。

“獨木難燒,獨子難教。”在當前學校生源大部分是獨生子女的形勢下,家校攜手如何培養學生家庭責任感,是我們應當認真思考的現實問題。

一、教師是學生養成家庭責任感的引導者

教師的頭上有許多美麗的光環:“太陽底下最光輝的職業”,“人類靈魂的工程師”,是學生的崇拜者、效仿者。在平時的工作中,孩子們幾十雙眼睛在盯著你,須知天地間再沒有什麼東西,能比孩子的眼睛更加精細,更加敏捷,對於人的心理上各種微妙變化更富於敏感的了。研究表明,學生大都有尊重崇拜教師,樂意接受教師教導的自然傾向,都希望得到教師的注意、重視,關心和鼓勵。“親其師而信其道”,教師具有高尚的師德和良好的教學藝術修養,學生便能樂意接受“師之道”。因此,教師應該用愛心發掘學生的隱匿心理,誘導其潛在情緒,深化他們的家庭責任感和社會責任心,用愛的力量去激發學生的自尊、自信、自強,讓學生感受到自己的老師既有嚴父的錚錚鐵骨,更有慈母的滿腹柔腸,進而使他們以同樣的感受去愛別人,尊重別人,奉獻社會。

教師可以通過在班內開展一些有關家庭教育的主題班會如:“傾訴父母情”、“父母的知心人”、“愛親人”等教育學生為家庭多做貢獻,慢慢體會父母的拳拳之心,逐步增強學生的家庭責任感。

下麵是一篇學生的日記:

10月26日星期日天氣晴

今天是星期天,也是媽媽的生日。一大早,我毫不猶豫地打碎了自己的存錢罐,把裏麵僅有的50元錢全拿了出來,到街上蛋糕房花30元錢定了一個大蛋糕,又去集上買了媽媽喜歡吃的香菇、青菜和爸爸喜歡吃的牛肉、土豆。忙忙碌碌一上午,采購總算結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