耿直性格的人在批評他人的時候往往出言尖刻,開口傷人。而這樣的批評往往是失敗的,它回讓人無法接受而產生情緒障隘,這樣會導致雙方鬧僵,不歡而終。每一個人都有脆弱的自尊,都有要麵子的心理,也希望多多得到表揚,明知別人有過錯而不去及時批評糾正,無異於縱容起繼續犯錯;而直言相諫往往又導致他人的逆反心理,所以性格耿直的人選擇坦率的提出批評的意見,再注意批評的言辭和態度語氣都是很重要的,而在批評中於抑先揚,褒中帶貶是很有必要的,給別人提的意見要讓別人能夠欣然接受,樂於改正才是重要而成功的。
蘇東坡苦痛多難的命運無疑應歸咎於他性格的耿直。新黨當權打擊他,說他的舊黨;舊黨當權也打擊他說他是新黨。他看了自己“一肚子的不和時宜”,卻又不選擇改變自己的倔強和耿直的性格。在官場四麵碰壁無所大作為的他,虧得字寫得很好,畫畫很好,以及一手好詩文才得以留名後世。漢朝名將周亞夫因為耿直的個在戰場上所向披靡聞名於世,但也是正是他的不選擇正確而適當的耿直使得他在政治上一敗塗地,老年之後餓死在獄中。
沒有那個性格是完美的,一類的性格往往成就著一類的事業,學會選擇對耿直性格的人顯得由為重要,耿直性格的人如果不能從前人的生活中有所領悟有所洞察,而把自己耿直的性格和智慧融為一體的話,將會一遍又一遍的重複昨天那蕩氣回腸的悲愴命運。
3.耿直型性格的命運
光明磊落、剛正不阿、不設城府、興趣單純、理智欠缺,這是耿直性格的人為人處世的五個特點。“清風兩袖朝天去,免得閭閻話短長”,“粉身碎骨渾不怕,要留清白在人間”,這是對他們命運的讚美。
而從古至今耿直一直作為道義的擎天柱為人間撐起一片光明。
耿直型性格的人大都直命多艱,然而在整個中國曆史上,在這個方麵最突出的就要算宋朝的包拯了。
被後世當作清官化身的包青天包拯,字希仁,他為人耿直剛正,既不兩麵三刀,更不會搞陰謀。他從不趨炎附勢,看顏色行事,更不說大話,假話。即使是在皇帝麵前,他也是直言不諱,不怕冒犯皇帝。他大公無私,不謀私利,一生儉樸,即使是當了官,有了地位,衣食住行及生活習慣,也和普通老百姓差不多。包拯做官以斷獄英明耿直剛正而著稱於世。他執法不避親黨,開官府正門,使訟者得以直至堂前自訴曲直,杜絕奸吏。立朝剛毅,貴戚、宦官為之斂手,後世有“關節不到,有閻羅包老”之語。
曆史上的包拯確實愛民如子,不畏權貴,執法嚴明,因而博得當時和後代人民的頌揚,把他作為受苦受難的救世主。包拯嚴明法紀,當然是為了統治階級的根本利益,維持封建秩序。
北宋龐大的官僚機構,冗官成災,包拯認為必須加以整頓和革新。他不但主張用人要用忠直的君子,不能用奸邪的小人,而且建議提拔“奮不顧身,孜孜於國”的素有才能,公直廉明之人。他不但七次彈劾“苛政暴斂”的轉運使王逵,而且不畏風險,力主將皇帝的親戚,“凡庸之人”張堯佐免去要職。在包拯看來,“在政府無所建明”的平庸之輩,不論其官職有多大,都必須下台。他曾建議改革選人、用人製度。他主張官員年到七十歲必須離職。他揭露不願離職的官僚,是不知廉駐,“貪冒相尚,但顧子孫之計”。他主張不能任意封官許願,即使是恩賜即由父親的功勞而錄用的子孫,也要通過考試。這些,都是為了解決冗官問題。包拯其實並不反對範仲淹主持的慶曆新政。新政失敗,許多官員受到處分,包拯全力為這些敢作敢為的官員嗚不平,主張起用他們。
盡管宋初製定了一係列法律製度,但是,一個被欺壓的普通百姓,要想告狀還是難於上青天。不但手續很多,而且根本見不到官員的麵。這樣,官吏豪強狼狽為奸,既可以敲詐勒索,又可以將法律作兒戲。包拯在開封府任職時,作出了新的規定:大開正門,凡是告狀的,都可以進去直接見官,直接麵陳案情,任何人不得阻攔刁難。不要以為這是一件小事。無論從有助於百姓申冤上講,還是從有助於審理案件上講,這是一項十分重要的改革。這改革,在我國法律史上,既有一定地位和作用,又有進步意義。包拯辦案,有兩個特點,一是不怕權勢,二是為民申冤。兩者結合起來,便是包公。當官不怕權勢,敢於頂風辦事,在宋代不是容易的事。那錯綜複雜的關係,早巳用一根既得利益即特權的繩索,把官僚、貴族、豪紳、惡霸們聯係在一起。要衝破這個已經編織好的、保護地主貴族利益的網絡,談何容易。但是,包拯迎難而上,以不怕身敗名裂的勇氣,使得“貴戚宦官為之斂手,聞者皆憚之”。開封城裏有一條惠民河,河的兩岸,既有平民住著,也有達官貴人的住宅。包拯任開封府尹時,天下大雨,河水泛濫,淹沒街道,使許多平民無家可歸。是什麼原因造成了泛濫成災呢?包拯經過調查,了解到河塞不通,不能排水的原因,在於大官僚和貴族們在河上築起了堤壩,將壩內的水麵據為已有,種花養魚,並且同自己的住宅連在了一塊,成了水上花園。因此,要為民造福,要疏通惠民河,隻有將這些堤壩挖掉,挖掉堤壩,衝走水上花園,貴族們能答應嗎?包拯畫了地圖,拿了有關證據,下令將所有堤壩與花園拆毀。有人自恃權大位顯,告到宋仁宗那裏。包拯拿出證據,證明他們非法建造水上花園。這樣,惠民河疏通了。宋仁宗也隻好睜一隻眼,閉一隻眼,不能為皇親貴戚們說話了。包拯不畏權勢,反對以權代法,客觀上維護了人民的利益。也還有另一種情況,那就是社會上的一批無賴,偷盜者,這些人雖無權勢,卻同樣危害人民。包拯對他們也毫不留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