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34章西湖龍井(1 / 2)

門前有棵美麗的樹,如傘。初秋葉子漸落,在陽台上望去,整棵樹薄如蟬翼,纖細的枝椏間是湛藍的天空,雲在緩緩地飄。放了桌椅,午後或黃昏,茶新沏,坐在那裏看雲來去聽風淺唱。這是多年來最恬適的生活。一直對自己說,就算是旅人,那麼也該做安靜的旅人啊。然而沒有。使得我永遠無法與前塵舊事隔絕的,恰是那些深愛而不能割合的,如評彈,如書,如茶,如龍井。

初識龍井,還在江西。父親從南京回來,抱著一個大紙箱,又拿出一個小包,讓母親、弟弟和我猜猜是兩樣什麼東西。如今已不記得我們猜了什麼,那大箱子裏是一台黑白電視機,小包裏的,是扁平挺秀的龍井茶葉。在那家境艱難的時候,這是怎樣天大的驚喜啊。弟弟繞著電視歡欣雀躍,我則摸著龍井光滑尖削的葉子發呆,想起再未尋到的廬山雲霧。那時已有了玻璃杯子,雖是印著繁複的花紋,仍可見碧清明亮的湯色和嫩綠的葉。父親的眼睛亮亮的,說這是西湖邊的茶呢。現在回想起來.父親真是個很有情致的人,無論是電視還是茶葉,以當時的家境,應是不易支付的。盡管環境閉塞,他總是盡可能使母親和我們生活得快樂。他自己並不是喜歡喝茶的人,帶來茶葉,是想讓我和弟弟明白原來世上很多美麗的東西是我們不知道的。在我們成長的歲月中,父親就是通向外麵世界的。

後來去上海念書,最最惦記的就是龍井,對父親說等放假了要帶龍井回來,他就笑我怎麼記得那樣牢。怎麼會忘呢,我就在那樣的記憶中長大啊。再後來,學了一些茶道,在龍井村買得好茶,又帶了整套茶具回家,對父親母親說,爸爸媽媽我要給你們泡杯茶。所有的程序都是熟悉的,燙杯,試水溫,注入小半杯水,聞香,再注滿水,綠葉飄浮香氣四溢。初時還是說著笑著,不知怎的那簡單緩慢的動作中,這些年來我們一家所經曆的,一一浮現於眼前。茶已成,端於父母前說爸爸媽媽喝茶,竟是哽咽不能言,父親母親眼中淚花閃動。不久後,是遠別。

不知道當初父親教導我們的時候,是怎樣想的,他一生都安然生活,從不強求從不抱怨,卻早早地讓我們對未知世界有著深深的夢想和渴望。從大學開始我就不停地奔波旅行,甚至在上海也幾乎每個月都要外出,永遠無法停止對陌生地方的好奇和想像,完全不似父親希望的那樣安定寧靜。我走得越來越遠,這些年來難得承歡於父母膝下,父親後悔嗎?前天收到他的信,很歡喜地告訴我這封電子郵件是他自己獨立操作的,他特意去學習電腦和網絡,以後就可以更方便地和我通音訊了。看著父親的信,禁不住淚如泉湧。

當初最喜歡的綠茶,是碧螺春,並非龍井。那時正癡迷於蘇州的一草一木和太湖的浩淼煙波,那時還沒有學會衝泡龍井。這種茶極之嬌嫩,常不得法,致使有隱約的腥氣。雖是嗜茶,其實各種知識僅從書本獲得,有關的書是這樣的少,我隻好自己獨自揣摩體會。後遇相知之人,才學會用手背試水溫,用蓋子托住水使之沿邊注入不致燙傷嫩葉,方見龍井之“如柳眼才舒,蔥倩可愛”,竟成至愛。

那人卻不知自己做了老師。

忽遇同好,自是歡喜得無以複加。初時喜對茶加以評論,又常笑讚自己的衝泡技藝是如何的長進,甚至應允著給那千裏之外之人沏一杯龍井。其實明白之所以這樣的恣肆,是深知那人的關愛。原來我是這樣被寵壞的女子啊。

然而人事之變如浮雲,再怎樣的心意和想念,都擋不過時間和距離細碎而堅韌的消磨。如今隔著無邊的海隔著幾萬重山,想著當初言笑晏晏人麵如花,我訝異自己竟然沒有逃避龍井,馥鬱如蘭的龍井。是喝茶時看佛經的功效,還是真的已經漸漸消散一如煙塵一如水痕?果真如此,那必是佛祖之眷顧,給我以安靜的心吧。

在上海的許多年裏,春天對於我,是最忙碌奇異的季節。不是為了江南的春波綠水鶯鶯燕燕寵柳嬌花,卻因清明前後,春茶新製。茶葉未采摘前,喜看樹之青鬱葉之蘭芽玉蕊,稍後,尋覓好茶又成了那時節心心念念之事。午年必去的,當是杭州鳳凰嶺。常是一人,微寒的晨風,置身於茶樹特有的清香,青碧之色於霧中時深時淺,靈氣鬱盤。當下就癡心想做個老和尚,獅峰上小小的草廬,每日裏坐臥龍井茶樹間,烹茗汲泉。

這個老和尚之夢,每年都要做,於是每年這個時候都要寫信去感慨。那讀信的人,也深愛龍井,然而從不曾到過江南。年年讀這樣的信,於她自然是極感煎熬和憤慨,更何況她的本行,就是園林。初到江南我就開始誘她,每到一處就十幾張的明信片一起寄過去,還在每張後麵歪歪斜斜地寫兩行字。可能因為都是在路邊信箱旁草就,而寫字之人惑於奇山麗水,神采飛揚英氣流動。那時我年紀小,雖然分明知道經濟上的原因她不能遠行,然而大有青山不見吾輩應有憾之感,也顧不得許多,一心想她來。後來她的設計得了獎學金,春天逃了課到杭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