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12章 對家庭負責(1)(1 / 2)

關於家庭責任感

在當前的家庭中,一方麵家長經濟條件比較寬裕,另一方麵絕大多數家長又對自己唯一的孩子寄予厚望。在這樣的情況下,家長們很容易將子女的生活和讀書作為僅有的兩個目標,很多孩子在家庭中是要吃就吃、要玩就玩,家長隻要求他們讀書成績好。由此引發的問題是:很多學生認為學習是為家長學的,他們對家庭極缺責任感,如此認識進一步反映到學校乃至社會生活中,造成了對學生個人、家庭乃至社會利益的損害。

一、學生的家庭責任感

家庭是對一個人來說,是人生的第一所學校,是步入社會的起點,也是每個人在社會上奮鬥的港灣,培養學生的家庭責任感至關重要。學生的家庭責任感是指學生個人對家庭的認識、情感和信念,以及與之相應的遵守規範、承擔責任和履行義務的自覺態度。家庭責任感是孩子健全人格的基礎,是能力發展的催化劑。

二、培養學生家庭責任感的意義

1.培養學生的家庭責任感對學生發展的意義

當前有很多學生,他們遲到早退甚至曠課都會有一些“理直氣壯”的理由:比如,我買早飯,肚子餓了總要吃的吧;我去上廁所;我不想上課不可以麼?他們會在上課吃東西、看報刊雜誌、打手機、玩遊戲甚至打鬧、莫名其妙跑出教室,我們可以將這些理解為沒有良好的習慣,但從根本上說,他們缺乏的是一種責任——作為學生的責任,他們很少有人能明確作為一名學生應當有什麼責任,極少有人關注他們對自己的未來、對家庭的未來、對社會應盡的責任,如果有了責任感,他們的一切都會去主動努力,而一旦缺乏了責任,一切就變得那麼困難了。

2.培養學生的家庭責任感對家庭的意義

實際上,這種對孩子責任心培養的價值不僅有利於學生,還有利於家庭。試想,如果您的子女工作不安定,還不懂得自我發展,因為他們沒有責任感,他們還悠然自得地問您要吃要喝,您會有什麼樣的感受呢?曾有那麼一個大學生,他父親賣血供他讀書,他卻不好好讀書,隻是花錢談情說愛,最後被學校退學,由於父親告訴了別人真相,他竟然指責父親辱沒祖宗。你們可以罵他不孝之子,但你們想過沒有,他是不是從小就缺乏了一種責任感?想過沒有,如此養了子孫家庭會幸福麼?

3.培養學生的家庭責任感對社會的意義

當前,不僅家庭,而且整個社會也越來越需要有責任的人。現在的社會給予個人更大自由的同時,但也進一步要求人們誠信、敬業,而這一切的根本還是在於責任感的問題。一個對社會有高度責任感的人,絕不可能無視社會的需要,不講誠信和敬業。當然社會也會給予他回報。然而,對於一個沒有責任感的人來說,並不是社會能不能成就他的問題了,可能是社會鄙視不鄙視他的問題了,因為對於社會來說,他隻是個廢人而已。

三、培養學生家庭責任感的策略

1.重視內在趨勢

心理學家認為:每個人都有一種積極向上的內在趨勢。事實上您的孩子很小的時候就表現出各種主動嚐試的願望,如您的孩子要求獨立吃飯,試穿衣服,手髒了自己洗……這正是一種責任心的萌芽。家長的責任應當是密切地關注他,扶植他,鼓勵他,在嚐試過程中,培養其意識,增強其自信,逐步成為獨立自主。如果那時您忽視了這樣一點,那麼現在來做也不晚;如果您的孩子想為家庭幹一些事情時,你一定要盡量支持他,鼓勵他,表揚他,將表揚的重點落實在他對家庭的責任感上。長此以往,您的孩子至少能為了這個家庭而去好好做人,好好讀書的。事實上,這不也正是各位家長所希望的麼?

2.要為孩子提供機會

當然,有的情況下孩子的自覺性並不會自己產生,特別是,如果一個孩子已經長期生存在一個不需要其負責任的環境中,那麼,要求發現一些他主動願意責任於家庭的事可能是相當困難的,這時你要做的就是不斷地去給予他機會。比如讓他一起參與一些家務勞動,別管他做得好不好;比如在家庭開支方麵讓他出些點子,並同他一起探討問題;又比如同他一起探討他的前途對家庭的影響等等。由於你的努力,你的孩子可能會陸續加強身上的責任感,而當這個責任感落實到實處時,他就會要求自己努力學習、不浪費父母的錢財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