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24章 善良的心,會受到生活的眷顧(2)(1 / 3)

寬容是做人必備的一種境界

古人曾說:“世事如棋,讓一著不為虧我;心田似海,納百川方能容人。”所以,行走在社會叢林中,我們不能與人斤斤計較,而應寬容他人。

從前有一個富翁,他有三個兒子,在他年事已高的時候,富翁決定把自己的財產全部留給三個兒子中的一個。可是,到底要把財產留給哪一個兒子呢?富翁於是想出了一個辦法:他要三個兒子各花一年時間去遊曆世界,回來之後看誰做了最高尚的事情,誰就是財產的繼承者。

一年時間很快就過去了,三個兒子陸續回到家中,富翁要三個人都講一講自己的經曆。

大兒子得意地說:“我在遊曆世界的時候,遇到了一個陌生人,他十分信任我,把一袋金幣交給我保管,可是那個人卻意外去世了,我就把那袋金幣原封不動地交還給了他的家人。”

二兒子自信地說:“當我旅行到一個貧窮落後的村落時,看到一個可憐的小乞丐不幸掉到河裏了,我立即跳下馬,從河裏把他救了起來,並留給他一筆錢。”

三兒子猶豫地說:“我,我沒有遇到兩個哥哥碰到的那種事,在我旅行的時候遇到了一個人,他很想得到我的錢袋,一路上千方百計地害我,我差點死在他手上。可是有一天我經過懸崖邊,看到那個人正在懸崖邊的一棵樹下睡覺,當時我隻要抬一抬腳就可以輕鬆地把他踢到懸崖下,我想了想,覺得不能這麼做,正打算走,又擔心他一翻身掉下懸崖,就叫醒了他,然後繼續上路了。這實在算不了什麼有意義的經曆。”

富翁聽完三個兒子的話,點了點頭說道:“誠實、見義勇為都是一個人應有的品質,稱不上高尚。有機會報仇卻放棄,反而幫助自己的仇人脫離危險的寬容之心才是最高尚的。我的全部財產都是老三的了。”

寬容是做人的最高境界,寬容能帶來仁義,博得讚美,一個懂得寬容他人的人,也會收到生活豐厚的饋贈。

幫助別人就是幫助自己

有位哲人曾說:“生活就像山穀回聲,你付出什麼,就得到什麼;你耕種什麼,就收獲什麼。幫助他人就是幫助自己。”下麵的這個故事就是一個例證。

兩個釣魚高手一起到魚池垂釣。這兩人各憑本事,一展身手,沒過多久,就都大有收獲。忽然間,魚池附近來了十多名遊客。他們看到這兩位高手輕輕鬆鬆就把魚釣上來,不免感到幾分羨慕,於是都去附近買了一些釣竿來試試自己的運氣如何。沒想到,這些不擅此道的遊客,怎麼釣也是毫無成果。

那兩位釣魚高手,其個性相當不同。其中一位孤僻而不愛答理別人,單享獨釣之樂;而另一位卻是個熱心、豪放、愛交朋友的人。愛交朋友的這位高手,看到遊客釣不到魚,就說:“這樣吧!我來教你們釣魚,如果你們學會了我傳授的訣竅而釣到一大堆魚時,每十尾就分給我一尾,不滿十尾就不必給我。”雙方一拍即合,很快達成了協議。

教完這一群人,他又到另一群人中,同樣傳授釣魚術,依然要求每釣十尾回饋給他一尾。一天下來,這位熱心助人的釣魚高手,把所有時間都用於指導垂釣者,獲得的竟是滿滿一大簍魚,還認識了一大群新朋友,同時,左一聲“老師”,右一聲“老師”地被人圍著,備受尊崇。

同來的另一位釣魚高手,卻沒享受到這種服務人們的樂趣。當大家圍繞著其同伴學釣魚時,那人更顯得孤單落寞。悶釣一整天,檢視竹簍裏的魚,收獲也遠沒有同伴的多。

生活中,一些人的頭腦裏總是有這樣的觀念,認為幫助別人自己就要有所犧牲,別人得到了自己就一定會失去。事實並非如此,反而是在你幫助他人時,你也會因此得到自己想要的東西,而且你幫助的人越多,你得到的也就越多。

信任是獲得友誼的不二法門

人與人相交,最重要的是信任,同時,信任還是締結友誼的基礎。

公元前4世紀,在羅馬,有一個名叫皮斯阿司的年輕人觸犯了暴君猶奧尼索司。皮斯阿司被判絞刑,將在某個法定的日子被無辜處死。皮斯阿司是個孝子,在臨死之前,他希望能與遠在百裏之外的母親見最後一麵,以表達他對母親的歉意,因為他不能為母親養老送終了。

他的這一要求被告知了國王。國王感其誠孝,決定讓皮斯阿司回家與母親相見,但條件是皮斯阿司必須找到一個人來替他坐牢,否則他的這一願望隻能是鏡中花水中月。這是一個看似簡單其實近乎不可能實現的條件。有誰肯冒著被殺頭的危險替別人坐牢,這豈不是自尋死路?但,茫茫人海中,就有人不怕死,而且真的願意替別人坐牢,他就是皮斯阿司的朋友達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