率領的進貢使團回到伏爾加河流域,向土爾扈特部傳達了乾隆皇帝對他們的關懷後,土爾扈特部廣大人民開始有了回歸祖國的打算,但是明麵上他們不敢表示,隻是在暗地裏做著種種準備。
乾隆二十七年(1762年),阿玉奇汗的曾孫渥巴錫繼任汗位。這是一位年富力強的愛國青年,他的心和整個部族人民的心緊貼在一起,處處地方都和整個部族人民的心緊貼在一起,處處地方都為整個部族著想。他繼任汗位以後,決心振興土爾扈特部,衝破沙皇俄國的控製,回歸自己的祖國。但是沙皇政府利用汗位交替的動蕩局麵,實行了前所未有的高明政策,妄圖達到完全控製整個土爾扈特部的卑鄙目的。
土爾扈特部本來擁有一個叫做紮爾麵的權力機構,也就是部落會議,那是由於汗王信任,實際上是汗王的得力助手。所做出的一切決定,隻有經過汗王的批準,才能在法律上生效。沙皇政府認為渥巴錫缺乏政治經驗,竟強迫改變組成辦法,規定成員不得任命,而是必須經由沙皇政府批準;這樣一來,就大大限製了汗王的權力,而使沙皇政府變成了淩駕於汗王之上的太上皇。渥巴錫對於這樣的改變自然不能同意,立即進行抗爭。沙皇政府見渥巴錫汗不肯就範,就又設法挑起土爾扈特內部的宗教糾紛。土爾扈特部本來是信奉黃教(即喇嘛教)的,自從遷徙到伏爾加河流域以後,有少數人經受不住沙俄東正教的誘惑,開始信奉東正教,其中土爾扈特貴族敦杜克夫的整個家庭全都皈依了東正教,並且由於宗教信仰相同,在政治上逐漸地倒向了沙皇俄國,成了沙皇政府在土爾扈特部的代理人。沙皇政府既然控製十渥巴錫汗,就一方麵向渥巴錫汗施加壓力,要他把親生兒子送往莫斯科做人質;另一方麵唆使敦杜克夫不斷製造矛盾,企圖控製紮爾固,取代渥巴錫汗在土爾扈特部的領導地位。更有甚者,當時沙俄正在跟其鄰國瑞典、土耳其開戰,沙皇政府竟無休止地向土爾扈特部強行征兵,送往前線充當炮灰,使數萬名土爾扈特青壯年死於戰場,造成了幾乎每一個牧帳中都有孤兒寡母的哭泣之聲。沙皇政府的這種種暴行,土爾扈特部全體人民的強烈反抗,同時也更加堅定了他們離開伏爾加河重返祖國懷抱的決心。
渥巴錫開沙皇政府的監視,假裝外出打獵,在一個隱蔽的地方召集他所信任的王公、台吉、喇嘛等人舉行秘密會議,會上經過熱烈討論,決定先發動一次空前規模的反抗沙俄的武裝大起義,然後且戰旦走,踏上回歸祖國的道路。他們經過周密的準備之後,大起義於乾隆三十五年(1770年)十一月正式爆發。參加起義的有土爾扈特部的3萬餘戶共16.9萬餘人。他們為了行軍方便,拋棄了笨重的鍋灶用具,把馬讓給年老體弱者騎乘,身強體壯的丈夫護著妻子,父親背著子女,以日行百餘裏的急行軍,僅用8天時間就橫穿了伏爾加河與烏拉爾河之間的草原,以猛烈攻勢攻克了沙俄在今拉爾河的拉舍那堡壘,然後渡過烏拉爾河,迅速進入大覆蓋的哈薩克草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