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會孩子以良好的心態麵對他人非惡意的冒犯,不計較後果,學會寬容地笑一笑,化幹戈為玉帛,從而贏得一位朋友、失去一位敵人。傾聽別人的辯解,是寬容的開始;站在對方立場上想一想,是寬容的根本;理解、善良是寬容的核心。
3.教會孩子自己解決與他人的衝突
教孩子學會自己解決與他人的衝突,是促進孩子成長的必備環節。不要大包大攬地替孩子解決問題,更不能偏袒自己的孩子,那會助長孩子任性自私、蠻不講理或唯唯諾諾、膽小退縮的毛病。解決衝突的第一步在於使衝突雙方保持情緒冷靜。和孩子一起對“衝突”本身進行一次全麵分析:衝突的事件是什麼、衝突的起因在哪兒、衝突的雙方是誰、可能的解決辦法有哪些、又各有什麼利弊等等。
互惠是與他人有衝突時有效解決的方法和原則,教孩子尋找將對雙方的傷害降到最低、對雙方利益有最大保障的方法。解決衝突的關鍵往往在於溝通。教孩子學會與衝突的對方恰當、有效地積極溝通,共同協商,以達成相互諒解。學會寬容、學會理解也是有效解決衝突的重要原則。許多衝突都因誤解而生,溝通有助於澄清事實,而衝突的最終解決還有賴於雙方的寬容和理解。
學會如何保護夥伴(遊戲)
一、方法
參加遊戲者若幹人,可以用猜拳的方法確定出一人為甲(被保護人),一人為乙(保護人),甲站在圈內,乙站在甲旁邊。遊戲開始後,其他人想辦法把甲推出圈外,這時就可以連續拍打甲(甲在圈內不許拍打),乙要保護甲不被推出圈,可以拍擊推甲出圈的人,被乙拍擊的人立刻停止不動。這時遊戲暫停,甲從圓圈上向被拍擊的那個人跨跳五步,然後用腳去踩被拍擊人的腳,如果踩到了,則被踩的人立刻變成甲,回到圈內,而原來的甲變成乙,保護甲,原來的乙變成其他人,如果沒有踩到,則恢複原比賽。
二、規則
1.被拍擊後,馬上停住,否則被判為失敗。
2.被拍擊後,整個遊戲暫停,一切動作都無效。
3.拍擊動作是輕拍。
三、價值
1.發展身體的靈活性和速度素質。
2.發展兒童快速起動和快跑能力。
3.培養兒童對待夥伴的責任心。
這些主要是針對保護者而言的。保護者的責任就是讓被保護人不被別人推出圈外拍打,所以保護者積極活動,一旦由於自己的失誤,而使被保護人受到侵害,自己感到內疚。在這一活動中就培養了對夥伴負責的責任心。
4.培養夥伴間的感情。
遊戲通過保護人對被保護人認真負責的忠心耿耿的保護,會使被保護人感到夥伴間的深厚感情,也會激發他將來保護其他人時,也會認真負責。
5.培養機智、靈活的性格特征。
這個遊戲對兒童來說具有很強的戲鬥的性質,兒童們要想推被保護人出圈,對他進行拍打,必須將保護者引出圈外,使被保護者暫時失去保護,那就需要接近被保護者,吸引保護人出去追拍,這時其他人就可趁機推被保護人出圈。這當中就需要引逗者的機智,既能吸引到保護者的追拍,又不能被拍擊到;而保護者也需要機智靈活地運用戰術,如果估計能夠快速追拍到人時,就要不失時機地發起攻擊。如果不成,再馬上返回來保護被保護人,拍擊正在侵犯保護人的人。所以在這些活動中,培養了兒童們的機智靈活的性格特征。
6.培養兒童齊心協力的作風。
在這個遊戲中,大家要想達到拍擊被保護人的目的,必須齊心協力,首先要有自我犧牲的精神,主動引逗保護人的追拍,一旦保護人出擊追拍其他人,就要不失時機地集體推被保護人出圈。如果不齊心協力就很難達到目的,因此在遊戲中潛移默化地培養了齊心協力的好作風和優良品質。
格言小語
一切責任的第一條:“不要成為懦夫。”
——羅曼·羅蘭【法】
責任感常常會糾正人的狹隘性。當我們徘徊於迷途的時候,它會成為可靠的向導。
——普列姆昌德【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