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的媽媽對他說:“兒子,你拿的糖果太多了手就出不來了,還是知足一點兒吧!少拿一些,這樣拳頭就小了,手就可以輕易地拿出來了。”
這個小男孩如果不願放棄那麼多的糖果裏的一部分,他的手就不能拿出來,就會被困住。人生苦短,花花綠綠的世界,凡是你喜歡的都不願放棄,除非你是神仙,否則你將很難得到一個你想得到的東西,因為你太貪,吃著碗裏的,看著鍋裏的,不能專心做一件事情,你將一事無成。
佛教典籍中記載,佛陀在世的時候,有位婆羅門的貴族來看望他。婆羅門雙手各拿一個花瓶,準備獻給佛陀作禮物。
佛陀對婆羅門說:“放下。”
婆羅門就放下左手的花瓶。
佛陀又說:“放下。”
於是婆羅門又放下右手的花瓶。
然而,佛陀仍舊對他說:“放下。”
婆羅門茫然不解:“尊敬的佛陀,我已經兩手空空,你還要我放下什麼?”
佛陀說:“你雖然放下了花瓶,但是你內心並沒有徹底地放下執著。隻有當你放下對自我感觀思慮的執著,放下對外在享受的執著,你才能夠從生死的輪回之中解脫出來。”
有舍才有得,很多人無法成功,就是因為他們無法舍棄,心中沒有舍得的智慧。隻有學會放棄的人,在放棄那些多餘的幻想和虛無縹緲的目標後,他才能靜心思考前進的方向,才能有寧靜的心態助他獲得最終成功。學會放棄,舍得放棄,這是人生的智慧,也是通往成功之路的有力保證。
2.放下是度量
人為財死,鳥為食亡,競爭是無處不在的。有人成功也有人失敗,大浪淘沙,失敗的人總是大多數,很多人在競爭中失去的不僅僅是名譽、金錢和權力,更有甚者丟掉了一生的幸福,但是追逐在浪尖的人卻永遠都不會少。在人生旅途中,拿起放下都需要思想的果決,放下是度量,有度量的人才會輕鬆地取得成功。
俗話說:“種瓜得瓜,種豆得豆,有多少付出就有多少回報。”而現實生活中,人的想法卻往往相反,人人都想付出的最少而得到的最多,把什麼都往自己的口袋裏裝,到最後卻裝了滿口袋的“垃圾”,裝了滿頭的煩惱。其實放下是為了得到更多,沒有成功隻是你放下的還不夠,拿得起放得下是勇氣也是智慧。
古時有一位寺廟長老,一天他撿了一條狗,他給狗取名叫“放下”。他每天傍晚都要親自喂他的狗。長老在為“放下”喂飯的同時,總是念念有詞地喚著:“放下!放下!”
長老的徒弟們覺得很奇怪,就問長老:“為什麼要給狗起這麼奇怪的名字?”長老搖頭不語,讓徒弟們自己去悟。
時間長了,徒弟們通過長久的觀察後,終於發現:每天當長老喂完狗後,就不再誦經參道了,而是自己到院中打打太極拳、悠閑地散散步或者看看日落,愜意地享受生活。徒弟們便把觀察後各自的想法告訴了長老,長老聽了微笑地點點頭說:“你們終於明白了。其實我在叫狗名字的時候,也是在告訴自己‘放下’,自己才能戒嗔,放下那些事情。人不可能同時做完所有的事情,在忙碌的一天中要懂得放下瑣碎的事情,心才會平靜下來,而隻有這時我才能夠享受一下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