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見成效的欣喜。貧困不是移民的錯,消除“貧困後遺症”是一項非畢其功於一役的社會係統工程。為了刨去移民長期貧困的種子,從根本上扭轉移民貧困積重難返的局麵,近年來,從中央到地方,從省委書記到鄉鎮長,他們帶著“補償欠債”的感情扶貧,帶著“猛藥偏方”治貧,在進入21世紀的春天,柴湖大地終於迎來了春潮滾滾春色滿園——在《脫貧篇》中,作者以抒情的筆調,激情洋溢地謳歌了黨的扶貧政策,生動細膩地描述了黨和政府給移民群眾送去的關懷和溫暖。麵對著移民幾代人夢想實現的變化狀態,移民所表達出的更多是感恩心態,他們在擁抱希望時獲得了許多個“第一次”的欣喜:再遷戶分到了十幾畝耕地並住上了寬敞的新房,白水廟排水工程徹底結束了房地水澇受淹的曆史,學校、衛生院大樓修繕一新,黑色油路通到村組,幾所福利院為孤寡老人送去福音,欠交的農業稅全免了,生活救助款下發了,彩電、摩托、電話進入尋常百姓家……複蘇的柴湖移民在作出了重大犧牲和巨大奉獻之後,終於掙脫掉曆史的包袱,煥發出姍姍來遲的勃勃生機和春天信息!
由上可知,移民在改造大自然的過程中,暫時的經濟困難和生活貧困還可以忍受並堅守,而精神上的痛苦及不被人理解甚至被遺忘、忽視、歧視、誤解的窘況更使人難以容忍。四十年來,柴湖移民的堅持姿態、抗爭精神和恩怨交織,歸結到一點,是對生命意義的探索,是對人性本質的闡釋,是對社會公正公平的呼喚。他們作為社會特殊群體的心靈史,也為我們堅持科學發展觀,構建和諧社會提供了有益的資料和借鑒!
教科書:一次移民工程得失的理性探索
讀完報告文學《移民大柴湖》,給人一種沉重的感覺。它不僅為共和國的水利建設史提供了一份寶貴的資料,而且從回顧總結的角度對移民工程得失進行了理性剖析和大膽探索,它的思辨色彩更像一篇別具特色不可多得的政論檄文,它如教科書帶給讀者一些啟迪和思考。
水庫移民的必然性與移民工程的科學性。古往今來,水庫移民給了我們太多的經驗教訓,作者在書中引用大量的曆史資料說明,為了破解移民問題的秘訣,美國、泰國、墨西哥和斯裏蘭卡等國曾為之付出了慘痛的代價。既然移民是非自願性移民,是水庫建設的犧牲者,那麼在移民工程的設計規劃和組織實施過程中,其科學性、可行性、補償性的論證、修訂、完善就顯得尤為重要,因為它直接關係到移民世代生存和發展的大問題,關係到移民生產力的形成開發問題,關係到移民新區的社會穩定問題,任何的草率、隨意、倉促、武斷和不負責任,將會給移民工作帶來不可估量的損失和負麵影響。
政治移民的後遺症影響與移民政策的補償機製。大柴湖移民是發生於“文革”期間的重大事件,受“重工程、輕移民”的思想影響,成為安置欠妥後遺症較大的一個群體。這段充滿坎坷的曲折曆史,已在移民及其後代的心靈上投下了曆史的陰影,產生了一定的負麵影響。知錯就改,知恥而後勇,這是共產黨贏得廣大人民群眾信任和擁護的前提之一,而完善移民政策,建立優惠的補償機製,在資金、物質、項目等方麵給予移民傾斜和支持,則是撫平移民心靈創傷、體現以人為本執政理念的根本保證。
國家利益與移民權益的統一問題。這個問題涉及三點:其一,移民成本的負擔分解問題。移民的犧牲與奉獻不能超過生存的極限,水利建設的受惠者不能坐享其成、心安理得,包括移民在內的每一個公民都有享受社會公共資源的權力,隻有這樣才能體現出社會公平的基本原則。其二,服從國家大局意識與體恤關愛移民的人文情懷。這是從移民層麵和領導者層麵應該具備的基本素質,也是移民工程取得成功的基本因素,兩者不能偏廢,更不能以一方取代另一方形成對立的局麵。其三,決策者意誌、執行者責任和移民要求三統一問題。從理論上講在我們社會主義國家,三者似乎就是一個未有利害衝突的利益共同體,但在具體操作的實踐過程中,在有關政策的製定上,還會不同程度地存在一些距離和矛盾,因此,加強調查研究、注重信息的收集篩選和反饋就顯得十分必要和重要了。
移民工程經濟文化結構的重建與融合。隨著時空區域的轉換,在告別故土以後,移民作為一個開拓者將麵臨四個問題,即社會經濟的恢複和發展、社會結構的重建、社會關係的重組與當地社會文化的融合。盡管這種重建與融合有時是很尷尬、被動的,並且也可能與當地的經濟要素和文化元素產生一些合理而必然的碰撞、矛盾和排斥現象,但最終將在求異中共存,在互補中共進,從而在地方特色經濟的開發和多元文化的繁榮中占有自己重要的一席之地。
當然,水庫移民的功過已被載入史冊,它所帶給人們的思索遠不止以上幾方麵的扼要論述。隨著時間的推移,《移民大柴湖》一書的認識價值、史料價值和借鑒價值將會日益顯示出獨特的魅力!
巍峨大壩,水庫移民的一座曆史豐碑!
滔滔漢江,移民精神的一首永恒讚歌!
2005年8月3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