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33章 孤僻型性格及命運(1)(2 / 2)

孤僻性格的人因為其性格原因,一般難於正確地認識自己。有的自恃比別人強,總想著自己的憂點、長處,隻看到別人的缺點、短處,從而選擇一種自命不凡的生活態度,認為不值得和別人交往,於是變得更加孤僻,有的孤僻者則傾向於自卑,總認為自己不如別人,交往中害怕被別人譏諷、嘲笑、拒絕,而選擇把自己緊緊地包裹起來,保護著脆弱的自尊心。這兩種情況的孤僻者都需要正確地認識別人和自己,選擇多與別人交流思想,多溝通感情,才能享受朋友間的友誼與溫暖性格孤僻的。

卡夫卡一生的作品並不多,但對後世文學的影響卻是極為深遠。卡夫卡生活和創作活動的主要時期是在第一次世界大戰前後,家庭因素與社會環境造成了他與社會與他人的多層隔絕,使得終生生活在痛苦與孤僻之中的卡夫卡選擇了作為一名文學小說家的藝術創作之路。而社會的腐敗,奧匈帝國的強暴專製,政治矛盾與民族矛盾的雙重困擾,人民生活的貧窮困苦,經濟的衰敗,這一切更加深了敏感抑鬱的卡夫卡內心的苦悶。於是,他選擇了把那些時時縈繞著他對社會的陌生感,孤獨感與恐懼感,當成他創作的永恒主題。無論主人公如何抗爭努力,強大而無形的外來力量始終控製著一切,使主人公身不由已地伴隨著恐懼與不安,最終歸於滅亡。而在滲透著叛逆思想、倔強地表現了不甘放棄希望的同時,又表現出對一切都無能為力、無可奈何的宿命論思想,形成了獨特的卡夫卡式藝術內涵。因此性格孤僻的卡夫卡將巴爾紮克手杖上的“我能摧毀一切障礙”的格言改成了“一切障礙都能摧毀我”。卡夫卡追隨過自然主義,也受過巴爾紮克、狄更斯、易卜生、高爾基等作品的影響,並對其十分讚賞。但卡夫卡的卓越成就主要不是因襲前者,再去描繪醜惡的客觀生活內容,而是逃避現實世界,追求純粹的內心世界和精神慰籍,表現客觀世界在個人內心心理所引起的反映。而那種陌生的孤僻、憂鬱的痛苦以及個性消失、人性異化的感受,正是當時社會心態的反映。因而有人說:“如果要舉出一個作家,他與我們時代的關係最近似但丁、莎士比亞和歌德與他們時代的關係的話,那麼人們首先想到的也許就是卡夫卡。”

孤僻性格的人往往因為性格孤僻而不善於交際,因此性格孤僻的人需要學習交往技巧,優化性格。多選擇看些有關交往方麵的書,多多學習交往技巧。同時性格孤僻的人還應該多選擇去參加正當、良好的交往活動,在活動中逐步讓自己的情緒開朗起來。所以,首先性格孤僻的人要敢於與別人交往,這樣才能多多與別人交流,而在交流的時候,孤僻性格的人還應當選擇虛心聽取別人的意見,同時要讓自己有與任何人成為朋友的目標。這樣,孤僻性格的人才能在每一次交往中都會有所收獲,才能讓自己的豐富知識經驗。

性格孤僻的人在改變自身性格弱點的時候。可以先選擇從結交一個性格開朗、誌趣高雅的朋友開始,處處跟著他學,並請他多多提攜。長此以往,性格孤僻的人才能糾正認識上的偏差,從而即獲得了友誼,又愉悅了身心。性格孤僻的人隻有重新樹立他在大家心目中的形象,變得喜歡交往,喜歡結群,變得隨和,才能走出孤僻。

而性格孤僻的人隻有走出孤僻才能在人生的旅途上麵對命運做出更好的選擇,而隻有更好的選擇才能讓孤僻性格的人那陰霾而昏灰的命運變得光明而燦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