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很多例子可以發現,一個人的“成就”要來自他對自己擅長的工作專注和投入,無怨無悔地付出努力的代價,才能享受甘美的果實。
一位知名的經濟學教授曾經引用三個經濟原則做了貼切的比喻。他指出,正如一個國家選擇經濟發展策略一樣,每個人應該選擇自己最擅長的工作,做自己專長的事,才會勝任愉快。換句話說,當你在與別人相比時,不必羨慕別人,你自己的專長對你才是最有利的,這就是經濟學強調的“比較利益”。
第二個是“機會成本”原則。一旦自己做了選擇之後,就得放棄其他的選擇,兩者之間的取舍就反映出這一工作的機會成本,於是,你必須全力以赴,增加對工作的認真度。
第三是“效率原則”。工作的成果不在於你工作時間有多長,而是在於成效有多少,附加值有多高,如此,自己的努力才不會白費,才能得到適當的報償與鼓舞。
一個人做自己擅長的事,腳踏實地是獲取成功的另一法寶。每個中學生都有自己的誌向,有的人想當科學家、發明家或者大文豪,個個看起來誌向遠大,皆為成大事者之夢。但不是每個人都能當科學家、發明家。培養一技之長,一步一步去積累自己的個人資源,才是邁向成大事的成功之路的要素之一。
也就是說,一個人成大事的工作方法在於:該花的心血一定要投入,該有的過程一定要經過。人生充滿變數,一個人的成敗與否,不單看他的資質,更重要的是毅力。人應該要有夢想,否則就失去了奮鬥的目標與方向,但成大事者的條件是必須日積月累地做好準備,你可以立誌做大老板,做大文學家,但絕對不要躺在那裏等待。
溫馨提示:
相信自己的能力,做自己擅長的事,是實現自己人生理想的不二法寶,對追求人生理想的青年朋友來說,這非常重要。
勤工儉學可以鍛煉自己的實踐能力
所謂勤工儉學,就是通過參與社會的實踐,進而了解社會、熟悉社會。作為中學生來講,每天從家門到校門,再從校門回到家門的學習生活是不能很好地認識和了解社會的,因此,中學生應當有意識地開展勤工儉學,並通過勤工儉學鍛煉提高自己的實踐能力。
目前,比較好的勤工儉學辦法,是加入學生會或團委開辦的公司。這種公司,是一種以學生智力開發為社會服務的經濟實體。公司由學校委派專職經理,學生受聘成為部門經理或公司雇員。公司經營業務包括書刊、盒帶出版、谘詢、項目設計、導遊等。公司作為法人,與社會實踐相結合,可使其學生職員得到非常可觀的收入,更重要的是可以鍛煉實踐能力。
此外,喜歡文學的中學生,不妨考慮做報刊雜誌的撰稿人。此項工作必須具有敏銳的眼光和文學修養,以及較高的文字水平。
從事這種實踐活動,不僅需要表達能力,還需要很強的抗挫折能力。
參加勤工儉學,至少有以下幾個方麵的好處:
(1)緩解經濟緊張
既可以用自己的勞動所得補充日益見漲的學費和書費,在實踐中又能鍛煉自己的能力,又何樂而不為呢?
(2)有助實現你的人生目的
人生中的許多事,像交學費,投資生意,出國旅遊,求學等,沒有錢都是不行的,僅僅靠父母的資助,要達到目標,似乎有些困難,而兼職則有助於你很快地實現你的目標。
(3)發揮個人潛能
在現在的社會條件下,可以肯定地說,並非人人都對自己所從事的專業感到滿意,但又無可奈何。在這個時候,你就應該去找一份能發揮你個人潛能的兼職工作,一方麵賺得額外收入,另一方麵也可以滿足你的成就感。
(4)滿足深層創業欲
在你上學時,抽點時間從實踐中學習創業之道,你會更容易走上成功之路。
(5)開闊眼界
可以認識更多的朋友,有助拓展眼界。許多同學以為從早到晚讀書、做學問是人生最大的樂事。卻不知,整天把自己困在教室和圖書館,人的思路會變得滯塞,能力也會“退化”。
雖然這些主要是針對大學生來說的,對中學生來說可能為時太早,但中學生就是明天的大學生,多了解一些這方麵的知識也是非常必要的。
溫馨提示:
勤工儉學對一些經濟條件比較差的中學生來說不僅是個解決經濟問題的好辦法,更重要的是可以鍛煉實踐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