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說明,投資的過程中,你應當科學地判斷,不能片麵相信某個“權威人士”或是某種“口碑很好”的理財產品,如果把錢投在不適宜的渠道,就會使風險增加。所以說,你不能片麵聽從他人的分析,應當進行綜合考慮,這也是增加你投資經驗的重要途徑。對於投資,每個人有自己的目的,但如果想要通過投資改變你的財務狀況,就不得不根據自身實際情況決定投資方案。例如,你與朋友都是工薪階層,但是你還未結婚,而他都已經有一個上幼兒園的孩子了,在考慮如何理財的時候,他就會更傾向於為孩子投資,既然你們的目標不同,投資方案肯定也會不一樣。
再回到“小王”的案例,如果某位朋友和他說“A類產品的收益率很高,你也買吧”,小王因此心動了,將大部分資金投入其中,很可能不會在未來收回預期的收益,結果,這又是一次失敗的投資。
很多人在投資的過程中,一開始會躊躇不定,一旦某個朋友和他說,有種產品能帶來高額收益的時候,便馬上把錢投進去,往往導致投資失敗。
這是缺乏投資經驗的表現,你不妨多讀一些相關書籍,也可以上網查找與投資有關的信息,以獲得更深層次的認識。
對某個人或某類產品信任度過高,是導致失敗的原因之一。投資過程中,你應當保持高度警惕,凡事積極做出自己的分析,畢竟投資是為你自己的財富人生鋪路。
大部分窮小子可能都是沒有投資經驗的“新人”,或缺乏聽取不同意見的勇氣。想要改變這個現狀,你必須擴大獲取相關信息的渠道,避免用單一思維分析投資事宜,還應當多聽聽他人的建議。
值得一提的是,了解投資模式應當從你還沒有資產的時候開始。經驗是不斷積累的,你看的多,聽的多了,便提升了自己的思維模式,有助於你設計出更好的投資方案。如果必須要等到自己有了足夠的資產再進行投資,那麼,很可能和最好時機失之交臂。
“不要把雞蛋放在同一個籃子裏”,這是非常經典的投資理論。不論哪一種投資方式,都會存在一定的風險係數,所以說,普通人需要根據時機情況,分析不同投資項目的獲利情況和進行風險管理。例如,購買國債相對安全,因為雖然收益率較低,但是可以保證自己百分百收回本金,你不妨用資產的五分之一來購買國債。又比如說,你手上正好有些閑錢,自己又不著急用錢,並且目前財務情況良好,你可以嚐試用這些錢做收益率較高的投資,如股票市場、基金、證券等。
當你將資本分開處理的時候,投資的安全性就提高了,即便投在股市裏的錢暫時被套牢,你還有其他資金可以使用,從這個角度說,你已經實現了投資風險規避。
投資的過程中,收益總是伴隨著上述風險,後者一旦出現,很多人便會“望而卻步”。你也許會想:“我辛辛苦苦爭的錢,萬一遭遇投資失敗怎麼辦?”不妨讓我們回到最初的觀點——你想要改變“窮小子”的現狀,投資理財是必經之路,不能因為投資存在風險就徹底放棄,這種因噎廢食的做法隻會讓你“餓死”。
隻要你認真地分析各種投資模式,並且想到可能出現的風險,再進行合理規避,你就有可能從投資中獲得收益,通過投資改善自己的經濟狀況。
3.社交風險:躲開不可交之人
社交是生活中的重要組成部分。通過社交,窮小子可以認識不同“圈子”的人,大家互通信息,交流感情,不僅能很好地豐富辛苦打拚之外的業餘生活,還能在一定程度上擴大自己的交友圈,而朋友多了自然“好辦事”。
通過社交,你可以認識不同行業的人,因為大家所處的環境不同,有利於雙方交換信息。缺少社交的人很難在社會有所發展,長期“自我封閉”隻會讓你成為井底之蛙。社交本身也是積累人脈的過程,不妨多參加一些同事、朋友聚會,你自己也可以組織。聚會的形式有很多,例如運動、吃飯、喝茶等,而比形式更重要的是你與什麼人聚會。
因此,社交的意義在於讓自己獲得更多潛在財富,然而,如果你與那些不可交的人走得越近,就會離社交的目標越來越遠,增加風險。因為無論何種形式的社交,都需要花費時間,靠近那些不可交的人,隻會浪費你的時間,無形中增加你的社交成本。
王華是某公司的業務員,今天早上他又遲到了。昨晚參加了一個聚會,結束時已經淩晨兩點多,他好幾次說了提前離席的想法,都被圈子裏的朋友攔住,非要等到結束以後才放他走。王華很不情願,因為每次同他們聚會都要弄到很晚,卻又礙於麵子不好提出來。
結果,到了上班的時候,王華的精神狀態很差,直到老總把他叫去辦公室,他才精神一震。王華看到老總臉色很差,預想到自己可能做錯了什麼事情,果然聽到老總說:“讓你跟進的客戶,今天剛剛被A公司搶走了。”王華覺得不可思議,自己一直對這個客戶很上心,怎麼出現這樣的結果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