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2章 責任與責任心概述(2)(1 / 3)

二、當代青少年責任心的特點分析

唯物主義認為,社會存在決定社會意識,社會意識是社會存在的反映。屬於社會意識範疇的社會責任心歸根結底來源於他們的社會生活,都必然地要打上他所處的時代印記。當代青少年生活在我國改革開放和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的新時代。這個時代的基本特征是:社會經濟體製和政治體製改革不斷深入,社會政治民主和法製建設不斷加強,而思想文化的交流、摩擦與融合在前所未有的廣度和深度上展開,全球科技革命包括信息化浪潮不斷衝擊著人們的思維方式,知識經濟呼之欲出。時代的新特征必然對青少年的責任心產生深遠的影響。當代青少年的責任心的特點可以概括如下:

1.時代感越來越強,責任意識開始淡化。

當今社會,青少年的時代感隨著年齡和閱曆的增長也在不斷增強,他們的時代敏感性較強,他們緊隨時代步伐,對時代潮流,對社會上新奇的、流行的事物特別感興趣。與此同時,責任意識卻有所淡化。社會發展產生的新情況、新模式,意識形態領域出現的新觀點、新問題,都使青少年麵臨著一個“發現、討論、鑒別和選擇”的新課題,這一切無不深深地影響著他們的思想和行為。據我們的調查表明,參與意識、主體意識和個性意識的增強,已成為新世紀青少年最為重要的時代特征。他們關愛社會、積極進取、渴求新知、敢於創新,但另一方麵他們的社會責任感卻逐漸弱化。以自我為中心的人較多,低年級學生表現為性格孤僻、不合群、盲目自大,部分高年級學生則崇尚以自我為中心的“自我設計、自我選擇、自我奮鬥、自我實現”,一些學生表現為自私自利,不願與他人合作,社會責任感、曆史使命感淡薄。

2.責任認識度高,責任行動能力差。

當前社會,青少年學生的責任心有一個突出特點,就是在責任認知、責任情感上具有與新的文化思想,新的責任觀念等方麵的較快認同感,但責任行為上的踐行能力卻相對比較薄弱。如自我評價能力差,自我判斷能力弱,自我控製能力不穩定,艱苦奮鬥精神比較欠缺等。因而,在現實生活中,青少年在責任心方麵往往出現行為與認知的偏離,“突然”與“應然”的矛盾。

關於社會責任心,當代青少年比較認同社會公德在社會生活中的重要作用,認同在社會生活中基本的責任和義務。但在實際行動中則缺乏內省精神,難以做到“慎獨”、“篤行”,甚至無視基本的社會責任。

關於自我責任心,當代青少年比較注重自身的發展,關心自我,從小就有誌向、有抱負,想成名成家;另一方麵他們缺乏勞動鍛煉、怕吃苦,不承擔責任。他們渴望自己能超越他人,卻不願刻苦用功,想事事都成功,卻不願做平凡小事。

3.對自我的責任心較強,對社會的責任心較弱。

責任心包括自我責任心和社會的責任心。個體本身就是社會的一部分,每個人自己對自己負責,並努力使自身成為社會整體中的一個健全、獨立、完滿、和諧的部分,這原本就是個體社會責任心的重要組成部分,並且是基礎性的成分。當代青少年主體意識強,一般都有明確的人生理想,並努力使自身的發展朝向自我人生目標,個體對自身人格獨立性,完整性較有責任感,比較關注自身的權利、義務,並能在實際生活中積極維護自身的權利、捍衛自我人格尊嚴。自主觀念和競爭觀念強,敢於追求自己的合理利益,重視培養自身能力和樹立競爭意識。與此相比較,當代青少年的集體觀念被淡化,對個體生存其中的環境責任意識,對社會、民族、國家乃至整個人類的責任意識相對較弱。許多學生在注重個人的主體意識,發揮個體積極性、主動性、創造性,促進主體自我實現的同時,卻難以準確把握集體與個體,集體觀念和主體意識的辯證關係。他們崇尚自我奮鬥、自我選擇,傳統的集體觀念被淡化,形形色色的個體意識被不少人奉為價值取向的最高標準,甚至導致了種種極端個人主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