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26章 智慧(5)(1 / 2)

冥想可使得新皮質熟睡,藉由舊皮質的功能,提高我們潛在意識的力量。為了進入冥想狀態,我們必須使全身的肌肉、細胞、以及血液循環等作用都緩慢下來,隻要是任何能使身心感覺舒適的方法都可以。

冥想可以讓我們的左腦平靜下來,讓意識聽聽右腦的聲音,這樣我們的腦波會自然地轉成α波。當腦波呈現為α腦波時(特別是中間α腦波),想象力、創造力與靈感便會源源不斷的湧出,此外對於事物的判斷力、理解力都會大幅提升,同時身心會呈現安定、愉快、心曠神怡的感覺。

我們每個人都能夠藉由冥想的方式來創造奇跡,不要把它認為是什麼超能力,它是心理上本來就有的東西,而且是任何人都垂手可得的東西。

心中的東西

在寺中有一個小和尚,他從小就在這裏出家了,是寺中的眾僧把他拉扯大的。當然,他為此也付出了很多。每天清晨,他要去擔水、灑掃,做過早課後要去寺後的市鎮上購買寺中一天所需的日用品。回來後,還要幹一些雜活,晚上還要讀經到深夜。就這樣,晨鍾暮鼓中,十年過去了。

有一天,小和尚有點閑暇,便和其他小和尚在一起聊天,他發現別人過得都很清閑,隻有自己一人整天在忙忙碌碌。雖然別的小和尚偶爾也會被分派下山購物,但他們去的是山前的市鎮,路途平坦距離也近,買的東西也大多是比較輕便的。而十年來方丈一直讓他去寺後的市鎮,要翻越兩座山,道路崎嶇難行,回來時肩上自然還要多了很重的物品。

於是,小和尚帶著諸多不解去問方丈:“為什麼別人都比我自在呢?沒有人強迫他們幹活讀經,而我卻要幹個不停呢?”方丈隻是低吟了一聲佛號,微笑不語。

第二天中午,當小和尚扛著一袋小米從後山走來時,發現方丈正站在寺的後門旁等著他。方丈把他帶到寺的前門,坐在那裏閉目不語,小和尚不明所以,便侍立在一旁。日已偏西,前麵山路上出現了幾個小和尚的身影,當他們看到方丈時,一下愣住了。方丈睜開眼睛,問那幾個小和尚:“我一大早讓你們去買鹽,路這麼近,又這麼平坦,怎麼回來得這麼晚呢?”

幾個小和尚麵麵相覷,說:“方丈,我們說說笑笑,看看風景,就到這個時候了。十年了,每天都是這樣的啊!”

方丈又問身旁侍立的小和尚:“寺後的市鎮那麼遠,翻山越嶺,山路崎嶇,你又扛了那麼重的東西,為什麼回來得還要早些呢?”小和尚說:“我每天在路上都想著早去早回,由於肩上的東西重,我才更小心行走,所以反而走得穩走得快。十年了,我已養成了習慣,心裏隻有目標,沒有道路了!”

方丈聞言大笑,說:“道路平坦了,心反而不在目標上了。隻有在坎坷的路上行走,才能磨煉一個人的心誌啊!”

幾個月後,寺裏嚴格考核眾僧,從體力到毅力,從經書到悟性,麵麵俱到。小和尚由於有了十年的磨煉,所以在眾僧中脫穎而出,被選拔出來去完成一項特殊的使命。在眾僧羨慕的目光中,小和尚踏上了非凡的人生之路。這個當年的小和尚就是後來著名的玄奘法師。在西去的途中,雖水阻山隔,艱險重重,他的心卻一直閃耀著執著之光。

道路曲折坎坷並不是通向目標最大的障礙,一個人的心誌才是成敗的關鍵。隻要心中的燈火不曾熄滅,前途永遠會被照亮。

三個篩子

一天,一個人急急忙忙地跑到某位哲人那兒,說:“我有個消息要告訴你……”

“等一等,”哲人打斷了他的話,“你要告訴我的消息,用三個篩子篩過了嗎?”

“三個篩子?哪三個篩子?”那人不解地問。

“第一個篩子叫真實。你要告訴我的誚息,確實是真的嗎?”

“不知道,我是從街上聽來的。”

“現在再用第二個篩子來審查吧”,哲人接著說,“你要告訴我的消息就算不是真實的,也應該是善意的吧。”

那人躊躇地回答:“不,剛好相反……”

哲人再次打斷他的話:“那麼我們再用第三個篩子,請問,使你如此激動的消息很重要嗎?”

“並不怎麼重要。”那人不好意思地回答。

哲人說:“既然你要告訴我的事,既不真實,也非善意,更不重要,那麼就請你別說了吧!這樣的話,它就不會困擾你和我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