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24章 健康心態積極人生(2 / 3)

“北大博士不好畢業,好多人都延期,你的身體和經濟條件能承受嗎?”

“北大是我兒時的向往。翻譯是我最大的心願,我從小沒有受過正規教育,我要在這裏實現我的夢想。據我所知,桑蘭也是高位截癱,去年被北大新聞學院(本科)錄取了……”

這時,沈弘教授站了出來,向學校寫信:“在國外,我從沒有聽說過因殘疾而被大學拒收的先例……”北大招生辦經過多方權衡後,終於向郭暉敞開了胸懷。那一天夜裏,沈弘向郭暉發出了最後一個E-mail:“我本人敬佩你,北大敬佩你,歡迎你來北大讀書!”郭暉報到的時候,校領導指示破例為她單獨分配一間宿舍,允許家人陪讀。更讓她感動的是,第二天,她將要經常出入的房間、樓道、廁所、教室等地方的台階被全部鏟平,代之以適合輪椅行走的平緩通道。

人生的際遇總是難以捉摸的,麵對讓人無奈的現狀往往前進一步生命就會不同,可是,恰恰缺少的就是那前進一步的勇氣,多給自己一點兒勇氣,一切皆有可能。

2.培養樂觀精神

悲觀的消極思想就是一種自卑的表現,自卑感的產生,往往是不自信的表現,追求大多脫離實際,隻會滋生更多的煩惱和自卑,絕不能成功。我們要想擺脫這種境況,就隻有樂觀,就需要我們培養樂觀精神,培養了樂觀精神就培養了成功。

悲觀的消極思想就是一種自卑的表現,自卑感的產生,往往是不自信的表現,追求大多脫離實際,隻會滋生更多的煩惱和自卑,絕不可能成功。我們要想擺脫這種境況,就隻有樂觀,就需要我們培養樂觀精神,培養了樂觀精神就培養了成功。

生活的快樂與否,完全決定於個人對人、事、物的看法如何,所以,悲觀心態或樂觀心態都是我們內在的因素造成的,在生活中要求我們要心胸豁達,做真正的強者。

解放黑奴的美國前總統林肯,不僅是私生子,出生微賤,而且麵貌醜陋,言談舉止缺乏風度,他對自己的這些缺陷十分敏感。為了補償這些缺陷,他力求從教育方麵來汲取力量,拚命自修以克服早期的知識貧乏和孤陋寡聞。他在燭光、燈光、水光前讀書,盡管眼眶越陷越深,但知識的營養卻對自身的缺陷作了全麵補償。他最終擺脫了自卑,並成為有傑出貢獻的美國總統。還有很多很多讓我們尊敬的成功人士,他們的前期都是讓人瞧不起的,對於一般人來說,肯定會自暴自棄,但是他們沒有,他們在消極的環境中培養了自己樂觀的精神,用積極無畏的思想去創造自己偉大的成功。

悲觀的心態泯滅希望,樂觀的心態則能激發希望,並且樂觀者能應付生活險境,掌握自己的命運。鄧小平的心胸就很博大,在他80歲高齡時,聯邦德國總理科爾問他“長壽秘訣”,鄧小平開玩笑地說:“天塌下來我也不怕,有大個的頂著。”因此樂觀的人不會對自己所處的現狀絕望,他們會培養自己樂觀的心態去消除悲觀情緒。

在學校上課的時候,後麵的座位總是先被人坐滿,大部分占據後排座位的人,都希望自己不會“太顯眼”。而他們怕受人注視的原因就是他們太悲觀地看待自己,悲觀的心態使自己缺乏信心。

坐在前麵的人都擁有不怕困難的樂觀精神,這種精神能幫助他們建立信心,使他們敢為人先,敢上人前,敢於將自己置於眾目睽睽之下。如果這種無畏的樂觀精神變成了習慣,自卑也就在潛移默化中變為自信。另外,坐在顯眼的位置,就會放大自己在領導及老師視野中的比例,增強反複出現的頻率,起到強化自己的作用。

內因決定外因,外部的環境能影響我們的心態,但是我們可以積極地培養自己的樂觀心態,用樂觀的心態心平氣和地對待你所遇到的各種境遇,不要有過高的奢望,樂觀地對待自己的工作、生活。在我們生活中欲望太多會讓我們產生處處不如意的感覺,進而產生悲觀失望之感。現在的大學畢業生,持悲觀思想的擔心留在大城市後找不到好工作,但是又不甘心畢業就回家,那樣好像很失麵子;但是擁有樂觀精神的大學畢業生,他們畢業前就有了自己人生的規劃,留在大都市雖找不到理想的工作,但相信隨著時間的推移會有轉機的,會有機會的,回老家就更好了,因為有更多的機會,可以找個好工作,天天高高興興地上下班,雖然沒有大都市那麼體麵,但是比上學前幫家裏種地輕鬆多了。這就是樂觀的心態,他們從不知道煩惱是什麼,如果自身的環境不好,他們也不會悲觀,因為他們會培養自己的樂觀心態,這種能力使他們的人生旅途更順暢,更幸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