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21章 識風險:血性要熱頭腦要冷(4)(2 / 3)

當然,也有人會對此表示反對。在他們剛剛踏入職場時,幾乎所有人都告訴他們:不要眼高手低;不要挑三揀四;你今天工作不努力,明天就會努力找工作;隻有幹好眼前的事情,才能有美好的將來;一室不掃,何以掃天下……

如果這樣看來,有什麼必要將工作分為價值大的和價值小的呢?這些不都是需要完成的嘛?又哪來忙和窮忙一說?

事實的確如此,但事實又不完全如此。對於剛剛進入職場的你來說,首先你沒有資格躲避開那些“窮忙”,因為你的個人形象還沒有充分塑造,個人能力還沒有彰顯,甚至連基本的那種同事之間的信任感都還沒有建立。如果你這時候就期盼自己可以做創造力強、意義大、價值高的工作,往往是空中樓閣,不切實際,還有可能因此破壞自己的職場走向。

另外,對於剛進入職場的窮小子來說,缺乏的不僅僅是金錢和人脈,同時也缺少實際的工作經驗積累。即使是窮忙,帶來的收益,也足以開闊他此時的視野,提高他的見識水平,並幫助他更好地認識工作的本質特點。因此,從積累經驗這方麵來說,也很有必要積極應對好“窮忙”工作。

但是一切的“窮忙”都應是有目的的,而對目的的忘記,常常導致職場草根永遠是草根,窮小子永遠是窮小子。

當職場草根度過了最初的實習和適應階段,開始正式進入工作角色時,如果依然還是隻滿足於扮演窮忙的角色,就常常會造成對自我發展的巨大阻礙。你將因此而丟失新的目標,無法尋找到真正應該奔向的方向,最終導致自己如同拉磨的驢一樣,一直在原地轉圈下去。同樣,更加殘酷的事實是,在競爭激烈的職場中,如果你自己不伸出手,不去積極改變,那麼,很可能周圍的同事,甚至是上級也樂於看你繼續扮演窮忙的角色。因為,現實的職場畢竟不美好,鋪路石子的角色,總得有人在團隊中扮演下去,並為之而付出自己在發展上的代價。

在很多團隊中都不乏有這樣的成員:他們進入團隊較早,但無論是職位或者業績都並不突出;他們往往看起來有較多的工作經曆,但實際上又缺乏獨當一麵的工作經驗和能力;他們似乎有不少人脈可供運作,甚至創立自己的事業,但真的運用時又發現似乎總是缺了一種組織力量。實際上,一切的問題都並非來自他們對工作的輕視和懶惰,而很可能是他們缺乏正確的發力點去擺脫窮忙的狀態。

曾經在外貿公司工作的Lucas,就經曆過“窮忙”的危險。在度過了實習期和適應期之後,他本來以為能有更多的時間來接觸實際業務和提升自己,沒想到,在一次會議中,老板分配任務時,他的前輩A君主動說:“讓Lucas來配合我吧,正好他經驗也不是很多,我可以教教他。”老板自然同意了。

沒想到,會議結束後,在老板麵前一臉熱心而友善的A君,馬上將一大疊包括郵件和表格的文件全部放到了Lucas麵前,並說:“你把這些內容都翻譯出來給我,然後整理好數據交給我。如果你做不完,就加班做完吧。”

Lucas沒想什麼就答應了,而且的確完成得很不錯——雖然這些翻譯工作完全應該是由A君完成的。

很快,辦公室的其他人也發現了Lucas是很不錯的“資源”。B君“熱心”地教會他使用傳真機,然後每次都高聲喊道:“Lucas,幫我發一份傳真”或者“Lucas,有沒有發給我的傳真”。而C君則更加厲害,他讓Lucas把目前所有的社會關係告訴他,然後由C君在裏麵挑選潛在客戶,如果不方便出麵,就還是由Lucas來出麵邀請。

結果,從來沒有研究過自己工作狀態的Lucas,成天看起來忙得團團轉,而實際完成的都是這些前輩同事們做剩下來的工作,沒有一項工作是真正屬於他自己名下的,甚至為了完成這些工作,連晚飯也不能正常吃。他成了出了名的“加班達人”。但令人意外的是,這樣的工作狀態持續了一年,Lucas因為工作缺乏業績和效率,成為公司裁員表上的第一人。

到這時,Lucas才明白,自己原來一直都沒有忙到點上,隻是在“窮忙”而已。

Lucas終於發現,工作中,並不完全像勵誌導師們說的那樣,隻要有好的態度,就能得到好的結果。這是因為在現實的職場中,由於組織結構、管理模式和企業文化等原因,總會有一些可有可無、卻不得不做的事情,這些事情的完成會讓工作者顯得很忙碌,但卻提升不了他的工作價值。總是糾結於完成這些沒有價值的工作,會占用職場草根本來就很珍貴的成長時間,影響其職業形象——即使他們會因為完成這些雜務而得到他人一定程度的好感、承認和讚揚,但實際上,卻並沒有從更高層麵得到認可。

一個相當有內涵的職場故事印證了Lucas的這種認識。

某天,公司的抽水馬桶突然壞了,整個公司十幾號人都被如廁的麻煩弄得苦不堪言。結果,小李自告奮勇,說以前學過怎樣修抽水馬桶,然後挽起袖子,花了足足四十分鍾修好了馬桶。大家齊聲喝彩,說小李真是能幹,還有人拍著小李的肩膀說:“你給公司做了貢獻啊。”小李心裏當然美滋滋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