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高青少年責任心的對策
一、時代呼喚青少年的責任心
1.讓青少年明確在學校學習必須達到的目標
青少年應該自覺地承擔起自己對他人的社會責任,因為他們是現代化建設的後備軍,肩負著建設有中國特色的社會主義的重任。因此,在校期間,他們必須達到的目標是: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紀律,熱愛社會主義祖國和社會主義事業,具有實事求是、獨立思考、勇於創造的科學精神,具有良好的職業道德、職業意識、職業紀律、職業習慣、忠於職守的敬業精神;掌握直接從事某一專業或幾種專業必需的文化基礎知識和素養、專業技術知識和操作技能,有健康的體魄。
2.讓青少年明確自己將來要承擔的責任
實際上,任何一個社會和一個組織都是由許多個人以一定的方式組合而成的。職高生是其中的一員,他們的生存和發展,都是以其成員對他人和社會盡責為前提的。在家庭中,家庭成員相互之間應該盡責任,並共同對自己的家庭負責;在團體裏,任何一個團體成員都對團體的其他成員和整個團體承擔一定責任;在職業生活裏,任何一個職業成員都應對自己的職業和本職業的服務對象擔負一定責任;在一個民族或國家的範圍內,每一個民族的成員或國家的公民,都負有對民族和國家的責任。對於正在建設中的社會主義中國來說,以經濟建設為中心,集中力量發展生產力,以增強我國的綜合國力,需要幾代人的共同努力、艱苦奮鬥。
二、充分掌握青少年的各方麵情況
1.青少年普遍存在的現象
當前,教師們普遍感到,現在的學生大部分富有朝氣,思想活躍,興趣廣泛,學習刻苦。但也有相當數量的職高生隨地亂扔垃圾,在牆上亂寫亂畫,隨意破壞學校的財產。這是缺乏責任心的表現。
2.成因分析
a.家庭因素
一個家庭類似於一所幼兒園,對人一生的發展起著奠基作用,家庭教育的好壞決定著孩子未來的發展。現在的職高生絕大多數是獨生子女,他們在家裏養尊處優,加上目前有不少家庭的父母一味地對孩子嬌寵,使孩子養成唯我獨尊的性格,不願對家庭及其成員盡自己的責任。
b.社會因素
這裏所說的社會環境主要是學生所在的社區環境和各種社會活動場所。不同的是社會環境反映著不同的社會關係,折射出各種不同的思想觀點。
c.學生自身因素
青少年大多自己受人生觀、世界觀、價值觀等因素的影響,他們辨別是非的能力較差,控製自我情緒、情感和行為的能力也較弱。
三、對青少年進行責任心的養成教育
1.確定目標
教師要培養青少年的責任心,必須讓他們明白哪些是自己在家裏、學校裏和社會上應盡的責任;哪些是一個社會主義公民對祖國、對社會應盡的責任,以及怎樣才能履行這些責任,怎樣才能改造這些責任,用目標來激勵人、引導人。明確目標,即將各種任務責任到人,既可避免大家一起幹事時個別人偷懶怠工現象,也可以平衡學生心理,鞭策各人把自己的事情幹好。教師必須讓學生明白自己是班級的主人,要讓學生都有機會承擔各種對集體負責的角色,引導他們自覺地幫助同學,關心班級,努力培養每個學生對集體負責的精神。
2.突出監督的作用
對青少年責任心的培養不是一步完成的,相反,同他們整個的心理和品德發展一樣,是在他們自己參與的活動交往的基礎上,在主客觀因素的共同作用下,逐步形成發展起來的,從責任心的指向看,這是一個由近到遠、由低到高的過程。在整個過程中,需要教育者的指導和監督,所以在培養學生責任心的同時,要突出一種監督手段。當然,監督隻是一種手段,不是最終目的。
3.創設一種崗位輪流法模式
在班級建設過程中,教師要注重培養青少年學生熱愛集體的精神。教育的目標不是培養尖子,而應該提高每一個人的素質。因此,要創造機會讓每個學生都有機會參與班級各項組織活動。采用崗位輪流法的工作模式,不但可以給予每位學生提高管理素質的鍛煉機會,而且使每位學生都體驗到各方麵工作的難處,增進了同學之間的理解。同時,群體性責任意識感得到強化和提高,每位學生的工作責任心大大增強,工作積極性更高,同學間更加團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