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29章 士智篇(1)(3 / 3)

弦高入見孟明視等三人,說道,敝國國君聽說您三位奉秦君之命遠征,要經過敝國,高興得不得了,特意派我前來犒勞貴軍,奉上肥牛二十頭。敝國國君說了,敝國地處幾大強國之間,艱難求存不容易,不過貴軍來到,我們一定全力接待好,貴軍駐紮一天,我們負責一天的給養和安全保衛,絕不敢怠慢。孟明視、西乞術、白乙丙聽了,以為鄭國早已得到消息,有了準備,三人麵麵相覷,作聲不得,隻好尷尬地收下二十頭肥牛,打發弦高離去。

此時在鄭國,新繼位的鄭穆公得到弦高派人送來的情報,大吃一驚,連忙派人去探查杞子、逢孫、揚孫三人居住的地方,見三人和手下已經開始準備軍糧,磨礪兵器,喂養戰馬,一看就是準備打仗的樣子。鄭穆公心中有數,這三個人是準備等秦軍到來好做內鬼啊。鄭穆公不想和秦國正麵衝突撕破臉皮,於是派人去告訴杞子等三人,說你們幫助敝國守衛國都已經很久了,我們很感謝你們的幫忙,但鄭國糧草不繼,恐怕無法再繼續供養你們了,實在是怠慢。聽說你們打算離開,我們鄭國有個國有的獵場叫原圃,和你們秦國的具囿一樣的,就請你們到那裏自己打一點麋鹿什麼的作為軍糧,也讓我們的物資供應能夠不那麼緊張,如何?杞子等三人知道機密已經泄露,不敢在鄭國久留,也不敢經過晉國回秦國,於是杞子逃亡到齊國,逢孫、揚孫逃亡到宋國。

孟明視等三人先是被弦高的計謀唬住,後來又聽說杞子等三人已經逃走,鄭國內部已經沒有自己的內應,知道偷襲鄭國的計劃已經徹底失敗。三人商量了一下,覺得再繼續去攻打鄭國肯定討不了好,但是馬上班師回國,大軍空勞往返,既浪費糧草,也不吉利。於是三人一致決定,順路滅掉小國滑國,搜刮些戰利品作為此次出征的軍費,再班師歸國。於是秦軍滅滑,然後踏上了歸途。

經過這麼一番折騰,秦軍的行動早已不是什麼秘密,連晉國也知道了。晉國上層對秦國趁別國國喪而出兵征伐的行為十分不滿,元帥先軫力主伏擊秦軍,借此打擊秦國,鞏固晉國的霸主地位。大夫欒枝提出異議,認為晉國自己本身也處於國喪期間,不宜用兵,而且秦國畢竟是晉國先君的恩人,與秦國作戰違背了先君晉文公的意誌。先軫反駁欒枝說,秦國趁鄭、晉兩國國喪,出兵伐鄭,是秦國先做了無禮的事。而且我們此次放過秦軍,日後必定成為大患,我們是為了子孫後代著想,才要消滅秦軍,先君在天之靈也不會見怪。晉襄公聽取了先軫的意見,親自率軍於崤山兩側設伏,等待秦軍。

秦軍滅滑之後西還,崤山是必經之路。當初秦軍出征的時候,蹇叔就曾經說過,崤山地勢險要,是我軍的必經之路,晉國肯定不會放過伏擊我軍的機會,我是要準備在那裏收你們的屍了。當時秦穆公認為蹇叔說話不吉利,十分厭煩,將蹇叔嗬斥了一頓趕走。哪知道蹇叔真的是有先見之明,晉軍果然在崤山設伏。秦軍經過崤山之時,晉軍伏兵四出,秦軍腹背受敵,全軍覆沒,孟明視、西乞術、白乙丙三人全部被俘。後來還是晉襄公的母親、晉文公的夫人、秦穆公的女兒文嬴夫人用計,說孟明視三人是挑撥秦晉關係的罪魁禍首,讓晉襄公把他們送回秦國,秦穆公自然會處死他們,晉襄公這才放了三人。

點評:鄭國是個小國,又地處四戰之地,在大國夾縫中求生存頗為不易。弦高區區一個商人,卻是智謀過人,假傳鄭穆公之命,冒充使者求見孟明視等三人,用“打草驚蛇”之計,含蓄地點明了秦軍的企圖,暗示鄭國早有準備,果然收到奇效,將孟明視等三人唬住,不敢進軍。為局勢的穩定和扭轉提供了契機。有一些時候,我們的實力不如對方,不妨學一學這種智謀,先唬住敵人再說,為自己贏得喘息之機。

六十三、要離斷臂行刺

吳國公子光用刺客專諸,以魚腸劍刺殺吳王僚,隨後自立為王,就是吳王闔廬。闔廬做了吳王之後,吳王僚的兒子,公子慶忌逃往衛國,招兵買馬,準備攻打吳國,殺死吳王闔廬,為父報仇。慶忌號稱當時天下第一勇士,力量能手格猛獸,速度能生擒飛鳥,誰都不是他的對手。因此吳王闔廬十分擔心。

伍子胥知道吳王闔廬的心思,就向闔廬進言,說要除掉慶忌,必須再找一個像專諸一樣的死士行刺。闔廬說,專諸武藝高強,心誌堅定,他舍去自己的性命才完成刺殺吳王僚的重任,他死之後,哪裏還能再找到這樣的人才?伍子胥說,我向大王推薦一個人,一定可以完成這次重任。闔廬忙問是誰,伍子胥說此人名叫要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