完美性格的人對眾人的批評有著驚人的警惕感、他們為了避免事後遭人非議,而會在接受新的任務或製定新的計劃時,花很大的精力作大量的準備工作,比如:收集各方麵信息以便自己的工作做得更好,而讓讚揚代替批評則是他們的一貫願望。所以在工作之時,他們采取的方法也是經過了深思熟慮的,事前,大多數人都會從形形色色的指南叢書之中搜集很多專家的意見、或綜合、或擇其善者而行之。而為了避免在中途節外生枝,加之他們求好心切、完美性格的人往往都選擇實行一些短程的計劃。這樣不僅能逃脫中途而廢在心理上的壓力,也可以盡快看到自己的工作成果。而這對他們來說,內心可以因此獲得極大的愉悅;他們總是在心中默默構思自己的計劃和怎麼去實現這個計劃的方法,以做到萬無一失。而當其他人或者環境因素不允許他們用自己喜愛的方式去構思和完成計劃之時,他們的心中就會萬分的沮喪,有時甚至憤怒。而對於他們感興趣且認為應該做的事,完美性格的人總是選擇全力以赴。他們會認真而合理地安排自己的精力和時間,以便在工作時的每一分鍾都能夠起到最大作用,從而提高他們工作的效率和質量。他們對待工作的態度必然是一絲不苟的,而且一般的情況下隻要工作結束,其結果往往會跟他們預想的都一樣或差得不遠。而對於那些他們不在乎的事情,他們卻選擇冷淡和漠不關心。
完美性格的人在家庭教育中往往會把子女變成了自己體現自身價值的工具,他們選擇將自我的意識強加給自己的子女,還美其名曰:“為了他們好”。稍不從便施以武力壓迫,殊不知在這種價值取向與精神壓迫下,已經在孩子心靈中埋下了仇恨的種子。由於他們根本沒有科學合理評估子女的實際能力,也不了解子女的個人合理興趣取向,便無形當中放棄了一種自然與坦然的態度,造成孩子在成長的過程中沒有更多的享受過合理快樂,所以不會感恩,更不懂得愛。所以長大後,稍有行為能力,就開始報複父母。經常有學生,也有社會中的成年人,網上也經常報道子女殺害父母的。這是完美性格的人萬萬沒有想到的事情。
而完美性格的人表現的最嚴重後果就是自殺。理想與現實的差距太大,讓他精神的支柱轟然倒塌,個人自信心的完全喪失,這種人由於沒有在平時生活中提高自己的心理抗壓力與抗挫折能力,所以選擇自殺來逃避這種痛苦。從精神層麵上講,這便是一種精神的解脫。這種現象在當今社會反應是非常明顯的,特別是在高校和大學生裏,時常會看到了一個一些博士跳樓自殺,在即將參加高考的中學生也常常因為學習壓力太重而選擇了自殺。
在完美性格的人的思維方式中,他們的確容易選擇從一個極端走到另一個極端。完美性格的人由於他們的這種完美主義態度,使得他們在處世時顯得十分嚴謹、他們不願意輕易地下結論,但選走某個目標時就顯得十分投入,他們自認為自己的生活與別人有十分的不同一他們認為自己的生活至少大致看來是完美的,自己的人格也是無可非議的,因此完美主義者對其他人對自己的評語顯得過度的敏感。對待這些評語的態度也容易選擇走向兩個極端,一是完全放棄,二是神經質似的嚴重的自我失控。
完美的反義詞是殘缺,殘缺也是一種美。而在完美型性格的思想裏裏,麵對殘缺簡直是一種恥辱,所以完美的人是極度缺乏包容性的,而當今提倡和諧社會,和諧理念是合理的、科學的,也許有很多人不懂得什麼是和諧,所以總認為和諧也是種完美。其實,和諧應該是包容差異性、矛盾性的統一,這種統一的表現是平衡與穩定。正如任何人都喜歡風和日麗,但自然中一定包括暴風驟雨,人與社會何嚐不也是這樣呢?人生不如意十之八九,所以當完美型性格的人麵對選擇的時候,要以和諧的態度放棄完美。
3.完美型性格的命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