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20章 根據自身條件和社會需要(3 / 3)

一般地說,人的氣質可分為四種類型:

(1)強而不平衡型,叫膽汁質。通常表現為精力充沛,情感產生強烈、迅速而難以控製。

(2)強、平衡而靈活型,叫多血質。其表現為活潑好動,情感發生迅速而不能持久,動作敏捷。

(3)強、平衡而不靈活型,叫黏液質。表現為安靜沉著,情感發生慢、持久而不顯露,動作遲緩,不太靈活。

(4)弱型。敏感、怯懦型,叫抑鬱質。動作緩慢無力、體驗豐富而內向。

這四種氣質各有其積極的一麵,也有其消極的一麵,但沒有高低優劣之分。隻要善加利用,各種氣質類型的人,都是可以有出色作為的。

性格通常以氣質為基礎,如果說氣質往往帶有明顯的先天色彩,那麼性格就是在社會實踐活動中,在社會環境熏陶、教育的影響下逐漸形成的。人們因氣質不同,適宜從事的職業往往也不同。因此,在將來對某種職業做出抉擇時,除了要考慮現實條件、具體環境、個人能力及社會需要外,認真了解和把握自己的氣質和性格,也是非常必要的。

一般情況下,性格開朗、活潑、熱情、機智、溫和的人,比較適於文藝、服務、教師以及與人交往較多的職業;多疑、沉穩、長於思考的性格,比較宜於科研、治學、編輯等方麵的職業;勇敢、果決、剛毅的性格比較適於軍人、警察等方麵的職業。因此,在對某種職業作出抉擇時,在條件允許的情況下,應盡量使自己將來所要選擇的職業,與本身的氣質和性格一致起來,這不僅有利於做好本職工作,同時還可以給人們帶來充分的自信和愉快的心情。

一個人的氣質和性格一旦形成,要改變它往往是很困難的。俗話說,“江山易改,秉性難移”,但是,這並不意味著氣質和性格就不能改變,據前蘇聯生理學家巴甫洛夫研究,人的氣質和性格在一定條件下也會變化,就是說,人的氣質和性格是可塑的。

著名京劇藝術家梅蘭芳,小時候生性靦腆,怯見生人,記憶力不太好,動作也比較僵硬,這和藝術家的性格相比較,可以說是相去甚遠。但是,他通過後天的刻苦努力,反複磨礪,終於戰勝了自己性格中的薄弱麵,從而使自己成為蜚聲中外的藝術大師。

溫馨提示:

一個人隻要有信心、有毅力,就可以改變自己的氣質、性格,並使它適應於自己將來的本職工作。

根據自身的優勢和特長來選擇的職業

人們在選擇職業時,都抱有一種美好的願望,希望能獲得一種稱心如意的職業。有些人如願以償了,有些人卻碰了壁,而且不少人因為這種錯誤的選擇,不僅打擾了他們的一切計劃,同時也使他們陷於不幸和痛苦之中。

“不幸”者足以令人同情,但從某種意義上來看,又實在讓人難以原諒。因為他們之所以落入“不幸”,往往都是由於“不自量力”和過於輕率造成的,即他們的願望遠遠超出了本人力所能及的範圍。

雖然他們的願望是美好的,但願望與實際的選擇畢竟不是一碼事。僅從願望出發,不考慮自己的條件,願望終將落空。歌德說得好:“在我平生每一發展階段或時期,我的最高理想從來不超過我當時的力所能及。”

因此,不管中學生曾經有過怎樣的“誌願”,在將來選擇職業時都必須首先了解自己究竟具有怎樣的能力,然後根據這種能力的大小量力而行。

但是一個人要正確地認識自己,也並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正如英國一句諺語說的:“眼睛能看見所有的東西,但看不見它自己。”因此,當人們在對自己的能力進行認真分析的時候,就必須排除一切主觀幹擾因素,才有可能對自己有一個比較客觀和清晰的認識。

一個人能力的大小不是一成不變的,通過不斷的學習、努力,再加上正確方法的指導,能力完全可以實現由低而高的轉化。然而這是以後的事情,在職業選擇時是不足為憑的。

將來當你選擇職業時,心氣不要太高,令世人羨慕的職業未必適合你。不要追求不切實際的職業。事實上,行行出狀元,能否成才與成功取決於你本人而不取決於職業。

我們知道,有些人在許多方麵都表現出很強的能力,所以常常被人們稱做“全才”。世界著名畫家達·芬奇就是這樣一個人。他對音樂、建築、繪畫、數學、地質、生理等都進行過很深的研究,並取得了卓越的成就。他是一個非凡的思想家和科學家,被稱為是世界上最聰慧的奇才。但像達·芬奇這樣的人畢竟是太少了,大部分人總是在某一方麵具有較強的能力,相對而言在其他方麵就比較差些。例如,被人們譽為“科學之王”的亞曆山大·洪堡,是第一流的地理學家、植物學家和化學家,但他希臘文的成績卻很差。

