滿族入關建立清朝以後,成了中華民族大家庭中重要的一員。漢族、蒙古族、回族、藏族等其他各族,雖然在開始時有過抗清鬥爭,以後也不斷爆發抗清超義,但是總的來說;相1:間的關係是在逐漸融洽,各族聯合起來共同治理祖國的1000多萬平方公裏的土地,多民族的統一國家比以前更加鞏固了。清朝的康熙、雍正、乾隆年間,中國的農業、手工業、商業等都有了高度發展,整個國家處於欣欣向榮的局麵,軍事實力也很強盛,對外關係處於比較有利的時機。就在這樣的時候,蒙古興土爾扈特部的愛國英雄渥巴錫,衝破重重阻撓,不遠萬裏,帶著本部的全體民,從歐洲伏爾加河流域回歸祖國,為統一的多民族國家增添了一分光彩。
土爾扈特部是蒙古族的一個重要部族,原住新疆準噶爾盆地一帶。大約在17世紀20年代末,即正當明清鬥爭比較激烈的時代,其首領阿玉奇因策旺發生矛盾,就帶著部民5萬餘帳,遷徙到了歐洲伏爾河流域遊牧。那時候,伏爾加河流域隻有少數正在衰落滅絕的諾蓋人在那裏居住,基本上是一片無主的荒地。土爾扈特部到了那裏以後,努力經營畜牧業,使那裏逐漸繁榮起來,他們可以算是那裏真正的主人,在那裏放牧牲畜,逐水草圍獵,過著幸福安樂的生活。
可是這樣的好光景並沒有維持多久,北邊侵略成性的俄羅斯正在不斷地向南向東擴張,他們看中了被土爾扈特部開發出來的大片草原,想要攫為已有。他們通過種種威脅利誘手段,先後跟土爾扈特部簽訂了6個條約,獲得了優惠的政治經濟特權,逐漸控製了土爾扈特部。強悍善戰愛好自由的土爾扈特人,自然不甘心屈服於沙皇俄國的統治之下,他們不斷地起來反抗,並且參加了伏爾加河流域各族人民反抗沙皇俄國統治的鬥爭。
最早領導土爾扈特人民跟沙俄鬥爭的阿玉奇汗,是本篇所要介紹的愛國英雄渥巴錫的曾祖父。17紀末,伏爾加河流域爆發了巴什基爾人反抗沙俄的起義。沙皇政府強迫阿玉奇汗領著土爾扈特人去鎮壓巴什基爾人,但是阿玉奇汗不但違抗沙皇政府的命令,並且還和巴什基爾人聯合起來,共同反抗沙皇政府的殘暴統治。他們一起襲擊了沙俄統治下的奔薩斯卡亞和坦波夫斯卡亞等城鎮,打得沙皇政府的軍隊抱頭鼠竄。後來,巴什基爾人的起義雖然被鎮壓了下去,但是沙皇政府始終未能完全征服土爾扈特部。阿玉奇汗領導的土爾扈特部一直保持著基本獨立的狀態。
阿玉奇汗帶著他的部族雖然遠離祖國,但是他們始終沒有忘記自己的祖國,一直跟清政府保持著密切的聯係,每逢清政府有重大喜慶吉祥的日子,如新皇帝即位、太子誕生、皇帝壽辰等等,他們都要派人進貢駝馬和其他畜產品表示慶賀。即使在準噶爾部的策阿拉布坦割據新疆,切斷從準噶爾通往嘉峪關的貢路以後,土爾扈特部也要假道俄羅斯,到京師進貢方物,表示他們對祖國的懷念之情。清朝的康熙、乾隆二位皇帝,也很關懷土爾扈特部,幾次派出使團,前往伏爾加河故慰問他們。土爾扈特部對於來自祖國的使團,總是盛宴招待,問長問短地打聽祖國的政治經濟建設情況,表現出他們對祖國的深切懷念。
雍正二年(1724年),阿玉奇汗病逝,沙皇俄國乘機取得任命土爾扈特部的特權,從較治、經濟、宗教各方麵加強對土爾扈特部的控製。但是熱愛祖國的土爾扈特部仍然衝破重重困難,努力保持與祖國的聯係。乾隆二十一年(1756年)土爾扈特部又一次派出進貢使團,衝破沙俄的重重阻攔,曆時3年。這時乾隆皇帝主在承德避暑山莊,特地派人把進貢使團接到承德,在避暑山莊的萬樹園接見他們,熱情地挽留他們在北京過冬。第二年,當進貢使團將要回伏爾加河複命時,乾隆皇帝又一次接見了他們。進貢使團向乾隆皇帝訴說了土爾扈特人在沙俄的壓榨下的痛苦,使團團長說:“我部遠在異鄉,舉目無親,對俄羅斯隻是萬不得已的依附,並非投降。沒有大皇帝的命令,我們怎肯甘心作別人的奴仆!”乾隆皇帝對進貢使團的訴說表示了深切的同情,並且表示,如果土爾扈特部回歸祖國,將會得到妥善的安置,使他們能夠過上安定幸福的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