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34章 孤僻型性格及命運(2)(1 / 2)

3.孤僻型性格的命運

其實,孤獨性格更是一種精神、一種追求,因為,它大有“高處不勝寒”、“高處無人問”的感覺,所以說,孤獨性格是一種高深的境界。因此她們的命運也從平凡中脫穎而出。

除了自然科學家,社會科學家,藝術家行列中也有許多性格孤僻者。17世紀荷蘭唯理主義大師斯賓諾莎就是其中之一,他淡泊名利,不與有權勢的人有任何關係。他隻有孤獨的思考,他為自己選擇了研磨各種光學玻璃的職業,目的是不被他人打擾。這位哲學家的行為,實際上用行動解說孤僻對於人生的特殊意義。對於一般人來說,孤僻無疑是一種痛苦,一種折磨。而對於科學家來說,孤僻的性格讓他們具備了一種專業的行為方式以及一種高層次的,他人無法體味的境界。

現實生活中,人們常常把孤僻的性格和苦悶聯係在一起。其實,對那些致力於某一方麵學術研究,並取得成就的人來說,孤僻的性格不僅僅隻是一種性格,更是一種境界——他人無法理解的境界。

如果將孤僻性格作為一個哲學命題來加以研究,可以看出,有人類生活,必然有孤僻性格的人存在。孤僻的人在人生當中一旦有所追求,那麼他們便潛入某一領域孤軍奮戰,過程是孤獨的,成就是輝煌的。

然而,孤僻性格的人表現的是孤獨,也會為自己創造孤僻的環境對周圍的人造成很大的影響。黑客之王凱文·米特尼克就是因為其孤僻型性格而成為這一類性格人中的一個成功者,凱文·米特尼克於1964年出生在美國西海岸的洛杉磯。米特尼克隻有3歲的時候,他的父母就離異了。他跟著母親生活,很快就學會了自立,但父母的離異在米特尼克幼小的心靈深處造成了很大的創傷,使他性格孤僻、內向、沉默寡言。

米特尼克的母親沒有多少文化,對兒童的教育缺乏經驗,但這絲毫沒有妨礙米特尼克超人智力的發育。事實上,在很小的時候,米特尼克就顯示了他在日後成為美國頭號電腦殺手應具備的天才。

20世紀70年代,13歲的米特尼克還在上小學時,就喜歡上了業餘無線電活動,在與世界各地無線電愛好者聯絡的時候,他第一次領略到了跨越空間的樂趣。當性格孤僻的米特尼克剛剛接觸到電腦時,就已經明白他這一生將與電腦密不可分了。電腦語言所蘊涵的數理邏輯知識與他的思維方式天生合拍,他編寫的程序簡潔、實用,所表現的美感令電腦教員為之傾倒。在電腦世界裏,網絡空間最讓米特尼克著迷。在網絡空間,孤僻性格的米特尼克暫時擺脫了他所厭惡的現實生活,發泄著他對現實世界的不滿。

當時,美國已經開始建立一些社區電腦網絡。米特尼克所在的社區網絡中,家庭電腦不僅和企業、大學相通,而且和政府部門相連。當然,這些“電腦領地”之門常常都有密碼封鎖。這時,一個異乎尋常的大膽計劃在米特尼克頭腦中形成了。他通過打工賺了一筆錢後,就買了一台性能不錯的電腦。此後,他以遠遠超出其年齡的耐心和毅力,試圖破譯美國高級軍事密碼。不久,年僅15歲的米特尼克闖入了“北美空中防務指揮係統”的計算機主機內,他向朋友們吹噓:“我知道美國所有指向天空,指向俄國及其盟友的核導彈的名稱、數量和位置!”同伴們不相信,他就打開電腦,讓他們開開眼界。小夥伴們終於相信米特尼克說的是真的,一個個都目瞪口呆,對他當然都佩服得五體投地。對此,性格孤僻的米特尼克心理上非常滿足。他和另外一些朋友翻遍了美國指向前蘇聯及其盟國的所有核彈頭的數據資料,然後又悄無聲息地溜了出來。這確實是黑客曆史上一次經典之作。1983年好萊塢曾以此為藍本,拍攝了電影《戰爭遊戲》,演繹了一個同樣的故事(在電影中一個少年黑客幾乎引發了第三次世界大戰)。

這件事對美國軍方來說成為一大醜聞,五角大樓對此一直保持沉默。事後,美國著名的軍事情報專家克賴頓曾說:“如果當時米特尼克將這些情報賣給克格勒,那麼他至少可以得到50萬美元的酬金。而美國則需花費數十億美元來重新部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