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18章 識風險:血性要熱頭腦要冷(1)(3 / 3)

這句話會讓很多人瞬間打消“投資”的想法,其實,你完全可以用積極的態度麵對這件事情。所謂投資,本就是一把雙刃劍,在為你帶來利益的同時也會增加相應的風險,這是由市場規律決定的。所以說,“窮小子”在麵對投資的時候,不能單看收益或是風險,應當嚐試考慮最佳方案,你才能正確規避風險,將投資收益率提升至最高。

現年30歲的小王是某私營公司的普通職員,稅後收入每個月5000元左右,四大節日公司會分發獎金,每年約有6000元。另外,他的住房公積金按照3.5萬元/年分發,屬於典型的“草根”階層。

年初,小王結婚了,妻子是更為普通的公司員工,扣除社會保險後,月收入3800元,沒有公積金。兩人婚後住在單位分配的房中,不需要支付租金,也沒有按揭,小日子過得還算滋潤,手中有銀行存款20萬元,還有15萬元投資在股票市場中,考慮到3年內會要小孩,麵臨著重要的支出,小王和妻子開始商量如何處理“家庭投資”的問題。

從目前看來,小王與太太每年有工資收入12萬元左右,除去日常開支外,還能結餘7萬元。他們準備用這些錢為孩子投資一份成長基金,時間為5年,這份基金的收益是:除了保障本金外,還能額外獲得每年百分之十的紅利,而紅利可以疊加計算。另外,因為考慮到現在銀行儲蓄的利率較低,小王打算抽出銀行存款中一半的錢,投資到證券公司去,他買的是保本類金融產品,雖然收益率不是很高,但是風險較低。而近段時間,小王發現股市並不走俏,想到其中的風險較大,他又從中抽出5萬元,購買了一份分紅型保險:一次性投入保費5萬元整,從投入當年開始計算利息,每年12月底獲取利息150元,直到受益人60歲為止,停止支付利息的次年,受益人可以拿到30萬元。

通過分析得出,小王投資的項目大多是保本型,因為考慮到將來家庭開支的增加,他們寧願選擇目前收益較少卻能夠保證本金安全的項目。可見,小王是經過對風險進行非常細致的分析之後得出的結論,並作出了具體選擇的行動,雖然不知道這些投資項目最終是否真的能夠獲得預期或是比預期更高的收益,至少在發生投資行為的時點上,投資人找到了收益和風險的平衡點。

相反,如果“小王”沒有認真考慮投資的收益與風險,就有可能出現投資失敗的情況。例如,假設小王的某位朋友做民間借貸生意,想讓他把手頭的錢放在其公司,並且承諾每個月給2分利——此種幅度的利息顯然比銀行儲蓄要高得多,可以迅速實現資本增值。於是,小王不假思索便將銀行存款中的20萬元全部放在朋友的公司。起初,每個月都能按時收到朋友彙過來的4000元錢,一年之後,朋友的公司因經營不善而倒閉,小王的20萬元也追不回來了。

假設中的小王為什麼會遭遇失敗的投資?原因在於他隻“盯著”收益,並沒有考慮其中存在的風險。要知道,民間借貸公司是因為某些社會背景而出現,在某段時間裏有存在的合理性,但是也可能因為某些原因——比如經濟環境的變化、具體經營的狀況——而退出資本市場。邀請你參與其中的人,往往會用“高額、快速”的現金回報率為誘餌,如果你不分析其中的利弊,就有可能深陷其中。

首先,你應當通過旁敲側擊的方式,盡量了解該公司的經營情況,包括其主要運營的行業、投資的方向,等等。其中應該主要關注該公司是否存在很多應收賬款,這些款項滯留的時間有多長,是否有成為“呆賬、壞賬”的可能,如果該類款項很多,你得慎重考慮是否要將資金投入其中。

其次,你還可以從多種渠道——從政府部門、銀行部門等——了解該公司的信用等級。如果信用度很差,不妨放棄該項投資,以保證資金的安全性。

既然收獲與風險是並存的關係,那麼,你在看到其中一項的時候,就應當想到另一項。而值得一提的是,投資收益其實具有非常強的時效性,某段時間裏,該項投資可能會產生收益,但這樣的事實並不代表在未來也能產生收益。當你計算未來收益率的時候,一定要注意資本的增值速度,同時做出正確的計算,重要的是你得考慮到可能發生的消極情況,當這些情況發生的時候,資本收益率會發生怎樣的變化。

在你觀察的不同項目中,投入與產出比率是非常關鍵的,這是保證本金安全的重要參考要素,如果該項數據的結果呈現良好狀態,你不妨考慮追加投資,反之則應當撤回資金。

又比如說,小王如果因為聽從某位理財師的建議,在沒有熟知產品的情況下就將資金全部投入進去,同樣可能會導致收益不如預期的情況發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