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輕人思忖良久,終於恍然大悟。
傲慢是一種無知,是一種淺薄,一個人如果總自以為是,走到哪裏都不會受人歡迎的;隻有謙虛的人,才會受到人們的尊敬。
做人要有責任心
負責任的人是成熟的人,負責任的人永遠會受到人們的尊敬。
有兩件事,我認為可以作為我們生活中的鏡子,其中一件是老外幹的,另一件也是老外幹的。現把它們分述如下。
第一件事:武漢市鄱陽街有一座建於1917年的6層樓房,該樓的設計者是英國的一家建築設計事務所。20世紀末,也即那座叫做“景明大摟”的樓宇在漫漫歲月中度過了80個春秋後的某一天,它的設計者遠隔萬裏,給這一大樓的業主寄來一份函件。函件告知:景明大樓為本事務所在1917年所設計,設計年限為80年,現已超期服役,敬請業主注意。
真是聞所未聞!80年前蓋的樓房,不要說設計者,連當年施工的人,也難得有一個在世了吧?然而,至今竟然還有人為它的安危操心!操這份心的,竟然是它最初的設計者,一個異國的建築設計事務所!是怎樣的一種因素(體製?崗位責任製?金錢的誘惑?鐵的紀律?敬業精神?個人品德?還是一種文化傳統、一種日常共同遵守的生活準則?)使一個人、一群人、一個在時空中更新換代了數茬人的機構,雖經近一個世紀的變遷,仍然守著一份責任、一個承諾?麵對咱自己的豆腐渣工程,我一時竟不知該說些什麼。
第二件事:在東北地區濱州鐵路穿越小興安嶺那條最長的隧道的山頂,有一座方方的石碑,那裏長眠著一位異國的工程師。這位工程師曾負責這條隧道的設計。當工程進度由於意外沒有按照預定時間打通時,這位工程師開槍自殺了!她以自殺來抵補自己的失職和恥辱。
這種自責方式對我們來說也許太陌生了。我們太習慣於在失敗麵前尋找“客觀原因”了,我們也太習慣於在失誤麵前為自己開脫了。一個肩上負有責任的人,出了天大的責任事故,別說引咎自殺,辭職謝罪的也少有。一位異國女工程師噴灑著鮮血的自責行為,讓我異常分明地看到了我們靈魂中的暗點。
以上兩個故事,將是我後半生永不丟棄的鏡子,既照我的言行,也照我的內心,我願意把這兩麵鏡子送給所有有自省精神的人。
有位偉人曾說:“人生所有的履曆都必須排在勇於負責的精神之後。”責任伴隨著我們的一生,勇於負責是一個人的美德,也是一個人取得成就的前提。
不要侵犯他人的尊嚴
任何人都有尊嚴,不管他社會地位是高是低,不管他擁有的財富是多是少,我們都應該用心維護對方的尊嚴。
紐約靠近寒帶,所以冬天常有大風雪,撲麵的雪花不但令人難以睜開眼睛,甚至呼吸都會吞入冰冷的雪水。有時前天晚上還是一片晴朗,第二天拉開窗簾,就發現已經積雪盈尺,連門都推不開了。
遇到這樣的情況,公司、商號常會停止營業,學校也通過廣播宣布停課,可是令人不解的是,惟有公立小學,即使那雪已經積得難以舉步,卻仍然開放。隻見黃色的校車艱難地在路邊接送小孩子,老師們則一大早就口中噴著哈氣,鏟開車子前後的積雪,小心翼翼地開車去學校。
據統計,10年來紐約的公立小學隻因為超級暴風雪停過7次課。這是多麼令人不解的事實。犯得著在大人都無須上班的時候讓孩子去學校嗎?小學的老師也太倒黴了吧?
於是,每逢大雪而小學不停課時,都有家長打電話去罵。妙的是,每個打電話的人,反應全是一樣——先是怒氣衝衝地責問,然後滿口道歉,最後笑容滿麵地掛上電話。原因是,學校告訴家長:
在紐約充滿著百萬富豪,但也有不少赤貧的家庭,後者白天開不起暖氣,供不起午餐,孩子的營養全靠學校的免費中飯(甚至多拿些回家當晚餐)。學校停一天課,窮孩子就受一天凍,挨一天餓,所以老師們寧願自己苦,也不願意停課。
或許有家長會說:何不讓富裕的孩子待在家裏,而讓貧窮的孩子去學校享受暖氣和營養午餐呢?
學校的答複是:我們不願讓那些窮苦的孩子感到他們是在接受救濟,因為施善的最高原則,是保持受施者的尊嚴。
同樣的道理,在處世中,我們也應該學會保護對方的尊嚴,不能因為對方比自己貧窮或是職位低下就踐踏對方的尊嚴,當你學會維護別人的尊嚴時,你就是在行善,在做一件充滿愛的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