史可法匆匆趕到浦口,因左良玉在九江得病死去,內戰才告平息。這時,淮安(今屬江蘇)和泗州(今安徽泗縣)告急,史可法連夜冒著大雨趕到泗州督戰。他剛到泗州境內,聽說泗州守將投降清軍,就隻好趕快退保揚州。前些時候棄城逃走的徐州守將李成棟,這時已投降清軍,他為清軍作先鋒,於5月帶著清軍包圍了揚州。
史可法和揚州何剛、知府任民育等緊密團結起來,帶領全城軍民奮勇抵抗,屢次打退清軍的進攻。多鐸派泗州降將他的親筆信求見史可法。史可法站在城樓上痛罵李遇春,李遇春搖晃著多鐸的信大聲說大人的忠義,聲聞華夏,可是朝廷並不信任你,你還有什麼可留戀的呢?何不像我這樣歸順新君,永享榮華富貴。”史可法聽了李遇春的胡言亂語,氣憤已極,猛然挽弓搭箭,向李遇春射去。李遇春趕快灰溜溜地逃走。多鐸又一次派人送信給史可法勸降,史可法接信後,原封不動地丟進火中燒毀。
多鐸見招降不成,下令加緊進攻。城牆被打壞了多處,史可法下令用沙袋門板堵塞,使敵人攻不進來。可是城裏人心已經不穩,監軍道高;鳳岐等人偷偷的下城去,投降了清軍。史可法知道城已難守,就預先給母親押妻子寫信訣別,表明自己必死的決心。他對親信部將史得說:“你跟隨我多年,給了我很大幫助,我已經把你當自己的子侄看待。今有一事相托,請你務必答應”。史得威跪下回答說:“閣部大人有事盡管吩咐,末將一定竭力完成”。史可法說:“我誓死保衛揚州,決不投降。我死後,請葬我於南京太祖皇帝陵墓之側,或葬於揚州梅花嶺上”。史得威含著眼淚點頭說:“閣部大人的吩咐,末將一定照辦”。
多鐸再一次派人送信來招降,史可法擲還書信,並發炮向城外轟擊,打死清兵千餘人。多鐸督促清軍強攻,也以炮還擊,猛轟西北角城牆。隻聽得天崩地裂一聲響,西北角城牆被轟開一個大缺口,成千上萬的清兵一窩蜂似地衝了進來。史可法見城被攻破,拔刀自刎。部將莊子固和許謹見了趕快上前抱住,簇擁著他奮力衝出城去。剛走到小東門,遇見大隊清兵蜂擁而來。莊子固、許謹力戰犧牲。史可法對著清兵大聲說:“我就是史閣部,你們快帶我去見你們的主將”。清兵就押著他去見多鐸。
多鐸一見到史可法,趕快從座位上站起來,顯出恭恭敬敬的樣子說:“我多次投書相邀,都未蒙閣部大人答應。如今你的責任已經盡到了,就該站到我們這邊來,幫助我們收拾江南殘局了”!史可法斬釘截鐵地回答說:“我此來隻求一死,別的事情不用跟我談”!多鐸說“閣部大人難道沒有聽說過洪承疇的事情嗎?他投誠過來以後,高官厚祿,比原先更受重用了”。史可法冷笑一聲說:“洪承疇身受先帝厚恩,不能為國效忠,卻無恥背叛,我豈肯效法這種軟骨頭”!
多鐸見一時說服不了史可法,就叫人把他關押起來,繼續用各種手段勸他投降,過了3天,依然無效,就下令把史可法殺了。那時候,揚州城內外被殺的人很多,滿山遍野都是屍體,時值炎夏,幾天以後屍體就腐爛不可辨認。史得威等人找不到史可法的屍體,隻好找了他穿戴過的衣冠葬於揚州城外梅花嶺上,稱為衣冠塚。
揚州城破史可法死後不久,清軍繼續南下,南明終於在奸臣誤國、忠臣被疏遠的情況下迅速滅亡了。對於弘光朝的覆滅,人們並不覺得惋惜,對於史可法死守揚州的愛國主義精神,人們都由衷地表示萬分敬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