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安有一名吃,叫肉夾饃,本人特別喜歡,因為那東西不但吃起來方便,味道又好,還特瓷實。可名不副實,實際上不是肉夾饃,而是饃夾肉。饃是直徑約十五厘米厚二厘米的發麵火燒,肉是文火細燉的臘汁肉。將饃烤熟了從中間切開,將肉夾到裏麵就成了。像是英國的三明治(SANDWICH),但味道卻比三明治強多了。肉夾饃的精華在於臘汁肉。
本人要說的是中東名吃KEBAB。KEBAB(或KABOB)一詞來自阿拉伯語,原意是用串肉扡架到火上烤出的醃過的大塊肉。土耳其稱為KEBAP,不過差別不大。在烤時往往還加些蔬菜。肉烤熟後,切得碎碎的,可以同烤餅一起吃,也可以夾到麵包裏吃。土耳其人喜歡後一種,麵包像棍子一樣,切成一段段的,再沿長度方向切開,將KEBAB夾進去一同吃。現在流行的是將KEBAB卷到一種薄薄的黎巴嫩餅裏吃。黎巴嫩餅是用死麵擀出來,直徑有三四十厘米大,比餃子皮厚,放到平底鍋或爐子裏,烤熟了就取出來,要柔軟,不能太幹,否則就卷不起來了。簡直就是山東大餅的翻版,就是小了點兒。切碎的KEBAB放到餅上,放上蔬菜和SAUCE,將其卷成大餅卷大蔥的筒狀,就可以動口了。聽上去就是懶漢食品,很符合潮流,所以現在國外很流行。
KEBAB是中東食品,其用肉自然就是羊肉、牛肉或雞肉。通常的做法是將大塊的肉穿到一根鐵棒上,成了一根直徑三四十厘米的肉鼓。放到炭火上烤,邊烤還要邊轉動,待外層熟了就將肉切下一層。這種吃法很適合於遊牧民族,一個肉扡可以串上所有的肉和蔬菜。人們圍著篝火邊烤邊吃,邊吃邊烤,濃濃的肉香伴著木炭的香味,自然情趣盎然。不過現在菜館裏已不用炭火,而是將肉鼓豎著放到一個筒狀煤氣烤爐內,肉鼓用電機帶著自動旋轉,所以這種就叫“DONE(土耳其語,轉動之義)KEBAB”。煤氣烤爐麵向著人的一側,沿長度方向有一開口,可以用刀直接割肉。DONE KEBAB方便、幹淨、迅速,但少了情趣和炭香。
實際上我們常見的羊肉串,也是一種簡化了的KEBAB,土耳其叫“SHISHIKEBAB(KABOB)”,就像麻辣燙是火鍋的簡化一樣。也不奇怪,本來我國的羊肉串源自新疆等地,同受阿拉伯文明的影響。不知道新疆的維吾爾族人是不是也稱羊肉串為SHISH KEBAB。SHISH KEBAB同羊肉串一樣,已不局限於肉類,也常同茄子之類蔬菜一起烤。
無論什麼KEBAB,肉最好要做預處理。將肉先同酒、菜油、鹽、香料和少量水等放在一起,浸泡兩三個小時,等到肉吸進酒水香料後再烤就又香又嫩。洋人喜歡用白葡萄酒,我們可以用料酒。香料可以是五香、辣椒、生薑、老抽等我們對口的。如果烤的是牛羊肉,我勸你還是加點新疆特有的調料孜然。
據說,在新疆發掘的三四千年的古墓裏就發現過KEBAB,隻是墓的主人為高鼻碧眼的西洋人,現在墓的主人還是一個謎,就不用說KEBAB了。不過也不必奇怪,烤肉應該是最原始的吃肉方法。有趣的是麵包夾KEBAB、三明治和西安的肉夾饃在吃法上很像,黎巴嫩餅卷KEBAB又同大餅卷大蔥如出一轍,不知道是他們學的我們,還是我們學的他們。感興趣的專家可以考證考證,說不定會整出個我們在先的結論來,那咱們中國人就不但在餐桌上自豪,在快餐上也神氣。
咱中國人喜歡熱鬧,過年要劈裏啪啦地放一陣鞭炮,有了喜事要敲鑼打鼓,為的是弄點聲音出來,熱鬧熱鬧。就是我們吃飯也不喜歡安靜,弄點聲音出來,熱熱鬧鬧地吃才香。
洋人吃的不但東西簡單,吃東西時還喜歡靜悄悄的,即使吃蘋果之類嘎嘣脆的東西,也要緊閉雙唇來避免聲音太大。而我們吃東西則喜歡弄出點聲音來,除非那東西不香。有些食物吃起來就是想避免出聲也很難。比如吃湯麵,筷子挑起來不哧溜一下能吃到嘴裏嗎?至於喝稀飯,如果不用勺子幫忙,就更難免了。北方人喝玉米麵糊糊,喜歡沿著涼得快些的碗邊喝。憋足了勁“嗖”的就是一口,就像是發射小火箭。
不過最絕的還是吃螺螄。在南方產在稻田裏河浜內的螺螄通常不大,不容易將肉剔出,往往直接帶殼炒了吃。為了進味,也為了吃起來方便,在炒之前,往往會用鉗子將尾端剪開。但炒熟後肉會縮到殼裏,在吃時就更不容易。文雅一點的往往用牙簽挑出,但那太費事,吃起來實在不解恨。本來螺螄之類的東西也就是口自們貧下中農的下酒菜,用不著那麼文雅,幹脆來痛快的,就是直接將螺螄的大頭放到嘴裏,用力一吸,“吱溜”一聲肉就進到嘴裏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