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二章 命運的轉折(3 / 3)

還我生命!被洪魔奪去生命的亡靈在呐喊!

馴服漢江!飽受淩辱之苦的人們在期待!

但是,在反動階級統治的年代裏,有誰關心人民凍斃餓死、妻離子散的生活呢?漢江兩岸人民隻好過著提心吊膽的日子,治理洪水的強烈願望成為爺爺的爺爺傳下來的一個長夢,一直沒辦法實現。

新中國的成立,為治理漢江帶來了契機。

自那次毛澤東主席與林一山談話之後,專家們詳細對丹江口壩址進行了反複勘測論證。1956年,《漢江流域規劃要點報告》經林一山親自把關,送達北京。

兩年之後的1958年2月的一天,毛澤東把治理長江和南水北調的任務交給周恩來總理,他對周說,這些問題今後由你來管,並伸出4個指頭強調:“一年抓四次。”

幾天之後,周總理根據主席意見率領國務院有關部委及中外專家對長江進行視察,乘坐“江峽”輪自武漢溯江而上,除實地查勘外,還在船上聽取了彙報,對丹江口水利工程進行了深入探討。時任湖北省委書記的王任重在日記中寫道:

2月27日上午在船上開會,總理主持,長江流域規劃辦公室魏廷崢彙報了漢江流域規劃和丹江口水利樞紐工程設計。經過討論,通過了建設丹江口樞紐工程的決定。這個工程,不但有防洪、發電、灌溉效益,而且也是為修建三峽大壩練兵。下午繼續開會,總理作了總結發言。他指出建設丹江口水利樞紐工程,第一要確保質量,第二要妥善安置移民,第三設計由長辦負責,施工由湖北省政府負責,省長張體學親自掛帥。

這年的3月25日,中央政治局在成都召開會議,周根據毛南水北調的構想和專家們的規劃,在會議上正式提議興建丹江口水利樞紐工程,即刻得到中央會議的支持和批準。毛澤東在會上興奮地說:“打開通天河、白龍江,借長江水濟黃、丹江口引漢濟黃,引黃濟衛,同北京聯係起來了。”

同年5月,周總理飛抵武漢,傳達中央意見,要求丹江口一期工程盡快上馬,並指示要“正確處理遠景與近景的關係”,先解決蓄洪發電和灌溉問題。

6月4日,丹江口工程鑒定會在武昌召開。國家計委、經委、水電部、鐵道部、地質部、長委、鄂豫兩省的負責人參加了會議,會議確定一期工程以防洪、發電、灌溉和發展航運為主,大壩基礎要為二期引水工程做好預置準備。同年8月,“南水北調”四字正式寫入中共中央《關於水利工作的指示》。

經過一番緊張的籌備,河南、湖北17個縣市117個公社的民工和全國幾十個支援單位的技術人員開進丹江口,於1958年9月1日,隨著湖北省省長張體學的一聲令下,丹江口工地在獵獵的彩旗聲中,在一片歡呼聲中,響起了驚天動地的開工炮聲。

開工大炮一響,三千裏漢江水倒流。

1959年12月26日上午,漢江成功截流。國務院副總理李先念同誌親自到場祝賀,湖北省省委書記王任重現場欣然賦詩:

腰斬漢江何須驚?

敢叫洪水變金龍。

他年更立西江壁,

指揮江流向北京。

人們高呼“毛主席萬歲!”“共產黨萬歲!”沿江人民,一個個流出了激動的熱淚。

從此時起,古河漢江的命運有了轉折。

丹江的命運,由此開始改寫。

庫區人的命運,也隨之發生了急轉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