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事成就大事,細節成就完美。
———惠普公司創始人 戴維·帕卡德
善惡無大小,皆須一視同仁
三國時期蜀國的國君劉備在臨終遺詔裏留下了這樣一句話:勿以惡小而為之,勿以善小而不為。意思是,不要因為壞事小就去做,也不要因為好事小就不去做。劉備臨終前為何會留給兒子劉禪這樣一句話呢?就是因為小善和小惡常常因其小而容易被人們忽視,以致人們總是會去做一些比較小的壞事,而對那些小的好事卻熟視無睹。但是,這些事情真的小嗎?善惡真的有大小之分嗎?事實上大善、大惡往往是小善、小惡發展而來的,有道是:千裏之堤,潰於蟻穴:九尺之台,始於壘土。
善惡無大小,你必須對它們“一視同仁”。不管它們造成的直接後果是大還是小,你都必須慎重對待。
傳說古代河南郡有個叫樂羊子的人,他有一個很賢惠的妻子。他妻子的名字,已經無法考證了,但是關於他妻子的故事我們現在還可以聽到。
有一次,樂羊子在路上行走時,撿到了一塊別人丟失的金餅,他就把金餅拿回家給了妻子。妻子問清楚金餅的來曆後,對丈夫說:“我聽說有道德高尚的人不喝‘盜泉’的水,廉潔方正的人不接受他人傲慢侮辱施舍的食物,何況是撿拾別人的失物、謀求私利來玷汙自己的品德呢!”樂羊子聽了以後,十分慚愧,就把金餅丟棄在荒野之處,然後到很遠的地方拜師求學去了。
樂羊子之妻的話,對我們,也不啻為一種警醒。撿到別人遺失之物而據為己有,雖然惡劣程度比不上偷盜、搶劫,但是它絕對不是一種正當的行為。或許有些人對此不以為然,認為找不到失主的東西,自己留著也沒什麼,正好可以物盡其用。這種想法是不對的。
蘋果是從針孔般的小黑點開始潰爛的,鐵鍋是從一斑鏽蝕開始洞穿的。今天你犯了一個小錯,你覺得沒什麼;那明天你就可能繼續去做更大點的壞事,時間長了,你就會做任何事都有恃無恐,思想不受約束,很容易就會做出足以給自己帶來滅頂之災的錯事。
有一個罪犯,犯了死罪。臨刑前,他的母親也來到了現場。他說有些話,想單獨跟母親說,讓母親把耳朵伸過去。母親就把耳朵伸了過去,可是令人沒有想到的是,他一口就把母親的耳朵咬掉了。
母親捂著鮮血淋漓的耳朵不解地問他為什麼這樣殘忍,他流著悔恨的眼淚高聲責怪母親,說:“我小時候第一次偷人家的東西,你不但不批評我,還誇我做得好。因為你的鼓勵,從此以後我便常常偷人家的東西,漸漸地偷盜成性。隨著年齡的增長,膽子也越來越大,由小偷小摸,到大竊大盜,現在走到了這種地步。如果當年你能製止我,告訴我偷東西是不對的,我現在也不會這樣……”
因此,一定要認真地對待為惡之事,絕不可貪戀一時的利益,就做出“惡”事來。一旦你如此去做,就表明你潔白的心靈染上了汙點,在思想道德的堤壩上也許開始出現了一個小小的漏洞,這不是一個小問題。壞思想壞行為有頑固性,一旦沾上了,就不容易改掉。未學之疵,粗而易改;既學之疵,微而難除。因此,一定要始終與“惡”保持足夠的距離,決不向它邁出第一步。
而對於小善,則應當爭相為之。優秀的道德品質和思想作風正是從這樣一件又一件的小善上培養起來的。而且行小善,對你來說可能隻是舉手之勞,但是卻可能在你陷入險境之中時,為你帶去救命的稻草。
一隻鬆鼠在河邊喝水,不小心掉了下去。它用盡全身力氣想靠近岸邊,但沒過一會兒就遊不動了,在原地打轉,鬆鼠近乎絕望地掙紮著。這時,同樣來飲水的大象看見了這一幕,它同情地看著這隻可憐的小鬆鼠,用鼻子把它救了出來。
過了幾天,這隻大象被獵人給抓住了。獵人用繩子把大象綁在一棵大樹上,準備等車來了再運走。大象十分沮喪,心想這次命要沒了。正好,那隻小鬆鼠路過。它咬斷了綁著大象的繩子,使大象逃跑了。
行善是積德,也是為自己積累更多的財富。或許你不會用上,但是當你深陷低穀之時,這些小善將帶給你意想不到的奇跡。
細節定成敗,必當慎思以對
在人生的沉浮中,有時決定我們是立於頂峰還是匍匐於平原的往往就是細節,隻有那些認真書寫細節的人,才會在人生的白紙上留下一篇優美的文章。有些人,總是會忽略生活中的小事,對那些“細枝末節”毫不重視,認為隻有那些“豐功偉績”般的事情才是自己應該去做的。但是正如柏拉圖所說的那樣:“如果沒有小石頭,大石頭也不會穩穩當當地矗立著。”
而且,細節往往也最能反映一個人為人處事的態度和方法。一個注重細節的人,往往是一個行事謹慎的人。這樣的人,也最能得到別人得不到的機遇。
美國的一家著名圖書銷售公司公開招聘市場部的經理助理,這一職位吸引了很多人的眼球。前來麵試的人當中有來自哈佛等名校的畢業生,也有經驗豐富的資深人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