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天祥在被元軍押送北去的途中,乘元軍不備,夜裏偷偷逃走。他聽說趙罡已在福州稱帝,就趕到福州。文天祥建議朝廷重整軍隊,先收複浙江。他從福建經廣東東部,出兵江西,準備恢複南宋的天下。那時候,江西人民因為不堪忍受元軍的壓迫,自發地組織起許多支抗元隊伍。他們聽說文天祥帶兵進入江西,紛紛趕來和文天祥聯合抗元。抗元聯軍在雩都(今江西於都)大敗元軍,收複了興國和贛州、吉州附近的一些縣城,並包圍了贛州和吉州。
元朝統治者聽說文天祥到了江西,立即派大批騎兵,加強了對江西的攻勢。文天祥派去圍攻贛州的軍隊被元軍打敗,駐守在興國的軍隊也受到了嚴重威脅。文天祥帶兵北上,準備和圍攻吉州的軍隊會師。途中得知圍攻吉州的軍隊也被元軍打敗了,他隻好帶兵趕快向福建方向撤退。元軍倚仗人多,在後麵緊緊追趕。在一處叫方石嶺的地方,元軍眼看就要追上文天祥了。這時候,文天祥手下一位名叫鞏信的將軍,帶領一些士兵掩護文天祥撤退。結果,鞏信和士兵都壯烈犧牲。文天祥在脫險後的第二天,在一處叫空坑的地方,又被元軍追上了。文天祥手下的將軍趙時賞,走在隊伍最後麵,假裝是文天祥,把元軍的主力吸引到他那裏,保護文天祥又一次脫險。可是,趙時賞卻被元軍俘獲,英勇犧牲。文天祥撤退到了循州(今廣東龍川)進駐樹林稠密的南嶺,稍事休整,準備再戰。
趙是隻做了3年皇帝就病死了,陸秀夫、張世傑又擁立趙爵做皇帝,退守厘山(今廣東新會以南海上一個小島文天祥經過休整後,在廣東潮陽一帶阻擊元軍。
不久,南宋叛臣張弘範率領元軍趕到潮陽。有一天,文天祥的隊伍正在海豐縣附近的五坡嶺開飯,張弘範突然帶兵包圍了五坡嶺。文天祥的隊伍來不及抵抗,一些人投降了,一些人跳了崖。文天祥不幸被俘。
張弘範把文天祥押到船上,勸他投降,遭到他的痛斥。張弘範又強迫他寫信招降張世傑,也被他堅決拒絕了。文天祥站在船頭上,麵對浩瀚的零丁洋海麵,悲憤萬分,揮筆疾書,寫不了《過零丁洋》這首千古傳誦的著名詩篇。他在詩的最後寫了兩句擲地鏗鏘的誓言:
人生自古誰無死,留取丹心照汗青。表明他視死如歸,決不投降敵人,願把自己的赤膽忠心照耀曆史。“汗青”就是古代用竹簡寫成的曆史書。
不久,元軍攻破厓山,南宋王朝最後滅亡。張弘範又來勸文天祥投降。他說:“現在宋朝已經滅亡了。你的責任也盡到了。如果你投降元朝,仍然可以做宰相。”文天祥回答說:“國亡不能救,做臣子的死有餘辜,怎麼還敢苟且投身呢?”張弘範沒有辦法,隻好派人把文天祥押送到大都去。
在大都,文天祥被關在一間很小的牢房裏。元世祖忽必烈屢次派人來勸他投降,都被他拒絕了。一天,文天祥被帶到皇宮裏,忽必烈親自召見他。文天祥昂首挺立,不肯下拜。忽必烈引誘他說:“假如你能歸順我大元,我就任命你為宰相。”接著,忽必烈又問:“你若不肯當宰相,主管樞密院行不行呢?”文天祥回答說:“一死之外,別無他求!”忽必烈無可奈何,隻好命令左右把他送回牟房。文天祥在陰暗潮濕的牢房裏,揮筆寫了一首五言長詩《正氣歌》,表達了自己反抗元朝統治的思想感情,同時歌唱了春秋戰國以來曆史上許多忠君愛國的英雄義士,他決心要向他們學習,保持自己的浩然正氣,決不貪生怕死,屈膝投降。
這幾句詩的意思是說:天地之間有一股正氣,它有備種各樣的表現形式,在地上它就是巍峨的高山和滔滔奔流的大河;在天上它就是光照人間的日月星辰;在人身上它就是不屈不撓的鬥爭精神。如果天下太平,就在朝廷上為英明的君主效力;到了危難時刻,就表現為忠於祖國的不屈氣節;被書於曆史上流芳千古。
這幾句詩是說:這種浩然正氣,磅礴於天地之間,世世代代永存人間。正氣能與日月同在,生死就可置之度外了。大地靠正氣屹然矗立,蒼天靠正氣受人們尊崇。三綱五常靠正氣維係,道義是正氣的根本。
這幾句詩道出了文天祥壯誌未酬的悲憤心情,意思是說:如今我為世事感到悲哀,蒼天啊!你什麼時候才是終極。曆史上的賢哲離我已很遙遠,典型人物也都已經過去。在狂風怒吼的屋簷下我展開書來讀,古時候的種種道理映照著我憔悴的臉色。
文天祥在大都的監獄中度過了4年的歲月,元朝統治者軟硬兼施,他始終不肯屈服。元世祖至元二十年(1283年)文天祥英勇就義,那年他僅47歲。文天祥雖然死了,但是他&富貴不能淫,威武不能屈的氣節,他那充滿浩然正氣的光輝詩篇《正氣歌》,一直流傳至今,激勵著人們的愛國主義精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