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29章 商務禮儀須知(1)(3 / 3)

內地有位企業家在接受電視台采訪時談到了他去李嘉誠辦公室拜訪李嘉誠的經曆。那天,李嘉誠和兒子一起接見了他。會談結束之後,李嘉誠起身從辦公室陪他出來,送他到電梯口。更讓人驚歎的是,李嘉誠不是送到即走,而是一直等到電梯上來,他進去了門,再舉手告別,等到門合上。身為亞洲首富的李嘉誠肯定是日理萬機,可他依舊注重禮節,親自送人,沒有絲毫的怠慢。這位企業家麵對著電視機前的億萬觀眾動情地說:“李嘉誠這麼大年紀了,對我們晚輩如此尊重,他不成功都難。”

接待來訪客人時,光有文明與禮貌還遠遠不夠。更重要的是應當表現熱情。如果隻講禮貌用語,隻注意來有迎聲,問有答聲,去有送聲,但缺乏必要的熱情,就會給別人以勉強、不耐煩的感覺。要熱情待客,必須做到眼到、口到、意到,即“熱情三到”。

眼到,就是接待來訪客人時,要目視對方,注意與對方交流眼神。麵對客人時,必須養成正視對方的習慣,不看別人是失禮的,敷衍了事地看著別人也是失禮的,不用規範化的方法看對方更是失禮的。要注意自己看對方的時間長短是否合適,部位是否正確,也要注意自己注視對方的角度是否給別人尊重友善之意,因為斜眼看對方,或者對對方進行全方位“掃描”則是非常失禮的。總之,接待來賓時,一定要目視對方,注意與對方交流眼神。

口到,一是語言上無障礙。講普通話是在接待國內客人時必須注意的。會不會講普通話,不僅僅是個人素質問題,而且也是一個公司的服務意識和對外開放的心態的問題。試想,你去某公司洽談業務,對方接待人員操著一口閩南話和你交流,你會是什麼感受?接待外國客人時,一定要有精通外語的人在場,否則就會出現溝通障礙;二是避免出現溝通脫節問題,即自己所說的與對方理解的不一樣。如果你到藥店去買藥,交完錢後,收銀員仍然使用禮貌用語“歡迎再來”,此時你會作何感想?這就出現了口到的問題。講任何禮貌用語,都需要因人而異、因時而異,這是非常重要的。

意到,就是表情、神態要熱情、友善而專注。具體來說,意到有以下幾個要求:

表情、神態自然。通常情況下,表情自然,表示自己見多識廣,臨陣不慌,沉著應對;表情過分嚴肅,實際上有怯場之嫌,不合適。特殊情況則另當別論。

注意與客人互動。即自己的情緒體驗應與對方的情緒體驗相宜,對方高興的時候自己不要不高興,對方不高興的時候自己也不要高興,絕對沒有必要隻以一種表情,比如微笑,以不變應萬變。

舉止應落落大方,不卑不亢。舉止大方不僅代表企業良好的管理水平,也代表你自身的良好素質,使客人對公司留下美好的印象。

“熱情三到”,有助於讓禮儀成為我們和客戶之間的一座橋,而不是一堵牆。如果光講禮儀,不付出熱情,禮儀就會變得冷冰冰,不能促進彼此之間的溝通。

樹立良好的電話形象

隨著商務交往越來越離不開電話(座機)這一便捷的通信工具,電話禮儀在商務禮儀中的地位越發重要。雖然來電者或者接聽者看不到你手拿電話聽筒的樣子,但他們可以從你講話的口吻中感受到你的素質和狀態。

商務活動中,為了正確地使用電話,樹立良好的電話形象,無論是接聽電話還是打電話,都應遵循電話應對的三原則——禮貌、清晰、簡潔,把握好打電話與接電話的禮儀。

1.接聽電話的禮儀。

(1)接電話的時間。

及時接聽電話會給對方留下好印象,讓對方覺得自己被看重。但也不要鈴聲才響過一次,就拿起聽筒,這樣會令對方覺得很突然,而且容易掉線。一般來說,接電話的最佳時間是在電話鈴響的第三聲接起來!

如果你在電話鈴響三聲後接聽,應首先道歉:“對不起,讓你久等了。”如果你正在做一件要緊的事情不能及時接聽,一定要告訴代接的人妥為解釋。如果既不及時接電話,又不道歉,甚至極不耐煩,就是極不禮貌的行為。

(2)接聽電話的聲音。

接聽電話時的聲音,直接影響對方的情緒。如果你的聲音聽起來像沒有睡醒似的,保證客戶不會想和你見麵。這也是電話鈴響的第三聲接電話的原因之一。

在第一聲時,打斷了你正在做的事情,把你的心緒理清,把你的意識提高起來。當你拿起電話聽筒的時候,一定要麵帶笑容。不要以為笑容隻能表現在臉上,它也會藏在聲音裏。親切、溫情的聲音會使對方馬上對我們產生良好的印象。如果繃著臉,聲音會變得冷冰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