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32章 商務禮儀須知(4)(1 / 2)

說服對手,首先要消除對方的防範心理。如何消除防範心理呢?從潛意識來說,防範心理的產生是一種自衛,也就是當人們把對方當做假想敵時產生的一種自衛心理,那麼消除防範心理的最有效方法就是反複給予暗示,表示自己是朋友而不是敵人。其次要把握說服的時機。在對方把你當朋友時,在對方情緒較好時,在對方意誌動搖時,說服才有效。而在對方情緒激動或不穩定時,在對方的思維方式極端定勢時,說服多半會失敗的。再其次要誠摯地向對方說明,如果接受了意見將會有什麼利弊得失,既要講明接受意見後對方將得到什麼樣的益處,己方將得到什麼樣的益處,也要講明接受意見後對方的損失是什麼,己方的損失有哪些。這樣做,使人感覺到所提的意見客觀、合乎情理,易於接受。

手勢是談判中不容忽視的細節

很多人無論是平時交談,還是談判,手勢的使用頻率都很高。手勢能輔助有聲語言表情達意,又可以展示個性風度,談判人員對其應該有足夠的重視。按作用的不同,手勢可分為如下幾種:

1.情緒性手勢。

情緒性手勢是說話人內在情感和態度的自然流露,往往和表露出來的情緒緊密結合,鮮明突出,生動具體,能給聽者留下深刻的印象。

比如,高興時拍手稱快,悲痛時捶打胸脯,憤怒時緊握拳頭,悔恨時敲打前額,猶豫時撫摸鼻子,急躁時雙手相搓。而用手摸後腦勺則表示尷尬、為難或不好意思,雙手叉腰表示挑戰、示威、自豪,雙手攤開表示真誠、坦然或無可奈何,揚起巴掌用力往下砍或往外推,常常表示堅決果斷的態度、決心或強調某一說辭。

2.表意性手勢。

表意性手勢往往是人的一種自覺動作,即用手勢表明具體內容,表達特定含義。多數是約定俗成的一些手勢,含義明確。如招手,表示讓對方過來;擺手,表示不要或禁止;揮手,表示再見或致意;豎大拇指,表示第一或稱讚;伸小指,表示最小或蔑視;用手指指自己的胸口,表示談論的是自己或跟自己有關的事情;伸出一隻手指向某個座位,是示意對方在該處就座等。

3.象形性手勢。

即用手勢來摹形狀物。如說東西很大時,用雙手合成一個大圓,說某人個子很矮時手板往下一壓等。象形性手勢能使所表達的內容更形象,更生動。

4.象征性手勢。

即用手勢表達某一抽象的事物或概念。如說“把革命進行到底”時,手掌用力向前方劈去;說“迎接美好的明天”時,張開雙臂,徐徐向前;說“我們勝利了”時,雙手握拳,向上揮動;說“堅決製止這種行為”時,做一個用手下砍的動作,等等。

在談判中,要善於從對方手的動作來猜測和判斷其“心理變化過程”,以便作出針對性的反應。例如,搓手掌往往是人們用來表示對某一事情結局的一種急切期待的心理。也就是說,當人們對某事的未來結果有一定成功的把握,或是期待著成功的結果,或者在一種不知如何是好而且又急切盼望盡快知道結果的情況下,手掌所流露出來的是一種期待信號。再如,一些自信者經常采用一種塔尖式手勢,即兩手伸直,兩手的五個指尖並攏,放在胸前,以這種手勢顯示他們的高傲情緒。相反,如果一個人雙手相握,或者不斷玩弄手指,那麼,就說明他缺乏自信,或者十分緊張。

還有,一個人說謊時,會不由自主地摸嘴巴、碰耳朵或扶眼鏡等,後悔自責時會用手搓後脖梗或拍拍前額等。總之,在談判的過程中,要善於觀察對方的這些手勢,明確其特定含義,從而掌握主動權。

簽字儀式的禮儀常識

簽字儀式,通常是指訂立合同、協議的各方在合同、協議正式簽署時所正式舉行的儀式。舉行簽字儀式,不僅是對談判成果的一種公開化、固定化,而且也是有關各方對自己履行合同、協議所作出的一種正式承諾。從禮儀上來講,舉行簽字儀式,禮儀規範比較嚴格。

首先,參加簽字儀式的雙方或多方的賓主雙方人數應大體相同。除了簽字的人以外,為了表示對簽訂的協議、協定的重視,往往由更高級或更多的領導人和有關人員參加簽字儀式,此時雙方參加的人數和出席者的身份應通過協商,大致相仿。

其次,講究座次。一般來說,舉行簽字儀式時,座次排列的方式有三種基本形式,它們分別適用於不同的具體情況。

並列式排座:是舉行雙邊簽字儀式時最常見的形式。基本做法是:簽字桌在室內麵門橫放。雙方出席儀式的全體人員在簽字桌之後並排排列,雙方簽字人員居中麵門而坐,客方居右,主方居左。

相對式排座:與並列式簽字儀式的排座基本相同。二者之間的主要差別,隻是相對式排座將雙邊參加簽字儀式的隨員席移至簽字人的對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