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42章 原則君子愛財,取之有道,用之有度(1 / 2)

既會花錢,又會賺錢的人,是最幸福的人,因為他享受兩種快樂。

———塞·約翰生

獲取錢財須走正道

有人說:“金錢是一切罪惡的根源。”這種說法是不對的。金錢不但不是罪惡的根源,還是我們生活中所必不可少的組成部分。如果沒有了錢,我們就無法購買食物、衣服等物品去保證自己最低的生存需要,也無法買書、參加娛樂活動以滿足自己精神世界的需求。工作中、事業中,金錢還是我們個人價值的一種體現形式……

其實金錢隻不過是一個物品交換的簡單工具,一個完美的工具,它並沒有什麼不對。隻是因為人的心裏充滿了貪婪,使得和金錢掛鉤的事情仿佛都是錯的。因此對於金錢,以及金錢的延伸———各種各樣有價值的東西,在獲取上必須要走正道。

很久以前,在一個遙遠的國度,有一位英明睿智的國王,在他當政期間,國家繁榮富強,人民安居樂業,人民對國王非常的愛戴;但是這位深謀遠慮的國王沒有陶醉在這些美好之中,他擔心當自己死後,人民是不是也能過著幸福的日子。於是他召集了國內最聰明的學者,讓他們從書中總結出可以確保人民生活幸福的法則。

一年後,這些學者們彙集了全國所有的書籍,從中汲取最精華的部分,編成了三本六寸厚的書,並把它呈獻給國王說:“國王陛下,天下的知識都彙集在這三本書內,隻要人民讀完它,就能確保他們生活無憂了。”國王卻認為這還不行,因為人們不會花那麼多時間來看書,所以他又讓這些人繼續研究。又過了半年,學者們把三本書濃縮成一本。國王還是不滿意。三個月後,學者們把一張紙呈現給國王。國王看後非常滿意地說:“很好,隻要我的人民日後都能真正擁有這寶貴的智慧,我相信他們一定能過上富裕幸福的生活。”說完便重重地獎賞了這些賢達之士。這張紙上隻寫了一句話:天下沒有不勞而獲的東西。

是的,天下沒有不勞而獲的東西。對於錢財,更是如此。如果你什麼都不願意做,總是希望那一天天上會下錢,或是一覺醒來就看見滿屋的鈔票,那你最後隻能固守著貧困,甚至有餓死的危險。即使你夢想著有一天會買彩票中了大獎,但是你首先也應該去買張彩票。所以,想要獲取財物,成為一個在物質上富有的人,你必須自己去爭取。那是不是用什麼方法都可以呢?

2005年10月,“成都火車站警匪勾結案”被查出,一時間轟動全國。據介紹,當時成都火車站內長期行竊的扒手大多團夥作案。每個團夥內部分工明確,甚至進站作案時間段也劃分得十分嚴格。團夥作案在別的地方也很常見,但是在成都這些團夥卻有些與眾不同。

這些團夥與車站附近的警察達成了一種不用言語的默契。小偷如果要進入候車大廳行竊,必須要給在該段執勤的鐵路警察交納數百元不等的“入場費”。交費之後,小偷就可以在候車大廳內自由活動,隨意行竊。如果被旅客發現、逮住了,這些收了“入場費”的警察,自然會想各種辦法保護他們。往往是當著旅客的麵,將該小偷帶回派出所訊問。一旦旅客上車一走,小偷就會被放出來,並可以再次到“買下”的場所去行竊。

但是,多行不義必自斃。勾結小偷大發不義之財的警察們,最終沒能逃脫法律的製裁,他們終因他們的行為而付出了應有的代價。

主動地去獲取錢財是對的,但是不正當的途徑卻使得整個事件的意義都發生了變化。君子愛財,取之有道。那些被法律明令禁止,那些有違道德倫常的方法,都是不可行的。這些方法,隻會讓你誤入歧途,即使一時獲得了利益,最後等著你的卻隻能是正義的製裁。

在當今市場經濟時代,充滿了競爭,也充滿了機遇。隻要你遵循著正確的人生道路,不斷努力,獲取錢財便如探囊取物。而這樣獲取的錢財,當你使用的時候,心裏必然也是坦然的。

使用錢財要有節製

獲取錢財的目的是什麼?當然就是要使用。用這些錢去購買實在的或是虛擬的物品,以滿足自己物質和精神方麵的需求。這就出現了一個問題,如何去使用錢財?

邁克是紐約一家小報的普通記者。一個周末,他在一家不大的酒店裏看見幾位身份顯赫的企業家從一個房間裏走出,其中一位正是大名鼎鼎的福特。福特手裏拿著一張菜單走向服務生,微笑地說道:“小夥子,你看看價錢計算的是不是有一點兒誤差。”

服務生很自信地回答:“沒有啊。”

“你再仔細算一算。”福特宴請的幾位企業家已朝門口走去,他卻很有耐心地站在櫃台前。

看著福特認真的樣子,服務生不以為然道:“是的,因為零錢準備得不足,我多收了您50美分,但我認為像您這樣富有的人是不會在意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