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天祥考中進士那年,與他同一榜的進士還有謝枋得、陸秀夫等人。謝、陸二人也是忠義之士,都是在宋亡時為國犧牲的愛國英雄,這一篇就介紹謝枋得的愛國事跡。
謝枋得字君直,又字仲直,小名鍾,小字君和,號疊山,別號依齋,原籍信州貴溪縣(今江西省貴溪縣),因為他的高祖謝通靈曾任弋陽縣縣令,遂移家弋陽(今江西省弋陽縣),住在弋陽玉亭鄉儒林裏。謝枋得於南宋理宗寶慶二年(1226年)出生在弋陽家中。他生來身材矮小,但是自幼就很聰明,記憶力特別強。他為人豪爽,心直口快。每當與人談論起古今國家興亡之事,他就興奮得手舞足蹈,表示將來一定要以忠義自任。青年時代的謝枋得,無書不讀,知識淵博,寫出來的文章卓然天成,齒成一家,決不襲用那些言之無物的陳言濫調。他也愛好書法,寫出來的字筆力勁健,凜凜有生氣。
謝枋得31歲那年去參加進士考試,按照他的試卷成績,本應名列前茅,因為他在殿試時直言不諱地指斥丞相董槐、宦官董宋臣及權奸丁大全等人誤國,結果被降為第2甲第1名,僅僅授給他一個撫州司戶參軍小小的官職。他沒有去報到,又於第2年參加教官科考試,並兼考經科,結果都考中了,被任命為建寧府教授。他又沒有去報到,仍在家鄉讀書。
這時候,北方的蒙古軍分兵3路南下,大舉攻宋,想要滅亡宋朝,南宋政稜已經搖搖欲墜。淮河一帶的百姓紛紛渡江避難,形勢十分緊張9就在這樣的時候,浙西等地還發生了嚴重的水災,淹死的人很多,成千上萬的人無家可歸。在這國難與天災臨頭之際,做皇帝的理應振作起來,整頓朝綱,內救百姓於水火,外抗強敵於江淮天險才對,可是宋理宗趙昀沒有能做到這樣,他竟任命奸臣賈似道為右丞相。聽任其胡作非為,這樣真可謂雪上加霜,使得國家的前途更加渺茫-了。
謝彷得原本打算在家鄉讀書著作,等待天下太平,可是在此國難當頭之際,他怎能坐視不管。他本來一向以忠義自任的,這時候自然是他實現自己諾言的時候了。他投袂而起,經過奔走聯絡,四處發動,,得到了鄰近鄧、傅二社鄉民的擁護?組織起了一支2000多人的義勇隊,準備保衛家鄉信州,抵抗南侵的蒙古軍。他的妻子李氏也深明大義,把自己的嫁妝全部拿了出來,資助謝枋得帶領義勇隊保衛家鄉。
宋朝府委派的江東西宣撫使趙葵,見謝枋得組織義軍隊準備保衛信州,十分高興,就給予謝枋得幹辦公事的名義,並撥給錢米,叫他擴充隊伍,招募更多的民兵,保衛饒(今江西波陽一帶)、信(今江西上饒一帶)、撫(今江西臨川一帶3州。謝枋得見自己的行動得到官方的承認,自然喜出望外,他四處聯絡,招募了幾千鄉勇,使義勇隊擴大到了上萬人。不久,南宋政府根據趙葵的推薦,任命謝枋得為兵部架閣,他所招募的義勇隊也就跟著成了南宋政府承認的正式軍隊。
宋理宗景定元年(1260年),謝彷得35歲。這一年,忽必烈奪得蒙古汗位,他就是後來的元世祖。南宋丞相賈似道向蒙古交納大批金銀求和,卻欺騙宋理宗說是前線打了大勝仗,已把蒙古兵打退了。宋理宗信以為真,十分高興,就下令嘉獎賈似道,並賞給他大量金銀綢鍛,並拜他為少傅。賈似道奸計得逞以後,下令推行一種叫做“打算法”的法律於各路兵馬,目的也就是想用減少軍費的辦法,破壞抗蒙戰爭。在“打算法”的胡亂計算之下,各路抗蒙有功的大將,都無緣無故地被扣上了剋扣軍餉的罪名,成了有罪之人,他們或被撤職查辦,或被逮捕入獄,一時人心惶惶,士氣低落。謝枋得的頂頭上司江東西宣撫使趙葵,也受到“打算法”的牽連,被誣蔑為有剋扣軍餉的行為。謝枋得知道後,根本不相信這是真的,他認為趙葵作風正派,決不會克扣軍餉,軍費如有超支,定是因為多招了民兵,軍費支出增加的緣故,就自願出資萬貫,幫助趙葵彌補帳目,並且他還上書賈似道為趙葵辯白,請求免予追究趙葵的責任。結果,賈似道就拿謝枋得開刀,撤掉了他的兵部架閣之職。
謝枋得39歲那年,宋理宗聽說謝枋得的文才出眾,起用他為宣城、建康考官,叫他去那裏主持科舉考試。謝枋得出於對奸相賈似道的憤恨,他在所出的考題中有涉及到凡奸相當國,必致夫怒人怨,國家將會滅亡一類的意思,叫考生進行議論發揮。結果觸怒了賈似道,將他發配到興國軍(今湖北省陽新縣一帶)去做苦工。謝枋得經受這次打擊以後,覺得奸相當道,自己官卑職微,對國事無能為力,就隻好在家鄉講學著書,靜觀時局的變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