完美主義者對他人的傷害也是非常明顯的,他們經常將自己的意識強加於別人,而別人又無法接受,因為每個人的承載是不一樣的,所以最後鬧得雙方不愉快。比如:在家庭生活中,妻子希望丈夫向權力靠攏,來讓自己享受榮耀,但丈夫又不太喜歡用不合理方式獲得所謂的權力,最終鬧了個兩不悅,說不定還因此離婚等等。而在工作中,以為自己能做好的事情別人也能做好,這種以己推人難道不是給人一種壓力嗎?
完美性格的人錯就錯在,在將完美標準形成唯一標準,並以點代麵的進行文化教育。缺乏知識整體性的教育掩蓋了一些人認為不好的因素,最終導致了文化受眾因為知識的片麵性造成了狹隘的思維與意識。按理說任何人都希望追求快樂與幸福,但由於受了文化與思維的挾製與束縛,他必然對至高的極度完美開始頂禮膜拜,從而滿足自己情感興奮與精神飛躍,因為求美和追求極端也是人之本性。
當然,完美性格的人有理想是不會錯的,但是將理想作為現實生活的唯一尺度,那真是大錯特錯。即完美性格的人他們的道德與真實的人生是一定有差距的,因為人性一定是要自私的、發展的。而每一個人從自私到無私,從幼稚到成熟都需要一個過程,完美性格的人在這個過程中如果能夠循序漸進避免操之過急,則他們就能在每天的平凡的生活工作中不斷的完善自己。無限的接近那個完美的天堂。
2.完美型性格怎樣去麵對“選擇”
當今是個要處理的事情越來越多的時代,事情的增多使得選擇越發複雜繁多,所以完美型性格的人在現在的時代有效地避免完美主義的不利影響是很重要的,即:麵對選擇,舍棄完美。
完美性格型的人往往為了從99.9%跨越到理想中的“100%”,而選擇為最終的那0.1%付出多出正常標準很多倍的時間、精力和資源。但事情到最後的那0.1%是幾乎不可獲得的,而付出的艱辛和前麵的努力比例失衡,則得不償失,所以完美性格的是最大的忌諱就是選擇去強求它。導致選擇了芝麻卻丟掉了西瓜,得不償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