與夥伴交往對孩子來說還是一種最好的學習方式。每個孩子都有自己的優點和長處,夥伴交往給孩子們提供了相互學習和取長補短的機會。實踐證明,建立積極的夥伴交往是改善孩子不良心理狀態和不良行為習慣的最佳矯正方案與策略之一。良好的夥伴交往可以預防孩子出現各種不良的心理行為問題。
二、家長要接納孩子的夥伴,鼓勵孩子與夥伴交往
1.家長要接納孩子的夥伴
對孩子夥伴的接納是鼓勵孩子與夥伴交往的第一步。拒絕和敷衍都會使孩子在與夥伴交往時產生退縮的行為。歡迎孩子的夥伴到家中做客。不必太在意孩子們在一起時對家中清潔與秩序的“破壞”。父母可以巧妙地抓住這一時機培養孩子們自理的習慣和能力。
家長要鼓勵、允許孩子拿自己的食物、玩具和用具招待他的夥伴。給孩子空間,允許孩子們單獨在一起說“悄悄話”、進行“秘密”的小活動。平時鼓勵孩子和小夥伴組成小組共同學習、共同遊戲;節假日主動為孩子們創設機會,鼓勵孩子和小夥伴們一起遊玩、一起活動。
2.家長要尊重孩子的交往興趣
尊重孩子的交往的興趣,讓孩子知道與夥伴交往是自己的權利,處理夥伴交往中出現的問題也是自己的責任和義務。這是對孩子獨立人格的肯定,也是培養孩子獨立性的重要一步。傾聽孩子的理由,允許孩子自己選擇朋友。給孩子權利,允許孩子選擇和夥伴在一起時談什麼、做什麼,並尊重孩子的選擇。積極指導孩子正確處理與夥伴交往時出現的矛盾,鼓勵孩子自行解決問題。
3.家長還要積極監控孩子的交往
由於孩子年齡比較較小,判斷是非、自製自控的能力都比較較低,所以,對家長來說積極監控孩子的交往狀況、預防夥伴交往帶來的不良影響是必要的。父母對孩子與夥伴的交往既不能包辦代替,也不能大撒手,而是要給予積極關注和正麵參與。有意識地經常和孩子討論擇友的標準與注意事項,以促進孩子恰當選擇交往的夥伴。
另外,家長還要對對孩子與夥伴交往的活動內容、形式提供有益的建議。可建議孩子把他們與夥伴在一起的遊戲、活動編成故事講給父母聽;或者要求孩子事先告之父母他們打算去哪兒、去做什麼、和誰一起、什麼時候回來等等。歡迎孩子的夥伴到家中來做客,或者歡迎孩子帶著夥伴與家人一起活動,這是了解孩子夥伴的最佳時機,也是對孩子的夥伴交往進行積極監控的有效方式之一。
鼓勵孩子隨時把在夥伴交往中遇到的困難、麻煩說出來,教孩子學會辨別是非,分析並尋找積極的解決策略,鼓勵孩子自己解決問題。與孩子積極溝通、共同協商,取得孩子的理解、信任與合作是父母積極監控孩子的重要前提。
三、指導孩子掌握交往的技巧
1.教會孩子如何向夥伴展示自己
向夥伴展示自己的目的在於,獲得夥伴接納、進入夥伴圈子、贏得夥伴認可。耐心傾聽、細心觀察以知道夥伴們接納什麼、排斥什麼,這是向夥伴展示自己的前奏。教孩子正確評價和認識自己,對自己的優勢不自誇、對自己的不足不忌諱。大方、坦誠是聰明人展示自己的訣竅。鼓勵孩子抓住機會、大膽展示,自信和勇氣是孩子向夥伴成功展示自己的保證。
教孩子養成謙虛並尊重別人的態度,可以使孩子把向夥伴的展示達到最佳效果。伶俐清晰的口齒表達、協調敏捷的動作技能、豐富淵博的課外知識、聰慧的大腦、靈活的反應都是孩子向夥伴展示自己的財富。培養孩子的一技之長、培養孩子的每一優秀品質,就等於在幫助孩子積累向夥伴展示的“財富”。教孩子學會向夥伴的展示要適時、適度,否則容易引起別人的反感。培養孩子禮貌、文明的行為,這是邁向成功展示不可缺少的金鑰匙。
2.教孩子養成寬容待人的習慣
寬容是不計較別人的言行而不是對他人的示弱,是理解而不是遷就。寬容體現的是情操、修養,教孩子學會寬容可以為孩子贏得好心情、好人緣和健康的身心與生活。教孩子學會寬容應從身邊的點滴小事做起。鼓勵孩子善待生命、善待生活的每一天。身教重於言教。以寬容之心待人的父母培養出懂得寬容的孩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