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25章 智慧(4)(1 / 2)

總裁立即反應到,這看起來荒唐的官司定會給廠家帶來商機。果然,廠方在法庭上不做任何辯解,反而向瓊斯太太道歉,願出10萬英鎊賠償她的“孤獨費”。一時間,英國甚至世界的各大新聞媒體都報道了這件事,使宇宙足球廠聲名鵲起。現在,世界每有重大足球比賽,使用的足球幾乎全是宇宙廠生產的,足球的年銷量幾乎翻了一番。

馬克·吐溫“應變”,痛痛快快地得到了老板的200美元;洛佩茲“應變”,不但得到豐厚的稿酬,還為世界留下一筆精神財富;宇宙廠總裁“應變”,讓全世界的眾多新聞媒體免費為他做了一次廣告。

一個人的“快速應變”,並非是因為在某段時間內學習了某些學科,而是由於對他所熱愛的學問或事物時刻、自然而然地關注、學習、吸收而形成的。

第4節把握機會

在人的一生中,果斷堅定,把握機會,就可能會品嚐到成功的歡樂;猶猶豫豫,思前想後,就可能會錯過很多機會,甚至留下永遠的遺憾,難道不是嗎?想想看,由於鼓起勇氣,把握機會,你可能在別人最需要幫助的時候伸出援助之手,你可能高質量地完成了一個複雜的實驗,你可能說出了積蓄已久的心裏話。相反,由於膽怯萎縮,猶豫不決,你可能失去了一個展示自己的機會,你可能和一段真誠的友誼擦肩而過,你可能在一次競賽中於第一名失之交臂……

機會,無時不有,它對每個人都是公平的。人生中不是沒有機會,而是沒有把握機會。

當機會來臨時,有的人隨隨便便,以為機會會經常敲響他的房門,從而讓無數個垂手可得的機會從眼皮底下悄悄溜走,這種人,常常抱怨蒼天無眼,命運不濟。而有的人卻認認真真,果斷地把握身邊的一切機會,並竭盡全力去拚一拚,這種人或許也有過失敗,但更多的是成功,可見,要想成功,就必須果斷把握機會。

人的一生,都會麵臨很多次選擇,每次選擇都將決定你下一步的命運,如此反複,便構成一個完整的人生。然而,每個人的人生卻沒有相同的。這是什麼原因呢?每個人每次麵臨的機會不同,但最重要的是選擇不同。憑心而論,世界上的人平均智商都差不多,看到機會的能力也不會像結果這樣大的差別。

根本原因在於把握機會的欲望。用句時髦的話來說,就是成功的欲望。

其實,這世界上成功的人絕大部分不是因出身好,特別聰明。從李嘉誠、巴菲特等巨高富豪身上我們可以看到,李嘉誠當年抓住九龍倉是動了很多腦子的,巴菲特幾十年如一日研究,同老婆一起去友人家玩,吃完飯,就說“你們聊,我到旁邊看報表。”很多人隻看到他們今天的成功,並沒看到他們為成功所付出的超人的努力。

從某種意義上來說,他們的這些努力是為了有能力把握機會。而很多人也許看到了機會卻不努力或者努力方向不對,也就流於平庸了。

比別人多想一點

美國佛羅裏達州有位窮畫家,名叫律薄曼。他當時僅有一點點畫具,有一支鉛筆也是削得短短的。

有一天,律薄曼正在繪圖時,找不到橡皮擦。費了很大勁才找到時,鉛筆又不見了。

鉛筆找到後,為了防止再丟,他索性將橡皮用絲線紮到鉛筆的尾端。但用了一會,橡皮又掉了。

“真該死!”他氣惱地罵著。

律薄曼為此事琢磨了好幾天,終於想出主意來了:他剪下一小塊薄鐵片,把橡皮和鉛筆繞著包了起來。果然,花一點小功夫做起來的這個玩意相當管用。

後來,他申請了專利,並把這項專利賣給了一家鉛筆公司,從而賺得55萬美元。

機遇隻垂青於勤於思考的人。不然,為什麼有那麼多人用鉛筆,而發明橡皮頭鉛筆的卻隻有一個呢?

撈起別人的失誤

美國的基姆·瑞德先生原先從事過沉船尋寶工作,在遭遇那隻高爾夫球前,他的日子過得很平靜。

一天,他偶然看到一隻高爾夫球因為打球者的失誤而掉入湖水中,霎時,他仿佛看見了一個機會。他穿戴好潛水工具,跳進湖中。在湖底,他驚訝地看到白茫茫的一片,足足散落堆積了成千上萬隻高爾夫球。這些球大部分跟嶄新的沒什麼差別。球場經理知道後,答應以10美分一隻的價格收購。他這一天撈了2000多隻,得到的錢相當於他一周的薪水。幹到後來,他每天從湖中把球撈出,帶回家讓雇工洗淨,重新噴漆,然後包裝,之後按新球價格的一半出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