再說曹操屯兵於易州,眾將議論紛紛,不知曹操是什麼意思。夏侯惇、張遼等人又一次去拜見曹操,說主公如果要平遼東,就不要拖延時間,趕緊動手;如果不平遼東,不如早回許都,以免劉表有什麼異動。曹操聽了之後說,各位少安毋躁,放寬心略等等,隻要袁尚、袁熙的首級一到,我們立刻啟程班師。眾將聽了,都暗暗發笑,隻好暫且退下。哪知道沒過幾天,忽然有人來報,公孫康派人將袁尚、袁熙的首級送到,以此為禮,歸順朝廷。眾將聽了大驚,都不知道曹操如何能未卜先知。而曹操則大笑說道,不出奉孝(郭嘉,字奉孝)所料。當下重賞來使,封公孫康為襄平侯、左將軍。眾將忙問不出奉孝所料是什麼意思,曹操這才拿出郭嘉臨死前寫的那封信來,隻見信上寫道,聽說平定烏桓之後,袁尚袁熙又逃往遼東,遼東公孫康早就害怕袁家有吞並他的意思,此時見袁尚、袁熙兵敗來投奔,肯定會起疑心。此時如果主公您派兵追擊二袁,攻打遼東,那麼公孫康和二袁迫於形勢,一定會聯合起來抵抗,那麼遼東急切之間就難以平定;如果主公您不急於用兵,隻是隔岸觀火,公孫康、二袁必定相互謀害,這是勢所必然。到時候我們不費一兵一卒,就可以平定遼東。
曹軍眾將見了這封信,這才恍然大悟,都歡喜讚歎,稱讚郭嘉深謀遠慮,人已去世,留下遺計還可以平定遼東。當下曹操率全軍一起祭奠郭嘉,將郭嘉的靈柩帶回許都厚葬,極盡哀榮,又將郭嘉的兒子封侯,榮耀後世。
點評:在追擊袁紹殘餘勢力的過程中,郭嘉兩次獻計,一急一緩,各有妙用。平遼東的遺計尤為精彩:袁氏與遼東的恩怨、當時各方的形勢、二袁和公孫康的性格,無不在郭嘉的妙算中。我們應該學習郭嘉的智謀,有些時候,不妨隔岸觀火,讓子彈飛一會兒,形勢自然明朗,問題自然解決。
七十七、劉琦上屋抽梯
東漢末年,劉表占據荊州,成為割據一方的諸侯。劉表年老多病,開始考慮自己繼承人的問題,他有兩個兒子,長子劉琦是前妻所生,為人仁厚,但懦弱無用;小兒子劉琮年幼,但十分聰明,是現在的夫人蔡夫人所生,蔡夫人的哥哥蔡瑁在劉表手下任大將,蔡氏家族其他人都在擔任荊州各個重要官職。劉表在兩個兒子中猶豫不決,不知道該立誰為繼承人。
此時劉備正在荊州依附劉表,劉表對劉備十分信任,因為二人都是漢室宗親,因此劉表認劉備為弟。一次,二人飲酒之時,劉表長籲短歎,劉備問劉表心中是否有事,劉表就把繼承人的事跟劉備說了。劉備對劉表說,廢長立幼肯定會招來禍患,如果擔心蔡氏權重,不妨徐徐削權,不可因此立幼子為繼承人。
誰知道隔牆有耳,兩人的這一番談話早被屏風後的蔡夫人聽到了。蔡夫人隨後找蔡瑁商量,二人覺得必須提早下手,除掉劉琦,才能確保劉琮繼承荊州的地盤。於是幾次三番想要謀害劉琦,但都暫時沒有成功。
劉琦知道自己不為後母一家所容,想要奮力相爭,卻沒有那麼強的實力;想要避開禍患,卻沒有好的辦法,整日心中十分憂愁。他知道叔父劉備是支持自己的,於是跟劉備多多親近。
不久,東吳孫權派兵攻打江夏,殺江夏守將黃祖;而劉表本人病情愈加沉重,荊州內外交困。劉表召劉備來見,托付大事。劉備帶軍師諸葛亮來見劉表,見過之後回到住處,忽然有人來報,公子劉琦求見,劉備忙說快請。
劉琦進來之後,哭拜於地。劉備連忙扶起,問有什麼事。劉琦說,自己不容於後母,屢次加害。如今父親病重,後母迫害更急,隻怕性命不能保,希望叔父能救自己。劉備十分為難,對劉琦說,這是您自己家的事,我一個外人恐怕不好多管。劉琦隻是哭泣求救,劉備於心不忍,轉眼卻見諸葛亮在一旁微笑。於是劉備問諸葛亮該怎麼辦,諸葛亮卻也說這是家事,自己不敢亂發表意見。劉備揣度,諸葛亮肯定早有妙計,隻是怕參與其中反受其害,不肯說而已。於是劉備把劉琦送出來,暗中對劉琦說,諸葛亮必有妙計,明天我安排他去拜訪你,你求他幫你想個辦法就是了。於是劉琦告辭回去。
第二天,劉備假裝肚子疼,讓諸葛亮替自己回訪劉琦,諸葛亮果然答應。諸葛亮來到劉琦家中,劉琦請諸葛亮來到後堂,獻上好茶款待。兩人閑談了一陣,劉琦對諸葛亮說,我現在被蔡氏一族逼迫,性命危在旦夕,沒有辦法可以擺脫禍患,希望先生能教我一條計策,保全性命。說罷劉琦就拜了下去。諸葛亮連忙擺手答道,我不過是客居在荊州,又不是公子您家的心腹之人,您家的兄弟關係這種事我哪裏敢參與?如果胡亂說話,萬一又泄露了機密,可不是鬧著玩的。說罷就要起身告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