“歌曲之王”舒伯特,在譜寫歌曲時才如泉湧,但記憶力卻很差,有時連自己譜寫的歌曲都忘了。

有“數學聖人”之稱的陳景潤,能在數學王國裏自由馳騁,可是在講台上卻口訥說不出話來。

今天,隨著社會生產力的日益提高,社會分工愈來愈精細,各種職業都對人們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在這種情況下,一個人要想在各方麵都具有很強的能力,是難以想象的,或者說根本是不可能的。因此,在將來選擇職業時,中學生朋友必須了解自己的優勢所在,並在此基礎上作出最佳選擇。

阿西摩夫曾有過這樣的經曆:起初,他很想從事化學研究,可後來發現自己在這方麵並沒有很強的能力,於是就利用他掌握的自然科學知識進行科普作品的創作,終於成為美國著名的科普作家。後來在談到職業選擇時,他說:“選擇是最容易的事,我就選擇我能做得最好的事。”

溫馨提示:

一個人在了解了自己能力的大小,並知道了這種能力在哪方麵表現得更突出之後,再選擇職業,往往會避免大的失誤。

“天下為家”,好男兒誌在四方

古人雲:“誌高遠者,天下為家”,“好男兒誌在四方”。又雲:“大地如春海,男兒是國家。龍燈花鼓夜,長劍走天涯。”這些豪言壯語,表達了古代仁人誌士們胸懷的寬廣和抱負的遠大。那麼,在社會主義建設正在進入一個新的曆史時期的今天,中學生在將來麵臨職業選擇時、麵對職業的地區、環境、條件的差別,應該以什麼為出發點,作出何種抉擇呢?

馬克思早在中學生時期就說道,在選擇職業時,我們應遵循的主要指針是人類的幸福和我們自身的完美。後來,馬克思也確實把自己的一生獻給了人類最壯麗的事業。

這些年來,不少高校和中學畢業生,積極響應國家的號召,自願要求到邊遠、貧窮落後的地區去工作,甚至一些已經分配在內地或大城市的學生,也主動要求去邊遠地區。他們所表現出來的不畏艱苦、四海為家、願到最困難的地方去開拓事業的精神,充分證明了他們抱負的遠大,足為世人之楷模。

那麼,把擇業的著眼點放在城市裏,就是沒有遠大抱負的表現嗎?也許有不少中學生會提出這樣的問題。

在城市裏尋找職業,當然也是無可非議的。隻要不是置國家利益於不顧,在城市工作又有什麼不可以呢?但是,有些人隻是為了貪圖個人的安逸和享受舒適的生活,才選擇了城市,這與那些四海為家的人相比,孰高孰低,立見分曉。還有一些人,他們雖然不是為了安逸和享受,能吃苦,並且也不乏進取精神,但他們留在城市,僅僅是認為城市有更多的出人頭地的機會。也許有一天,他們會受到眾人的青睞,成為這個“家”或那個“家”,但永遠也不能使自身臻於完美。馬克思說:如果一個人隻為自己勞動,他也許能夠成為著名學者、大哲人、卓越的人,然而他永遠不能成為完美無疵的偉大人物。

在城市裏,生活條件、工作環境可能優於邊遠地區,對於一個人成就自己的事業,的確具有較大的優勢。但從另一方麵來看,舒適的環境也很容易使人產生安於現狀、不思進取的心理。而艱苦的環境本身就具有一種強大的動力。唯其艱苦,人們才會不安於現狀,而力求改變它,在這個過程中,人們不僅可以獲得堅強的毅力和大無畏的勇氣,而且常常能夠發揮出更大的創造力。許多在事業上有過輝煌成就的人,以他們本身的經曆,充分證明了這一點。

另一方麵,條件艱苦的地方,也正是大多數人不願涉足的地方,那裏幾乎是一片“處女地”,在那裏,人們用不著為“懷才不遇”而憂慮,盡可以充分施展自己的抱負,最大限度地發揮出自己的聰明才智,創造出光輝燦爛的業績,這種優勢在城市裏恐怕是很難找到的。

目前,由於我國經濟發展水平還不夠平衡,大城市與中、小城市,城市與鄉村,內地與邊疆,在物質生活、文化生活等各方麵,都還存在著比較大的差別,並且在今後一個相當長的曆史階段內,這種差別仍將存在。因此,要改變這種狀況,需要的不是一代人,而是幾代甚至更多代人的艱苦努力。那麼,真正是為了人類幸福欲使自身能達到完美的中學生朋友,就請用實際行動,在將來能夠把自己置於更廣闊的天地裏,去實現偉大的抱負吧!

溫馨提示:

“人類幸福和我們自身的完美”,是當時馬克思擇業的指針,對於我們今天許許多多麵臨職業選擇的青年人來說,同樣應該把它作為最根本的原則和宗旨。